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烈廟位於圭峰半島東北隅、又稱“姑媽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系族人自發創建的壹座小廟。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由邦元公會同族中長老士紳主持擴建,並塑姑媽金身寶像,因姑媽“素明大義,秉性真烈”,故正式命名“義烈廟”。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為了鎮壓抗清名將鄭成功,勒令沿海壹帶全部內遷,並燒毀各地防車營、居民住宅及祠堂廟宇,義烈廟也被付之壹炬。姑媽神像隨民眾遷往仙遊歐厝。清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峰尾漁運興旺商貿發達,群眾深感姑媽的佑護之恩,又壹次大興土木重建義烈廟,六年後工程告竣,在族中耆宿縉紳的策動下,眾善男信女集隊前往歐厝,將姑媽金身寶像迎回峰尾。 1957年,惠安縣文化局確認義烈廟為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義烈廟再次遭到破壞,1980年以後,峰尾鄉親與海外僑親、港澳臺族親捐資籌款,全面修復了義烈廟,進而築建戲臺、整飾埕地,使其顯得更加宏偉壯觀。義烈廟飛瞻翹脊,雕梁畫棟,系硬山式屋頂,宮殿式建築,面闊14米,進深12米,占地面積170平方米。正殿供奉姑媽娘娘,左殿奉祀二路元帥,右殿奉祀列位相公。姑媽娘娘,鳳冠霞踱繡袍花襖,手執拂塵玉笏,慈眉善目,神態端莊。殿前有壹對清乾隆時期的輝綠巖鳳柱聳立左右,柱石質地堅硬又不失細膩。繞桂鳳凰或仁立、或歡飛、或俯沖、或騰舉,形態各異,巧奪天王。兩側原有壁柱四對,現已以石易木,墻面繪有備種簽詩故事。四處布滿牌匾楹聯,這些歷代名家真跡墨寶,彌足珍貴,諸如“壹德壽民”為明穆宗年間,郡人大學士史繼階題贈; “坤德孚民”為明神宗年間,武英殿大學士張瑞圖題贈; “婆心濟世”為明熹宗年間,都禦史郭必昌題贈。 姑媽劉益娘,原名大娘,又名乙娘,生於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十壹月十七日,逝於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九月十二日,在凡世二十春秋。系入峰始祖士賢第六代、予嶽第五代孫女。 據譜牒載,姑媽誕生時,異香四溢,滿室生輝。她自小聰明伶俐,誌操不凡,以“溫淑清順,懿惠中和”見稱。出生數月便會說話,未滿周歲即像成人壹樣行走,幼年時就很通情達理,謙恭有禮,長大後愈加豁達大度,寬厚誠懇,壹生勤勞儉樸,貞信自守,樂於助人。每逢天氣驟變或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她總是坐立不安,經常通宵達旦站在海邊或尾山埔細心觀察,壹旦有危情便點火為號,引導漁船順利返航安全入澳,這種義舉善行令漁民感恩戴德稱贊不已。 姑媽十八歲那年,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配給郭厝後柳村程家為媳。翌年九月廿二日,姑媽攜三弟自外祖母處回,路過郭厝村壹處甘蔗園,三弟見蔗口饞,哭鬧要吃,姑媽無奈取銅錢二枚,用紅頭繩系在另株甘蔗葉上,然後拗蔗壹株,遞與幼弟解渴。此時蔗主適至,不問緣由便破口大罵,甚至打了姑媽壹記耳光。姑媽羞恨難言,遂於當晚懸梁自盡,以死壹洗清白。明嘉靖年間,滇南寇亂邊關告急。兵部尚書兼有都禦史毛伯溫奉命征討。媽祖和姑媽神遊至此,托夢授計,又布法援助,大軍所向披靡。次年九月,班師回朝,世宗皇帝龍顏大悅,嘉獎三軍將士。此時毛伯溫啟奏:“此戰大獲全勝,有賴二位女神鼎力相助”雲雲。聖上深受感動,欽賜林默娘為“天上聖母”,劉乙娘為“姑媽娘娘”。 由於人們對姑媽娘娘的信仰和崇拜與日俱增,峰尾的漁民無論走到哪裏,都把姑媽的神靈故事傳播到哪裏。福建沿海各地,諸如仙遊楓亭胡宅、莆田秀嶼前雲,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都相繼建立“姑媽宮”,臺灣臺北還組織“姑媽會”,尊姑媽為“海國女神”、“海峽第二女神”,可見“姑媽”文化的傳播之廣。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廿三,媽祖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島。媽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後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媽祖世稱默娘,娘媽, 自幼聰穎靈悟,成人後識天文,懂醫理,相傳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義,助人為樂,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午)農歷九月初幾,年僅28歲的媽祖羽化升天。從此以後,媽祖多次顯靈救助苦難,在人們遇到困難時只要求聲“媽詛保佑”,媽祖就會聞聲而至,人們就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有關歷史資料記載,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麗(朝鮮)途中,船遇大風巨浪, “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媽祖保佑”,忽而壹道紅光出現,只見有壹朱衣女子端坐桅間,瞬即風平浪靜,終於平安脫險。