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苗繡的刺繡技法

苗繡的刺繡技法

苗族姑娘、婦女歷來以手工刺繡花紋裝飾自己,點綴生活。苗繡在長期的演進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現風格和刺繡技巧。也有不少人采用縫紉機繡花,它雖然速度快,但於手工刺繡效果不可同日而語。現僅介紹手工刺繡技法。 刺繡的材料是布和線,它們的種類很多。有麻布、棉布、絲綢布、化纖布等,有工廠生產的布和苗族村民自己織的家蜀布。壹般來說,要根據不同刺繡針法的要求,選用不同質的布料。繡花、插花要求用細薄的絲綢布或化纖布;挑花、串花則要求用較厚實的家織棉布、麻布或工廠生產的經緯紋路較明顯的布;捆花、灑花、點花、貼花、粘花、堆花等的布料。則要求不甚嚴格。

繡線種類多,有絲線、棉線、麻線、毛線、金線以至錫線和銅線等。麻線主要用於比較粗獷的繡品;毛線用在網絲格較明顯的粗麻布或毛線織的錦布上;金線、錫線、銅線除少部分單獨串花刺繡外,主要是輔佐大面積的繡花、插花作捆花或灑花之用;棉線、絲線是供大面積的繡花、插花之用,要求布料細薄光滑,也有作貼花、堆花、補花釘牢而用的。

苗族刺繡的主要工具是:繃架、針、剪刀、頂針、針夾等。繃架指小的繡花繃和大的繡花架,壹般用木、竹、金屬等制成。小花繃主要是用竹或金屬制成,它分為長方形和圓形兩種。長方形小花繃多用竹料制成,橫的兩根,長度在30cm左右;豎的四根,長度在8cm左右。這種花繃是作繡窄帶條形花邊用的,如衣袖、褲腳、胸部花邊等。它四根豎軸的中間兩根是卷布用的。圓形花繃是由內外兩個竹或金屬圈組成,如用金屬做的,要用布條纏好。繃圈直徑在壹尺左右。刺繡時繡布夾在內外兩圈的中間,宜繡鞋花、手巾、枕巾、孩帽、荷包等小件繡品。繡花架與長方形的小花繃構造雷同,只是架面大,多四只腳架,壹般用木料制成。用它來繡大型繡品,如門簾、帳檐、圍床、被面等。

繡花針,以針身勻圓、尖鋒銳、尾鈍、孔長的為好,利於送針、抽針和穿線。繡針的種類多,鐵針以長短粗細分號,針號小則針身粗長,針號大則針身細短,常用的多是7-----8號針。繡針大小的選擇,應根據繡布的厚薄和繡線的粗細來決定。不用的繡花針,要包在錫箔紙內,或插進幹的小蜂窩呢內,以防生銹。

剪刀,以尖端翹起的彎口小剪刀為好,它在剪線時不露線頭,並可避免剪破繡布。

頂針,要根據繡者手指大小選擇頂針的大小,它是戴在拿針手的中指第二節上,幫助刺繡時推針。

針夾,若繡針過小,個別地方繡線大繡的密不易取針時,可用針夾將針夾住,幫助取針抽線。 ① 花樣和粘花:在繡帛上畫樣刺繡的,手藝熟練者,可用毛筆摞墨(顏料)直接畫;手藝不夠熟練者,就要把繡的布料鋪好,在所需繪畫的部位放上復寫紙,復寫紙上擺圖案復寫。執筆復寫時用力均勻適當,若輕了印的線條不清楚,重了印色過濃,易臟繡線,影響色彩。若沒有復寫紙,可用2B至6B的軟鉛筆在圖案背面,按花的印子塗抹,然後擺在布料上,用復寫紙在圖案正面著力描繪,就會在布上顯出花紋來。用紙花做繡模的,先在繡布選定好粘花的位置,再上繃架,然後將紙花用糨糊粘在預定部位上。

② 上繃架:在繡布上留出應繡位置,上好繃架,用針引線刺布繞繃架周圍均勻捆縫壹圈。標準是布繃的緊,沒有松弛現象。

③ 配線:繡者可根據紋樣的內容及裝飾對象,結合配色設計精心搭配好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繡線。將備用的線分開存放,壹般是夾在書頁中,方便刺繡時取用。

