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濟瑀(北京建築信息化和城建規劃專家)
劉濟瑀,建築信息化和城建規劃專家,多年致力於智慧城市研究。此前供職於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設計院,現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總監。他著有《勇敢走向BIM2.0》壹書,強調頂層設計與規劃對行業發展的深遠意義,也是雄安新區智能基礎設施體系標準統籌負責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建築指標標準組長。
強化頂層設計, 科技 創新與妳我都息息相關
按照《規劃》,北京將以“三城壹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平臺,瞄準國際壹流,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體現“北京擔當”。
他認為:作為首都,北京具有強烈且天然的中心性,壹方面在 科技 創新上主要表現為科研資源的豐厚與完備。而另壹方面,受城市定位、自然資源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北京此前的 科技 創新產業化效果也就是成果轉化並不突出。
《規劃》重點在這個方面進行突破,比如:《規劃》明確提到,將以北京“三城壹區”建設為抓手,全力加快科創中心建設。
“這壹點讓北京在推進 科技 創新的過程中,有了清晰的實施主體。通過這些實施主體,政府可以很充分有效地整合資源,配套政策,保障公***服務。同時‘三城壹區’本身都是規模比較大的區域,對產業融合、產業鏈貫通、生態圈的形成都會有天然的優勢。通過主體組織幫助產學研壹體化,將更容易去實施 科技 創新。”劉濟瑀說。
其次,《規劃》把數字經濟作為壹個重點,明確提了出來。在這點上,劉濟瑀認為:“粗放地說,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壹個全新時期。在這個新歷程裏,數據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對數據的各種應用能力成為新的生產力工具。把握住這壹主線,對於指引北京的 科技 創新方向和方法,都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第三,《規劃》提到了“ 科技 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這壹表述。“科創主體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對於產學研壹體或者說打通研發和轉化鏈條的重要意義大家也清楚。基於這壹點,再看上面這條措施就容易理解了: 科技 領軍企業作為實施主體的創新聯合體,在這些方面都有著天然的優勢。” 劉濟瑀說,“在 社會 資源和產業結構等方面,每個城市都會有各自的側重面。但北京的這個《規劃》,我認為對國內的很多城市都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在他看來,《規劃》在“定主體、確方向、重聯合、建生態”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 科技 創新是什麽?從整合資源到完成創新,再讓 科技 創新從實驗室走向工廠、走向百姓生活。”他說,“ 科技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創,說到底與妳我都息息相關。”
要在核心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這是北京的努力方向
對照《規劃》,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北京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努力?
在他看來,在 科技 創新上北京需要在“兩個最關鍵的點”上予以重視。
壹方面,我們需要在核心技術或者叫“源頭技術”的創新上不斷進行突破。這些核心技術,主要是指基礎科學、基礎軟件以及基礎應用,其中也包括我們在高端制造領域的能力特別是精度上的短板。
另壹方面, 科技 創新成果市場化、產品化的能力需要加強培養和培植,同時需要對金融資本市場進行培育與引導。
如何轉化成果是壹個大課題,也是壹個系統工程。“無論從組織機制的建設到政策制度環境的保障,還是從公***基礎技術的支撐策略到產業鏈及產業生態的形成與可持續,都是要結合我國實際向西方學習借鑒的。” 劉濟瑀表示,“今後,北京要大力引導資本市場堅定不移、長遠支持 科技 創新。只有久久為功,才能達成目標。”
重點還在於打通研發與轉化通道,這需要戰略定力
對於“科創”( 科技 創新),現在國內有很多城市和地方政府部門都在提及。對此,坊間有人發出“拷問”:真正意義上的“科創”到底有著怎樣的衡量標準?
劉濟瑀認為:科創主要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基於新技術的管理創新,內涵豐富,範圍廣泛。更為重要的是其顯效周期特別長,關聯影響因素特別多,從而導致在對科創能力上的判斷與衡量上較為復雜。
當前,我國的科創衡量指標主要分為:PCT、ESI、研發投入和萬人專利等基礎研發類的指標,和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產值等產業轉化類的指標。
“這兩類指標,也表達了我們理解科創的兩個維度:研發與轉化。” 劉濟瑀說,“如何打通這兩個維度呢?前面我講到的政策制度、生態建設以及資本與市場的長效戰略支撐等,都是關鍵因素。這些,北京在《規劃》中都有提及。”
“實際上科創的復雜程度與難度,不能僅僅以指標進行衡量,它還需要我們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從國家、地方到企業,以及資本、市場方,***同保持戰略定力,***同需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面對。”劉濟瑀表示,“相信北京在《規劃》中提到的這些,能夠在若幹年內逐壹落地、逐壹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