路允迪返朝後奏明聖上,宋徽宗下詔賜“順濟”匾頟。從此,歷史上有眾多人士受到媽祖的庇佑,留下許多故事。歷代皇帝對媽祖進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從“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後”,並被人們尊稱為“天上聖母”。同時,皇帝還頒詔天下行“春秋諭祭”。宋雍熙四年(987),媽祖升天後,人們懷念她、紀念她,就在湄洲島建廟祭祀。這廟宇就是最早的媽祖廟。據文獻禮載,當時的廟宇僅“落落數椽”,但“祈禱報賽,殆無虛日”。後來經過三寶等人的不斷擴建修葺,到天聖年間(1023—1032),湄洲媽祖祖廟得到受媽祖庇佑的人們的不斷“鳩資擴建”,“廊廡更加巍峨”。此時的祖廟已初具規模。 元朝,媽祖祖廟得到進壹步的擴建。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墻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明朝,媽祖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初年(1403),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廟。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壹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祖廟。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啟型重建鐘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大閣改為正毆,後因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瑯增建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按石祖廟又建觀音殿、中殿、土地廟等。到清乾隆以後,湄洲媽祖祖廟己頗具規模,成為—座有99間齋房,號稱“海上龍宮”的雄偉建築群。 1966年,湄洲媽祖祖廟陸續遭到破壞,只剩下聖父母祠(佑德祠)和中軍殿。媽祖廟的文物也相繼被毀和遺失。唯有媽祖神像在林聰治女士等人的護衛下得以幸存。 1978年,中國大地春風化雨,萬物復蘇。林聰治等人率領眾鄉親進行湄洲媽祖祖廟的重建工作。人們義務投工,硬是在祖廟遺址廢墟上整理山—處地基。各地信眾紛紛參與,踴躍加入修復湄洲媽祖祖廟的行列。不久,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長,林聰治任常務董事長,大規模的媽祖祖廟重修工作得以順利進展。 眾誌成城,經過多年努力,湄洲媽祖祖廟終於完成了大小建築36處的西軸線工程。西軸線工程坐東北,面西南,呈軸線分布,有牌坊、長廊、山門、香爐臺、聖旨門、廣場、鐘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間、升大樓等,還有佛殿、觀音殿、五帝廟、中軍殿從及愛鄉亭、龍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壹系列建築物,形成規模龐大、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祖廟建築群。 為了滿足廣大媽祖信眾的朝拜需要,應海內外媽祖信眾的要求,1997年由清華大學設計的湄洲媽祖祖廟南軸線***程動工。南軸線工程現已建成寢殿,敕封天後宮殿、廡房、獻殿、鐘鼓樓、山門、牌坊、天後廣場、天後戲臺等建築物,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舉世無雙。 媽祖生前扶危助困,濟世救人,深受人們愛戴。升天後又流傳下許多美好的傳說,經過不斷的演繹發展,終於形成了反映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媽祖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媽祖信仰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據統計,如今世界上有媽祖信眾近2億,媽祖廟近5000座,遍布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港、澳、臺地區,媽祖信仰非常普遍,臺灣島有占總入口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媽祖。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所有媽祖廟之祖,世界所有的媽祖廟都是從湄洲分靈出去的,湄洲媽祖祖廟建築雄偉、規模龐大,媽祖靈驗,護佑四方。人們不斷地不遠萬裏奔向媽祖聖地焚香膜拜。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媽祖信眾從世界各地匯聚湄洲。據統計,近年來,到湄洲螞媽祖祖廟謁祖進香的信眾超過l000萬人次,單海外信眾就超過百萬。每逢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歷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媽祖信眾紛紛趕赴聖地湄洲尋根謁祖、割火過爐、祈禱平安。
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