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棘龍 (獸腳亞目棘龍科棘龍屬恐龍代稱)?
棘龍,壹般指棘龍屬(拉丁學名:Spinosaurus,意為「有棘的蜥蜴」)恐龍,是壹類著名的巨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生存年代約1億1200萬年前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其分布範圍包括如今非洲北部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斯、尼日爾,以及南美洲的巴西東北部。
棘龍屬的化石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
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而進入21世紀後,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椎、頭冠等身體部分的化石,基於此之上的相關研究令其復原形象逐步明晰。
壹種成年體長11-15米,體重4-10噸,長有吊橋狀或圓帆狀背脊、擁有壹系列適應水棲環境特征、步態不同於常規二足獸腳類的淡水水棲獸腳類恐龍,亦是已知最長的獸腳類恐龍。
二、霸王龍 (已滅絕的白堊紀晚期爬行動物)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裏赫特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
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壹。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壹。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壹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
咬合力壹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的屬名在古希臘文中意為「殘暴的蜥蜴王」,種名在拉丁文中意為國王。有些科學家認為亞洲的勇士特暴龍(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龍超科的第壹個有效種,而其他科學家則認為特暴龍是獨立的屬。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暴龍科的種已被提出,但它們多被認為是暴龍的異名,或被分類於其他屬。 壹支古生物學家團隊確認,於1991年在加拿大西部發現的暴龍化石,是全球迄今發現的最大暴龍(Tyrannosaurus)。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團隊表示,這只取名為“斯科蒂”(Scotty)的暴龍身長13米,體重很可能在8800公斤以上,超越過去所發現的所有肉食性恐龍。
三、蠻龍 (已滅絕的侏羅紀晚期爬行動物)
蠻龍屬於獸腳亞目斑龍超科裏的斑龍科斑龍亞科。彼得·加爾東與詹姆斯·詹森於1972年命名。蠻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期至侏羅紀晚期,1.6-1.45億年前的啟莫裏階至提通階。
分布範圍包括美國、葡萄牙、西班牙、德國,可能在烏拉圭亦有分布。蠻龍是肉食性恐龍,推斷會以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例如蜥腳類恐龍和劍龍類。
蠻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期至晚期,1.6-1.45億年前的中侏羅紀牛津階至晚侏羅紀的提通階,蠻龍是侏羅紀最體型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也是歐洲發現最大的食肉龍。
四、坦桑尼亞蠻龍?
坦桑尼亞蠻龍,是壹種尚未弄清其分類的恐龍,唯壹的化石記錄是壹顆巨大的牙齒,齒冠達到了15.5厘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長食肉恐龍和陸地食肉動物的牙齒,刷新了吉尼斯紀錄。
但由於化石記錄實在太少因此至今無法確認其具體分類屬種,壹些科學家認為屬於角鼻龍,但是現在壹些科學家認為屬於原始的鯊齒龍類。
五、馬普龍
馬普龍(屬名:Mapusaurus)意為“大地蜥蜴”,是種巨型肉食龍下目恐龍,小於霸王龍和蠻龍,但也是目前第3大的食肉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阿根廷,約8700萬年前的科尼亞克階。
馬普龍的體型大於它們的近親鯊齒龍和南方巨獸龍,目前發現的最大個體,體長約14.5米,體重可達12噸。在2006年,科裏亞、科爾根據編號MCF-PVPH-208.203標本,估計馬普龍的身長約14.5米。
馬普龍的其他零散骨頭來自於略小壹些的個體,這些標本體型要小於南方巨獸龍,而科裏亞、科爾估計南方巨獸龍約13.8米。因此馬普龍的身長約10到14米。體重則是根據編號MCF-PVPH-208.234標本的股骨,重量接近10噸。而目前最大的馬普龍個體,體重達到了12噸。
這使得馬普龍成為了已知第三大的食肉恐龍,也是目前異特龍超科、鯊齒龍科、南美洲食肉恐龍裏體型最大的。
六、鯊齒龍?
