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ǐ fǔ
2 英文參考Sìmǎn KI14 [中國針灸學詞典]
3 概述髓府為經穴別名,即四滿[1]。出《針灸甲乙經》。
穴位 四滿 漢語拼音 Siman 羅馬拼音 Szuman 美國英譯名 Four Full 各國
代
號 中國 KI14 日本 14 法
國 莫蘭特氏 R14 富耶氏 R14 德國 N14 英國 K14 美國 Ki14
四滿為經穴名(Sìmǎn KI14)[2]。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髓府、髓中[3]。屬足少陰腎經[2][3]。四滿是沖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2][3]。四即第四,滿即充滿,此穴為腎經入腹的第四穴,腎經之氣至此已充滿,又因此穴可治腹部四周脹滿,故名四滿[2]。四滿穴主治肝腎,前陰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不孕,漏胎,遺精白濁,小便失禁,氣攻兩脅,疝瘕積聚,腹痛泄瀉,臌脹,少腹痛,泄瀉,月經不調,不孕癥,遺精,疝氣,小便淋瀝,遺尿,便秘,腹痛,水腫,產後惡露不盡,小便不利,現代又多用四滿穴治療子宮痙攣,腸炎,腸疝痛,尿路感染,痢疾,角膜白斑等。
4 四滿穴的別名髓府(《針灸甲乙經》),髓中(《針灸聚英》),髓海[4]。
5 出處《針灸甲乙經》:振寒,大腹石水,四滿主之。
6 穴名解四即第四,滿即充滿,此穴為腎經入腹的第四穴,腎經之氣至此已充滿,又因此穴可治腹部四周脹滿,故名四滿[2]。
四,數名,倍二為四;又通駟,指駟星。滿,有盈、溢之義,又指小滿節。言地氣充盈上與駟星相應;駟通四,因房為四星,故稱為四。房為小滿節子正初刻三分之中星。其能治因而得名,則僅以穴用言耳。本穴與任脈之石門及足陽明經之大巨相平,內應臍下方寸,為全身精氣凝聚之處,故本穴別名髓府。四滿者,地氣自大赫、氣穴上升至此,如小滿節地氣已經充盈也,又以其處為大小腸、膀胱、精室之夾隙,受四者嚴密包壅,故名四滿。其所治癥為積聚、疝瘕、大腸水瀉、月信不調、惡血、奔豚腹部四面膨滿諸病。此穴在臍下2寸,旁開5分處,為沖脈、足少陰脈之會穴,是足少陰腎脈在腹部的第4穴(橫骨、大赫、氣穴、四滿)。穴處經氣充足,滿溢以至由此而交於任脈的陰交穴,故名四滿。[4]
7 特異性四滿是足少陰腎經與沖脈的交會穴。
8 所屬部位下腹[5]
9 髓府穴的定位標準定位:四滿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6]。
四滿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下2寸、旁開0.5寸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3]。另說在臍下1.5寸,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臍下2寸,旁開1寸(《針灸大成》);臍下2寸,旁開1.5寸(《針灸資生經》)?。
四滿穴位於下腹部,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仰臥取穴[2]。
四滿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四滿穴在下腹的位置
四滿穴在下腹的位置(肌肉)
四滿穴在下腹的位置(內臟)
10 髓府穴的取法仰臥位,在橫骨上3寸,石門(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四滿穴位於下腹部,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仰臥取穴[2]。
仰臥位,當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的上2/5與下3/5交點處,旁開中線0.5寸處取穴[7]。
11 髓府穴穴位解剖四滿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為第十壹肋間神經分布處。皮膚由第十、十壹、十二胸神經前皮支重疊分布。穴位與腹腔內相對的器官是大網膜、小腸等。
11.1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2]。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8]。
11.2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第11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淺動脈分支分布,深層有第11肋間神經肌支和腹壁下動脈分支分布[8]。
布有第十壹肋間神經,並有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通過[3]。
12 髓府穴的功效與作用四滿穴具有理氣調經,利水消腫的功效。
四滿穴有調經水、消脹滿的作用[2]。
四滿指腸澼切痛、積聚、臍中切痛、惡血瘀痛,針之有散瘀消脹之效,有理氣導疝、調經種子之功。
13 髓府穴主治病證四滿穴主治肝腎,前陰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不孕,漏胎,遺精白濁,小便失禁,氣攻兩脅,疝瘕積聚,腹痛泄瀉,臌脹,少腹痛,泄瀉,月經不調,不孕癥,遺精,疝氣,小便淋瀝,遺尿,便秘,腹痛,水腫,產後惡露不盡,小便不利,現代又多用四滿穴治療子宮痙攣,腸炎,腸疝痛,尿路感染,痢疾,角膜白斑等。
四滿穴主治肝腎、前陰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不孕、漏胎、遺精白濁、小便失禁、氣攻兩脅、疝瘕積聚、腹痛泄瀉、臌脹等[2]。
四滿穴主治少腹痛,泄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癥,遺精,疝氣,小便淋瀝等[3]。
四滿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遺尿、遺精、疝氣、便秘、腹痛、水腫[8]。
四滿穴主治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盡;遺精;疝氣,小便不利,便秘;水腫[7]。
現代又多用四滿穴治療子宮痙攣、腸炎、腸疝痛、尿路感染等[2]。
1. 婦產科系統疾病:痛經,月經不調;
2. 消化系統疾病:腸炎,痢疾;
3. 其它:角膜白斑。
14 刺灸法 14.1 刺法壹般直刺0.5~1.0寸[2][3]。
直刺1~1.5寸[8][7],局部有酸脹感[7]。
註意:四滿穴宜緩慢進針,以免傷及大腸[7]。
14.2 灸法可灸[2][8]。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3]。
艾炷灸或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15 髓府穴的配伍四滿穴配太沖、膈俞,有疏肝調經活血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四滿配血海、中極、三陰交,治月經不調[7]。
四滿配膈俞、肝俞、三陰交、太沖、關元、隱白,治崩漏[7]。
16 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沖脈、足少陰之會。
《針灸甲乙經》:腸澼,泄切痛,四滿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四滿主子藏中有惡血,內逆滿痛,疝。月水不利,奔豚上下並無子,灸四滿三十壯。
《針灸大成》:主積聚疝瘕,腸澼,大腸有水,臍下切痛,振寒,目內眥赤痛,婦人月水不調,惡血痞痛,奔豚上下,無子。
《針灸聚英》:目內眥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