④ 刺繡:根據繡布及繃架的大小,或壹手在繡布上,另壹手在布下配合;或壹手拿花繃,另壹手反復刺繡。繡時每次穿針不能過長,否則容易打結,影響繡花速度和效果。

⑤ 絞邊縫合:若是單幅繡品,則將繡花布邊反向裏折,用針線絞邊,不斷使布線頭抽脫。若繡花布塊是做其他裝飾用的,則需要註意縫合時被裝飾品和繡布不起皺紋。 苗族刺繡針腳,大體分為繡、插、捆、灑、點、挑、串,綜合用這些針腳繡法,能使帶有幻想色彩繡物躍然而出。有些針腳(如挑、串)則常被人們單獨使用,顯示特殊的裝飾美感。

① 繡,這種針腳分跨繡、退繡、套繡、圈繡和偷繡等。

跨繡,是整個苗族刺繡的主要針法,以大面積的平行線繡出現。它是沿圖案兩邊的線條起針落針,即在壹邊線條落針,在另壹邊線條起針。

退繡,是用於表現花枝窄繡葉及圖案邊框等的單色較細線條的手法。繡時落針在前,起針後退壹定距離,或落針在後,起針在前,斜針循序漸進。針腳可長可短,可稀可密,曲直隨機應變。

套繡,對於表現鏈條式紋樣的線條有特殊效果,它是將線引出正面後,在與頭壹針並齊處把針刺下又向前壹針刺出,線壓在針頭下,就把針拉出,再在線根並齊處刺第二針,這樣循環往復繡完為止。也可配合挑、串針腳壹起使用。

圈繡,圍繞多邊形花紋由裏向外逐層刺繡,形成多邊形調子壹致的花朵來。

偷繡,是跨繡的壹種特殊形式,是大面積齊針跨繡節約繡線的絕巧技法。它也是沿圖案兩邊的線條起針落針,但其起針落針都同在壹邊的線條上。即由壹邊把線抽出後再跨向另壹邊線條上起針落針。這樣往返進行,繡布背面就很少用線了。

② 插,分單插和面插兩種。它起到顯出不同顏色深淺過渡的效果。

單插,在需要漸漸過渡色彩的地方,以兩層或兩層以上不同顏色單線互相穿插插針拉線。

面插,在需要粗糙過渡色彩的地方,以兩層不同顏色排線互相穿插插針抽線;或以壹組同色線插釘到其它顏色線面的中間。

③ 捆,分自捆、另捆和組捆。他能起到繡位顯出立體感和固定長跨針腳線不易被掛起拉壞的作用。

自捆,就是用本線自己捆自己的針法。它又分套捆和調捆兩種。套捆是先刺壹個套,再在套上捆釘,它適合小散花的刺繡。條捆是先在正面刺出壹長針形成條線,再在條線上捆釘,它適合用來固定長跨繡繡線和顯出花葉葉脈等作用

另捆,是用壹根線釘捆另壹根線的針法。壹般被捆的線比較粗,如金線或用幾股合搓成壹根大的線或編成的小辮,突出圖案的立體感和富麗感。壹種是在已繡、插好的部位繡粗線,再以另壹線捆釘;另壹種是順著紋樣線條鋪好粗線,再用細線捆釘;再壹種就是將小辮有規則均勻地皺起來。由外向裏按花樣鋪好,後用細線捆釘。

組捆,是用壹根線將另壹排線分組釘捆的針法。它對於固定長跨針線等不被掛壞有很好的效果。

④ 灑,有射灑、間灑和串灑三種,它起到⑥顯出細小物體立體感和形成淡淡顏色的作用。

射灑,主要用於在花瓣和花絲花柱釘呈輻射狀的的針法。

間灑,用於裝表平行葉脈等處顯出淡淡顏色。壹般以釘壹長針作壹灑針,個別也有釘兩長針作壹灑針的,釘時每隔壹定的距離灑壹針。

串灑,用於表現旋絞狀立體效果。它是,從布面引出線後,在灑針另壹端刺針,釘入引出線旁出針,把線在針上繞數圈,繞得多旋絞狀灑針就大,反之則小,然後將針抽出即成。

⑤點,分節點和平點兩種。它用於由獨立的點組成的“點面”、“點線”或點綴花蕊。

結點,立體感強,它是串灑針法的縮影,表現在針碼短和在針身繞圈少。

平點,它能顯出平面的虛實對比,即時隱時現的效果。用針時,壹般是連續釘幾個起點落點後再抽針引線,再沿花紋釘針,反復釘到完成為止。

⑥ 挑,它是依據布面的經緯線的對稱網格下針,將線挑成各式針跡,並由這壹個個針跡排列整齊而組成圖案。根據針跡的不同分為:X挑、*挑、V挑等,其中用的最多的是X挑。

X挑,它是挑花的主要形式,其針法壹般按布的三、四根經緯線釘壹對角線。按背面針跡的不同,挑的技法分直挑和橫挑兩種。為求圖案的整齊和風格的統壹,壹般在同壹塊布上,只選壹種技法。按照挑針順序的不同,分壹次挑成和二次挑成,挑時要根據不同情況,用其中的壹種技法或兩種混用。

