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貧困問題、公***安全管理問題、資源短缺問題、城市化與產業結構不協調問題、城 市特色危機等問題也隨之出現,這些復雜的問題交錯在壹起,不僅會阻礙我國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也會帶來壹系列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必須要科學妥善地加以解決。
1.城市化特點。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城市化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政府是城市化動力機制的主體。(2)城市化對非農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區域發展受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的制約。(4)勞動力的職業轉換優先於地域轉換。(5)城市運行機制具有非商品經濟的特征。
這種城市化的結果,是形成了城鄉之間相互隔離和相互封閉的“二元社會”。這裏所說的二元社會結構,是指政府對城市和市民實行“統包”,而對農村和農民則實行“統制”,即由財產制度、戶籍制度、住宅制度、糧食供給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給制度、教育制度、醫療制度、就業制度、養老制度、勞動保險制度、勞動保護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體制度所造成的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構成了城鄉之間的壁壘,阻止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動。
1978年以後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的城市化,是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條件下迅速推進的,城鄉之間的壁壘逐漸松動並被打破,特別是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城市化呈現出以小城鎮迅速擴張、人口就地城市化為主的特點。
2.城市化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1978-1984年,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要動力推動城市化階段。這個階段的城市化帶有恢復性性質,“先進城後建城”的特征比較明顯。
第壹,表2009年大約有2000萬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和下放幹部返城並就業,高考的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也使得壹批農村學生進入城市;
第二,城鄉集市貿易的開放和迅速發展,使得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和小城鎮,出現大量城鎮暫住人口;
第三,這個時期開始崛起的鄉鎮企業也促進了小城鎮的發展;第四,國家為了還過去城市建設的欠帳,提高了城市維護和建設費,結束了城市建設多年徘徊的局面。這個階段,就人口來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