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是黃海懷創作的壹首二胡獨奏曲,系1964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中的新作品。樂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氣宇軒昂的賽手,還是奔騰嘶鳴的駿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現得惟妙惟肖。
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律粗獷奔放。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描繪了蒙古族牧民歡慶賽馬盛況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運用,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了壹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
二胡曲《賽馬》由20世紀二胡名家黃海懷於1959年創作,1960年定稿。1962年3月湖北藝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前身)組團赴廣州參加首屆“羊城花會”,黃海懷的二胡獨奏《賽馬》轟動羊城。1963年5月,黃海懷與其學生吳素華代表湖北省參加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黃海懷獲三等獎並獲優秀新作品演奏獎,其創作的《賽馬》、移植的《江河水》風靡全國。
這期間《賽馬》由黃海懷演奏灌制密紋唱片,《江河水》由其學生吳素華演奏灌制唱片。1964年,《賽馬》、《江河水》收錄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二胡曲十首——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新作品選集》。1967年2月,黃海懷因文革迫害去世,享年32歲。
擴展資料
演奏技巧:
在《賽馬》中,沒有使用過多的特殊技法,演奏時須註意情緒的熱烈、弓法的流暢和音色的飽滿,全曲壹氣貫之,自然天成。但在曲子的關鍵之處,有部分技法頗具特色:
1、噴弓:趙寒陽先生在其著作中為噴弓做了定義,認為噴弓是指音頭的運弓要如同火山噴發似的突然、強烈,利用右手腕的瞬間甩動來完成。在《賽馬》的開頭樂句即使用該弓法,展現內蒙草原賽馬的熱烈場面。
2、顫指音:也稱打音,為左手技巧,在演奏本音時,用手指連續快速地擊打本音上方的二度音或三度音,以發出類似吹奏樂器中打花舌的聲音,其實際效果為三十二分音符與上方音的交替重復。顫指音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能使旋律產生各種色彩變化,在描寫內蒙草原題材的樂曲中經常使用,來模仿馬頭琴的演奏風格。《賽馬》在第二段落中便使用了顫指音,奏出了濃郁的蒙古風情。
3、頓弓、連頓弓:頓弓的“頓”即停頓之意,它是是音符之間有所停頓的壹種弓法,依靠手指敏捷的動作,使弓毛在弦上壹緊壹松地交替進行,配合弓子的拉推,發出短促而富有彈性的聲音。頓弓有分頓弓與連頓弓之分,其中連頓弓即壹弓演奏兩個以上的頓音。
4、撥弦:根據樂曲的需要,模仿彈撥樂器的演奏方法,用手指撥弦來發聲,即撥弦奏法。在《賽馬》中,黃海懷先生用撥弦來模仿馬蹄聲,為壹創舉。
百度百科-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