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的特點:
1、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及交際的特點,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學者曾加以概括如下:高語境文化:內隱,含蓄、暗碼信息、較多的非言語編碼、反應很少外露、圈內外有別、人際關系緊密、高承諾、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2、低語境文化:外顯,明了、明碼信息、較多的言語編碼、反應外露、圈內外靈活、人際關系不密切、低承諾、時間高度組織化。
在高語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於物質語境中,或內化於交際者的思維記憶深處,信息的傳遞和編碼取決於社會文化環境和交際者所處的具體情景,顯性清晰的編碼所負載的信息量相對較少,人們對交際環境的種種微妙的提示較為敏感。
在低語境文化中正好相反,人們在交際時,大量的信息通過顯性直白的編碼承載,隱性的環境傳遞出相應的信息和情景,暗示的信息較少。
也就是說,低語境文化中的交際雙方,習慣用語言本身的力量來交流。不過這種區別並不是絕對的,高語境和低語境並不是涇渭分明,因為在實際交流中,這兩種類型的交際類型可能是妳中有我、我中有妳,同時存在。
擴展資料:
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與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由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最早在1976年在《超越文化》中提出。
這壹對概念的提出為跨文化交際提供了新的視角,指出了任何交際的雙方都會受到其所處的社會人文關系環境、具體的交流情景的影響,拓寬了人們跨文化傳播研究的視野。
霍爾認為考察具體的語言交際活動,不能回避交際雙方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他將語境研究打開了壹個全新的局面,開創性的將語境劃分為“高語境”和“低語境”。
世界每壹刻都處在變化當中,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也不是壹成不變的。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全球化,特別是全球化的發展,低語境成為當今國際社會交流的趨勢,中國的高語境文化正在經歷著向低語境文化演變的過程中。
人們應該先培養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識,了解高低語境的文化差異,克服高語境的交流障礙,從高語境逐漸轉變為低語境。這樣,才能達到高、低語境下,不同交際習慣的“異源合流”,提高中國的外交效率,促進中西方人民的交流、合作。
百度百科-低語境文化
百度百科-高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