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博識,並不是教授和科學家們的專利,它屬於世上所有內心強大、精神富有的心靈,只要妳願意去獲得。
博,淵博,廣大;識,知識、見識、認識。博識,絕不意味著死讀書的書呆子,也不需要皓首窮經,像個死不改悔的窮書生。博識只是壹種心性的自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以此來充塞心靈,內心何愁不能強大?精神何愁不富有?
二、關懷
這裏的關懷並不單是字面的意思,而是指壹種人文精神、壹種理性思考以及壹種對天下蒼生的牽掛。
所謂人文精神,更主要的體現為壹種文化意識,或是最表層的對文化現象的敏感;所謂理性思考,就是不在飛雲流水的歲月裏閑度時日,對身邊的“世相”人心,要勤於琢磨。思考是壹種“過濾”,思考是壹種準備,思考也是提煉和轉化。成功始於思考,超越與達觀同樣也是始於思考;而所謂對天下蒼生的牽掛就是壹種人性關懷,這不壹定都為“肉食者謀之”,也不盡是“有權有錢人的事兒”,善良和慈愛,是追求內心強大、精神富有的重要內容。“身多疾病思田裏,域有流亡愧俸錢,”這與其說是壹種責任,還不如說是壹種心性使然。而“我以我血薦軒轅”則絕對是壹種慈愛天下的熱膽衷腸。
三、心富
“三大處世奇書”之壹《圍爐夜話》裏有這樣壹段經典語錄:“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孰得孰失?世人當自辨之。”
求富,這是全世界人類的***同願望,也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不竭的動力。然而,人與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人的生活具有雙重性,人壹方面要追求物質上的極大的豐富,同時還要求得內心和精神世界的強大、愉悅和滿足,也就是“心富”,而且,也正是這壹點,才是人類成為高級動物或者說萬物靈長的最充分的理由。所以,我們任何人都沒有道理不崇尚內心的強大和精神的富有。
另壹方面,單純的物質富有,或者沈迷物欲追求,很容易使人墜入僅僅滿足於追求官能的享樂與奢華,而失去內心和精神世界的提升,這便有了“身富而心貧”和“身貧而心富”之說法,也昭示出物質上的富有並不是真正的富有,只有建立在壹定物質基礎之上的內心的強大、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所以,追求“富有”,絕不能僅僅只追求物質財富,尤其是在物質需求基本能滿足後,追求內心強大、精神富有才是最為重要。
綜上,擁有博識和關懷,感受內心和精神的富有,這是人生富有最寬廣、最深厚的領域,也是內心強大、精神富有的人最主要的三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