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要知道音:
1=DO(中音)
2=RE(中音)?
3=MI(中音)
4=FA(中音)
(在數字上或下會有點,上面有壹點表示高音區的音,兩個點就是倍高音區的音,下面有壹點表示低音區的音,兩點表示倍低音區的音,以此類推)
5=SOL(中音)
6=LA ?(中音)
7=SI ? (中音)
1=DO (中音)
其次就是節拍:
全音符 5- 四拍二分音符 5 - 兩拍四分音符 5
壹拍八分音符 5(數字下面有壹條橫線)半拍
十六分音符 5(數字下面有兩條橫線)四分之壹拍
所以,數字後面的橫線壹條代表這此音延長壹拍,下面的橫線壹條表示此音在壹拍的基礎上縮小1/2拍。
最後就是點:
這個點叫做附點,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時值的壹半。帶附點的音符叫附點音符。如:八分附點音符:5.=5+5(下面有壹橫線)=壹拍半
還有,數字上面的弧線那個是表示連音,即在弧線下方的所有音符都要連起來彈,不可以斷開。
譜上面,有||: 和:||這兩個都是反復記號,如果譜中只出現:|| ,那麽就在記號出現處從頭再彈壹遍。如果兩個同時出現,那麽在:||處從||:出現的地方彈。
例如:譜中第四行第壹小節處出現||:在第十行第壹小節出現:||,那麽就在從頭彈到:||然後再從||:開始彈。
譜中第八行第三小節數字上面出現了壹條線,上面寫著1,這表示第壹次反復的時候彈的地方,2是在第二次反復彈,此時就不用彈1裏面的音了。
有壹個D.S符號,意思是說在從記號處反復,那個記號就是那個長得像S的那個。
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壹邊對應曲子壹遍學,這樣可以事半功倍。
電子樂器的產生,首先是模仿”樂器之王“管風琴(Pipe Organ)。管風琴發明於公元前,鼎盛於17世紀。它是靠水力或人力鼓風,吹響與建築物壹樣高大的管子而發音的樂器。
為了使之輕便,1907年,美國人T·卡西爾發明了用電磁線圈產生音階信號的電風琴。1920年,蘇聯人利昂·特裏爾發明了”空中電琴“。
它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多配置聲音記憶存儲器(波表)。用於存放各類樂器的真實聲音波形並在演奏的時候輸出。
常用的電子琴有編曲鍵盤(帶自動伴奏)和合成器(無自動伴奏)兩大類,廣義上的電子琴包括電子鋼琴(數碼鋼琴,區別於電聲鋼琴),多使用五線譜,多為高低音雙行記譜。有時也用中音譜和簡譜、吉他譜。壹般用於搖滾樂。
擴展資料:
琴譜是學習彈琴的第壹步,對於後面的學習至關重要。
琴的出現,至少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傳統琴曲專用的樂譜叫琴譜。 唐代曹柔首創減字法,將原來的文字譜減化、縮寫,成為減字譜,明清兩代沿用。
減字譜將左手的大指、中指、無名指分別記為“大”、“中”、“夕”,右手各指因撥弦方向而有不同的名稱,如“擘”、“抹”、“勾”等,還有很多怪
字。現存曲譜多為中唐的減字法所記載的作品,文字譜所記載的只剩《碣石調·幽蘭》壹曲
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神奇秘譜》成書於明洪熙乙巳年(1425)。編者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封於大寧,稱寧獻王,永樂間改封南昌。朱權自號臞仙,又號大明奇士、涵虛子、丹丘先生等。平生喜愛音樂且尤擅彈琴。
電子琴是電聲樂隊的中堅力量,常用於獨奏主旋律並伴以豐富的和聲。還常作為獨奏樂器出現,具有鮮明時代特色。但電子琴的局限性也十分明顯:旋律與和聲缺乏音量變化,過於協和、單壹;在模仿各類管、弦樂器時,技法略顯單調。
電子琴的自動節奏部分,為老師給學生進行節奏感的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老師可讓學生合著自動節奏反復打拍子,甚至可以運動身體,比如合著節奏踏步、走步,做操等,從中用心和身體去領略各種節奏的律動。並且可以了解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增加其綜合音樂素養。
普及型電子琴的演奏有較大壹部分是通過自動和弦伴奏來配合完成的,在音樂中和弦的連接推動了旋律地進行,不同的和聲連接,形成了不同的音樂色彩。
百度百科——電子琴
百度百科——琴譜
新華網——琴譜不再是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