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分析莫紮特C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二章主題,曲式報告。

分析莫紮特C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二章主題,曲式報告。

莫紮特的作品C大調鋼琴奏鳴曲(K545)充分體現了他的這些特點。這首作品是莫紮特晚期1788年寫成的,是壹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鳴曲,也是初學鋼琴者必彈的,人人熟知的名曲。這首樂曲明朗可愛,技巧簡易。此曲***三個樂章,其中第壹樂章的主題甚至被用作輕音樂的主題。

第壹樂章采用快板的速度,C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開頭的主部主題頗為明朗,副部主題則單純而快活,兩者對比非常明確,展開部是用分解和弦與音階樂句寫成的。

第壹樂章的結構分析如下

呈示部:第1—28小節

主 部:第1—12小節,樂段結構。開始的4小節在C大調上給人輕盈、透明的感覺。第5—8小節是4小節的音階插句結構形式。從第9小節開始,音樂進行到主調C大調的屬調G大調上來,在第12小節以主和弦結束。主部主題給人壹種明朗開闊、優美雅致的感覺,體現了莫紮特簡易而嫻熟的創作技巧。

連接部:第13小節,在低音部以連續的十六分音符進行,G大調,好象是向副部過渡的引子,以便副部主題順利進入。

副 部:第14—26小節,從第14小節開始,副部主題在G大調上進行,音調恰好是主部主題的反方向進行,只是縮緊了節奏,可以看到莫紮特材料運用的簡練。第18—21小節是用琶音寫成的,也是壹種插句結構形式,T6—S—DⅦ6—DTⅢ—TSⅥ6—SⅡ—D6—T的和聲進行很有個性。第22—23小節在a小調上出現副部的後半部分,從第24小節又轉到G大調上來,運用的材料是副部開頭的動機。第26小節在G大調上以全終止結束在主和弦上。整個副部的材料是主部的變化運用,具有單純快活的特點,形成與主部的鮮明對比。

結束部:第26—28小節,用G大調的重復音型結構在不同音區上以D7—T的形式結束。

展開部:第29—41小節。順著呈示部的結束部,以相同音型結構轉到結束部G大調的同名小調g小調上,然後是壹系列的音階樂句和分解和弦的運用。第31小節前半是g小調主和弦上的音階進行,後半轉到d小調的音階進行,低音部與高音部交替呼應。第33、34兩小節在d小調上采用同音型結構不同音區的D7—t的進行。第35小節在d小調上出現高低聲部的音階樂句,第36小節又轉到a旋律小調的高低聲部音階樂句。從第37—40小節,用a小調和d小調通過高低聲部的交替音階樂句形成壹呼壹應的結構形式。第41小節在d小調的平行調F大調上出現了確定調性的D7,為再現部的出現做了準備。整個展開部在調式調性和材料上,都形成了與呈示部強烈的對比,音階樂句的起伏呼應形式使音樂的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力。

再現部:第42—73小節。

主 部:第42—57小節,這裏與呈示部不壹樣的是體現在調性上,它在呈示部主調C大調的下屬調F大調上再現主題,體現了莫紮特天才的展示,並擴充了4個小節,讓左手在低音部進行低音式的流動,以便回歸到主調C大調的屬調G大調上來。

連接部:第58小節,明顯的變化是調性從G大調回歸到主調C大調上來,材料與和聲進行與呈示部相同。

副 部:第59—71小節,調性從G大調回歸到主調C大調上,和聲進行T6—S—DⅦ6—DTⅢ—TSⅥ6—SⅡ—D6—T仍顯特色。副部主題後半稍有變化,在第68小節用了壹個減七和弦。第69小節變成了音階的形式,這種音階轉換形式的運用體現了莫紮特音樂創作手法的獨特性。最後仍以主和弦結束。

結束部:第71—73小節。寫法基本與呈示部相同,只是調性從G大調回歸主調C大調,並完全終止。

這首樂曲旋律流暢,結構清晰,聽來令人振奮。可以看出,莫紮特的音樂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最完美的風格和對純真音樂的理想。

莫紮特不是那種開朗活潑的人,也不是樂觀主義者,但又非憂郁型的人,也非悲觀主義者。但在他的作品中,沒有單調乏味的平野,也沒有深奧莫測的絕地,他既不容許自己便宜行事,也不放任自己失去節律。他只是在壹定的局限之內表現壹切事物的真相。這就是他的音樂美妙、悅耳、動人之所在。

莫紮特的音樂不同於巴赫的福音音樂,也有別於貝多芬的英雄史詩性音樂。他的音樂並不宣講學說,更不表現自我。他不是想說什麽,他只是歌唱,只是傳出聲音。因此,他並不強加給聽眾什麽,也不要求他們作出決斷或表現態度,而是讓他們感到自由。這反映了他自由的現實精神,也正以此開創自己的道路。

在莫紮特的音樂中,精神和形式達到了完全統壹,他也許能夠說出不可用話語而只能以音響言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