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曾紀澤
別 稱:曾惠敏
字 號:劼剛、夢瞻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湘鄉縣荷塘
出生時間:1839年12月7日
去世時間:1890年4月12日
主要作品:《曾惠敏公遺集》等
主要成就:收回伊犁,出使英法俄
官 職:戶部左侍郎、總署大臣等
爵 位:壹等毅勇侯
謚 號:惠敏
曾紀澤——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國藩次子曾紀澤(1839.12.07—1890.04.12),字劼剛,號夢瞻,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位駐外公使 ,與郭嵩燾並稱“郭曾”。
曾紀澤是曾國藩次子,1877年(光緒三年)襲侯爵。1878年(光緒四年)出任駐英、法大臣。在出使期間,深入了解各國歷史、國情,研究國際公法考察西歐諸國工、商業及社會情況。1880年(光緒六年)兼駐俄大使,與俄談判收回伊犁事宜,於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被認為是晚清壹次較為成功的外交行動。1883年(光緒九年),中法戰爭爆發,主張“與法人辯,始終不撓”。又疏陳“備禦六策”。1886年(光緒十二年)歸國。1890年(光緒十六年)去世,追贈太子少保,謚號“惠敏”。
曾紀澤學貫中西,工詩文,書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繪獅子。著有《佩文韻來古編》、《說文重文本部考》、《群經說》等,後人輯為《曾惠敏公全集》。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39年(道光十九年)12月7日,曾紀澤生於荷葉黃金堂,為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自幼受嚴格教育,通經史,工詩文,並精算術 ;後因受洋務運動影響,復力學英語,研究西方科學文化。故識者常以“學貫中西”譽之。
1870年(同治九年),由二品蔭生補戶部員外郎。
1872年(同治十壹年),曾國藩去世。曾紀澤守制期間,開始以《聖經》、《英話正音》等為教材學習英語。
1877年(光緒三年),曾紀澤為父守喪期滿,以承襲壹等毅勇侯爵位入京。他得到慈禧太後接見,並指出:“辦洋務難處在外國人不講理,中國人不明事勢。”又說:“中國臣民當恨洋人,不消說了,但須徐圖自強,乃能有濟,斷非毀壹教堂,殺壹洋人,便算報仇雪恥。”
使臣生涯
1878年(光緒四年),派充出使英國、法國大臣,在英辦理訂造船炮事宜,補太常寺少卿,轉大理寺少卿。在出使任內,深入了解各國歷史、國情,研究國際公法,考察西歐諸國工、商業及社會情況。又將使館由租賃改為自建,親自負責圖書、器物購置,使得使館的規模既不失大國風度,亦不流於奢靡。駐外嚴於操遠,節約公費,摒棄貪劣,倡導廉潔之風,為外國人所敬重。
1879年(光緒五年),巴西通過其駐英公使與曾紀澤聯系,謀求與中國建交、通商,並招募華工墾荒。曾紀澤建議清廷予以同意,唯對招募華工壹事,因美洲各國虐待“苦力”,請予以拒絕。
1880年(光緒六年)曾紀澤兼任出使俄國大臣,並作為欽差大臣,與沙俄談判修改崇厚擅訂的《裏瓦幾亞條約》。曾紀澤抵達俄國後,與俄外交大臣格爾斯(Nikolai Karlowitsch de Giers)及俄駐華公使布策(Eugene de Butzow)等艱苦談判。
1881年2月24日(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中俄改訂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簽訂,成功挽回了伊犁以南特克斯河流域等處領土。6月14日,曾紀澤遷宗人府府丞,8月5日清廷又授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之職。8月19日,完成《中俄改訂條約》的換約。
1882年1月27日(光緒七年十二月初八),領旨續任駐英法俄三國公使三年。5月3日, *** 法軍侵占河內,5月6日進壹步要求法軍退出河內。5月31日法國外交部做出法越之事無須中國過問的回復,曾紀澤又於6月14日予以駁斥,稱其“乃無根之言”。12月4日,會晤英國外相,謀求調停中法越南沖突。
1883年(光緒九年),受命開始與英國商談鴉片厘稅並征事宜。中法戰爭爆發後,曾紀澤不斷 *** 法 *** 挑釁。主張“堅持不讓”,“壹戰不勝,則謀再戰;再戰不勝,則謀屢戰”。與法人爭辨,始終不撓。又疏籌“備禦六策”。 雖在病中,猶堅守崗位,進行鬥爭。
1884年(光緒十年)4月,由於李鴻章的建議,曾紀澤被免除駐法大臣之職 ,5月交接,仍為駐英、俄大臣。11月20日補授兵部右侍郎。
1885年(光緒十壹年),鎮南關大捷後,曾紀澤著眼於中法國力的客觀差距,改變主戰的觀點,電請清廷議和以盡快體面地結束中法戰爭。6月,清廷令曾紀澤卸任出使英俄國大臣之職,回京供職,而以劉瑞芬代之。交接前,曾紀澤繼續履職,在英國訂造“致遠”、“靖遠”艦,並於7月18日與英國首相兼外交大臣沙爾斯伯利侯爵(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簽訂《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議定洋藥稅厘並征條約,規定凡鴉片運抵中國口岸,每百斤須完納進口稅30兩及厘金(最多80兩),此後於中國內地行銷不再征收任何捐稅;此舉為清 *** 每年增加煙稅白銀數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