鯊齒龍(學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
(Carcharodon是噬人鯊屬的拉丁學名,在希臘語中καρχαρο(karcharo),意思是鋸齒狀的。
οδοντο(odonto)意思是‘牙齒’,而σαυρο?(sauros)意思則是蜥蜴。)”,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
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也是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壹,成年的估計可達11~14米,體重6~11.5噸。體型超過了魁紂龍,南方巨獸龍和西雅茨龍。
主要特征包括:極其鋒利並類似鯊魚的牙齒、長牙齒、大而酷似骷髏眼睛的眶前孔、較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長的頭顱骨、比例上較窄的吻部、瘦的軀幹、比例上略微短的後肢。
七、奧沙拉龍
歌倫波 奧沙拉龍 Oxalaia quilombensis,被建立及描述基於其吻尖和上頜骨殘片。這些化石發現在Laje do Coringa。
晚白堊世(森諾曼階)的伊塔佩庫魯群(Alcantara Formation),伊塔佩庫魯群( Itapecuru Group),聖路易斯盆地(Sao Luis Basin)。
奧沙拉龍是棘龍的同物異名,所以被棘龍屬吞並。奧沙拉龍是種較大的獸腳亞目恐龍,生活在9800至9300萬年前白堊紀中期到晚期森諾曼階的巴西,屬於獸腳亞目堅尾龍類中的棘龍科棘龍亞科。體長可達11米,體重可達3.5噸,是巴西已命名的最大獸腳亞目恐龍。
八、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拉丁學名Giganotosaurus)的含義為“巨大的南部爬行動物”。
最大體長13.8米,最大體重10.52噸。生活在1億到9600萬年前白堊紀的南美洲阿根廷。擁有強大的咬合力和極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鋼刀壹樣鋒利的牙齒。陸地動物裏咬合力僅次於霸王龍。
南方巨獸龍是壹種大型肉食性恐龍,頭部很大,下巴略呈方形,碩大的嘴巴裏長了壹口鋒利的牙齒。為了支撐龐大的體形,南方巨獸龍有壹副強壯的骨骼,而他們的尾巴則又尖又細又長。
九、魁紂龍
魁紂龍(Tyrannotitan chubutensis),其學名中的tyrannos(τ?ραννο?)。
譯為英語中的Tyrant,意思是暴君;而Titan(Tīt?nes)意思就是巨人。故可以理解名稱含義為“暴君巨人”。
其中文名稱中的魁象征高大,紂則取自商朝後期的有名暴君紂王,最大體長可達12.5米,最大體重9.3噸,是最大的肉食恐龍之壹。魁紂龍生活於約1.08億年前的阿根廷,是最早的南方巨獸龍族成員。
魁紂龍的名字含義是“暴君巨人”,最大體長可達12.5米,最大體重9.3噸。
十、西雅茨龍
西雅茨龍是生活在美國的壹種巨型食肉恐龍,生活在白堊紀中期到晚期的白堊紀,生存年代為9900萬年至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森諾曼階,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壹,也是北美洲最大的食肉恐龍之壹,別名噬人龍、食人妖怪龍。
2014年的研究表明,它應屬於獸腳亞目大盜龍類,但哪壹科暫時存在著爭議。根據目前發現的化石顯示,成年西雅茨龍體長12.8米、臀高3.95米、體重8.7噸,根據研究證明,西雅茨龍的主要獵物包括中到大型的蜥腳亞目恐龍,但包括各種體型的鳥臀目恐龍。
和極其著名的霸王龍壹樣,西雅茨龍也擁有著大型的頭顱骨、粗壯的軀體和長而發達的雙腿,但它的前肢的發達和爪子的大小明顯強過霸王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棘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霸王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蠻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坦桑尼亞蠻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馬普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鯊齒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奧沙拉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南方巨獸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魁紂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西雅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