地球海水中的鹽,是巖石中的鹽分溶解在雨水中,然後隨著江河流入大海中累計形成;經過數十億年的沈積,目前地球海水中的鹽分濃度為3.5%。
鹽類
人類每年吃掉1000萬多噸食鹽(氯化鈉),根據來源不同,可分為海鹽、井鹽、礦鹽、湖鹽等等;四大洋占據著地球71%的表面積,如果把海洋中的鹽提取出來,可以供人類使用上億年之久,所以鹽類對人類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化學中說的鹽,指的是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結合成的化合物,我們平常食用的鹽,指的是氯化鈉(NaCl);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鉀離子、鎂離子和鈣離子等等正離子,還有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等等負離子。
其中鈉鹽會產生鹹味,鎂鹽會產生苦味,所以海水喝起來又苦又鹹。如果把海水蒸幹,留下的鹽分可以把海底鋪平60米高,海水中這麽多鹽分,到底是怎麽來的呢?
海水中鹽類的形成
早在地球形成時,地球海洋也剛形成,那時候海水的鹽分濃度並不高,甚至更接近淡水;但是隨著海水的蒸發,水蒸氣通過大氣運動來到陸地上空,遇冷後形成雨水,然後巖石和土壤中的鹽分溶解在水中,隨著江河流動匯入海洋。
陽光給海水加熱,海水蒸發時,鹽分並不會隨著水蒸氣蒸發出來,而是留在海洋之中,於是海水就如壹個巨大的?蒸餾器?,不斷有鹽分流入大海,使得海水中的鹽分越來越多,估計全世界每年流入大海的鹽分高達20億噸。
經過40多億年的積累,目前海水中的平均鹽濃度為3.5%,也就是說1千克海水中有35克鹽,全球海水中鹽類總質量高達5億億噸。
陸地上鹽類的形成
在地球40多億年的地殼運動中,海洋和陸地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會隨著地殼運動發生較大的變化,比如珠穆朗瑪峰在數十億年前處於海平面之下。遠古時期的海洋或者湖水,也有可能幹涸後形成陸地,然後沈積下來的鹽分形成井鹽、礦鹽等等。
比如位於青海省的茶卡鹽湖,就是國內最著名的鹽湖,號稱中國的?天空之境?,茶卡鹽湖在十多萬年前還是外流的淡水湖,後來因為地殼運動,茶卡鹽湖變成了內陸湖,隨著水分的蒸發,湖水中的鹽類逐漸沈積,形成了如今的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