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寫漢字要從上到下,從右到左,這主要跟古代的書寫工具有關。古代書寫漢字的時候,他們壹般都是寫在竹木上的,竹木它是壹片片窄窄的長條,這種長條的竹片,只能從上到下的書寫才會更加方便。寫好的竹片會壹般要用繩子串聯起來,再卷成壹冊壹冊的書簡,而為了方便打開,壹般都是從左手的時候展開,而右手就是竹簡上的內容,所以書寫漢子的時候也就變成了從上到下,從右到左了。
從漢字的特點以及人類的生理習慣分析,我們基本上是用右手來寫字,而左手的來拿冊子。漢字的筆畫基本上是上下結構或者左右結構,也就是我們寫漢字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來寫字。試想壹下如果我們寫字的這個字要從右邊往左邊寫,那我們寫了右邊半部分的時候,再寫左邊半部分的時候,右邊的半部分就會被我們的手給擋住了,這樣就不便於我們觀看已經寫完的壹半,這樣書寫的字的美觀也會差很多。
此外,漢字的書寫從上到下,從右到左也反映了古代人的壹種思想。在古代,上代表君王,下代表臣子和平民,有代表大,左代表小,漢字的書寫把古人的思想暴露無遺。古代在沒有造紙技術的情況下,只能在竹片上書,書寫的時候是先壹片壹片的竹片寫好,然後再把這壹片壹片的已經書寫了的單片用繩子連接,再裝訂起來成壹個冊子。為了今後的閱讀方便,卷起來的竹簡壹般是用左手來展開,然後從右邊開始閱讀。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基本就是要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只有在寫對聯橫批的時候會橫著來寫。從漢字的書寫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智慧以及為了探索更方便人們做事的習慣而在改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