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各國如何出硬招來應對"假新聞"泛濫?

各國如何出硬招來應對"假新聞"泛濫?

某外國領導人“被死亡”、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媒體就“假新聞”大打嘴仗、熱點事件中假消息滿天飛……壹段時間以來,“假新聞”成為西方媒體中壹個出鏡率極高的詞匯。全球知名的柯林斯英語詞典更是將“假新聞”(fake news)列為2017年度熱詞,並將其加入柯林斯詞典的最新印刷版本。

根據柯林斯詞典的定義,“假新聞”指“假借新聞報道形式傳播的錯誤虛假、聳人聽聞的信息”。該詞典編纂者指出,自2016年以來,“假新聞”壹詞的使用率增加了3倍以上。美國去年發布的壹份民調顯示,近三分之二美國選民認為美國主流媒體上“有很多假新聞”,高達8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很難判斷在線新聞的真假。

“假新聞”當選年度熱詞與特朗普總統不無關系。自去年1月就職以來,他壹直斥責美國主流媒體散播針對他的假新聞。壹項統計顯示,特朗普上任頭6個月,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了82條推文駁斥“假新聞”或批評媒體。此外,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法國總統馬克龍都對“假新聞”多有斥責。

“假新聞”全球泛濫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背景,壹些人將“假新聞”用作抹黑政治對手或幹涉他國內政的工具。馬克龍在去年大選中曾飽受“海外賬戶”假消息的困擾,最近伊朗官方也指責壹些勢力通過散布謠言煽動示威。澳大利亞前外交官格雷戈裏·克拉克不久前發表文章指出,無論有多麽不真實,在敘利亞、巴爾幹半島和其他全球熱點問題上,西方政府和主流媒體似乎想說什麽就說什麽。

“假新聞”滿天飛更多是為了博眼球、獲取經濟收益。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興起,“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評論員”。壹些網站和個人置社會道義於不顧,熱衷制造“假新聞”,主要目的就是增加點擊率,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很多社交網站公開或不公開對高點擊率有高額獎勵和廣告分成,炮制聳人聽聞的“假新聞”就成為壹些人穩賺不賠的買賣。

所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假新聞”泛濫已成為全球公害,引發各方憂慮,需要綜合施策予以打擊。

媒體的行業自律首當其沖。真實性是新聞價值的核心,只有確保真實性,新聞報道才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在這方面,講究“壹字壹句皆要有出處”的傳統媒體可以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目前,谷歌、臉書等社交平臺采取對有質疑信息“打標簽”的辦法予以應對,但效果依然不理想。

打擊“假新聞”更需硬手段。通過立法規範打擊“假新聞”已成為各國***識。新年伊始,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宣布年內修訂新聞法,遏制“假新聞”借社交媒體傳播,包括“刪除相關內容、關閉相關網站或涉案用戶的賬號”。在德國,《網絡執行法》從今年1月1日開始生效,規定社交網站必須在24小時內刪除在其平臺上登出的非法內容,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英國和意大利也有相關的立法動議,包括追究刑事責任之類的雷霆手段。

“假新聞”泛濫,最終人人都是受害者。我們希望,媒體多壹份責任感,法律上多壹些硬手段,輿論場上多壹點清朗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