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是壹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發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誌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崇禎帝執政時期,對於後金,群臣分為主戰、主和兩派。崇禎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戰派袁崇煥。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幾次大規模對後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擴展資料:
中國明代末代皇帝。即朱由檢。1627~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啟二年(1622)封為信王。七年,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無子遺詔傳位由檢。八月即帝位,改明年為崇禎元年。天啟以後,明朝統治階級全面腐朽,社會生產雕敝,滿洲後金政權日益強大,農民起義方興未艾。
為了挽救明王朝的滅亡,他力圖振作,先後起用袁崇煥、孫承宗等督守遼東,又以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等鎮壓農民起義。增派三餉,增加田賦以籌措軍餉,因而加重了農民負擔,又大大加深了整個社會的危機。
朱由檢性格多疑,剛愎自用,馭下苛刻寡恩。在位期間,頻繁更叠閣部臣僚,誅殺督撫大吏。
崇禎三年(1630)以“謀叛罪”枉殺抗清名將袁崇煥後,日益倚仗宦官,政治更為腐敗。此後滿洲貴族軍隊多次越過邊墻深入河北、山東等地,以李自成和張獻忠為主力的農民起義更是日興月盛。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農民軍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明王朝滅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