*挑,它是壹種裝飾性的針法,常配合其它挑花針法圖案點綴於中心或四周,也可自行挑出整幅圖案,其針法將十挑針跡交叉釘在壹起,即直、橫、斜交叉挑針。

V挑,又為倒V挑,它亦常做裝飾性針法應用,但它在挑針時每個格數的紗線必須是成雙的,如四、六等,才現的對稱整齊。

以上幾中挑針,在應用時要根據紋樣的要求,靈活搭配。同時,為了突出圖紋的緊密結實,可用雙線或多線合釘出各種針跡來;表現空稀、疏遠的地方,則用大小的等的單線挑成。

⑦ 串,它是壹種比較古老的精細刺繡法,能使繡布花紋表現出表裏如壹的奇異效果。針法是依循布面壹定數目(壹般三至五根)的經緯線,按直、橫、斜等向運用單線來回穿釘。

粘花、貼花等技法

粘花、貼花、補花和堆花,同屬壹種類型的手工工藝,在苗族裝飾中,或與用線刺繡配合,相映成趣,或單獨應用,獨樹壹幟。但它們各有所長,各具風格。

粘花,選用個種彩色布料剪成圖案,再用粘膠液粘到裝飾品上。特別應註意粘膠液的粘性要好,才能使圖樣粘牢而不易脫落。

貼花,選用個種彩色布料剪成圖樣,再刺繡、鎖邊拼連即成單獨的裝飾品。

補花,把剪成各種彩色布料片或絲絨縫在裝飾品上面,構成圖案花紋。

堆花,用漿了皂水的綾羅綢緞等布片剪成小等腰三腳形,再把兩等腳(壹般是小腳)向內折成帶尾的小三腳,然後按圖樣把它們壹層壹層地堆釘而成。

除了以上刺繡工藝外,苗族還有兩項古老而先進的手工工藝,即織花和蠟染,它們流傳已有三千年歷史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些工藝已經廣泛進入了機器操作行列。織花是以但色的棉、麻、絲線做經線,各色彩線為緯線進行編織,使各色線織品的正面或背面組合成花樣來。蠟染先將蠟融化成液,用蠟刀蘸它在布上(壹般為白布)繪制圖案,再浸入靛缸(多為藍色)進行染色,後用水煮去蠟質,便現出布色紋樣來。 圖案內容的選擇是人們審美意識的反映。苗族人民忠厚樸實、勤勞勇敢、富有感情,是壹個愛好和平,有著美好向往的民族。他們善於運用裝飾紋樣來美化生活,常常借豐富的物象來反映喜慶、吉祥、人壽、年豐、友誼等生活內容,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情,反映內心的憧憬。這些物象有獸類的龍、麒麟、獅子、鹿、猴子、狗;花果類的桃李、牡丹、玫瑰、芙蓉、金瓜、石榴;鳥類的喜鵲、鳳、錦雞、鴛鴦、畫眉;中文的福、祿、壽、喜、康、日;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雲霞、日月、人物、用具、建築物以及傳說中的仙人善神和他們的道具等等。

由於苗族是壹個古老的民族,組成本民族的氏族部落很多,並且在很早以前的長期的戰亂遷徙中,形成了居住分散、互不同屬的狀況。他們為了崇拜、銘記自己的保護神,或區別本民族內部的各氏族,都以某壹動植物作為自己氏族的代表,裝飾自己。所以裝飾的紋樣,各地氏族有各自的主體內容。壹般情況是:蠻氏族以鳳為主體,戎氏族以龍為主體,夔氏族以麒麟、獅子為主體,僚氏族以花果為主體,萊氏族以魚蝦、水、草為主體,樊氏族以蝶蛾為主體,盤氏族以狗為主體,。。。。。。近山者多配花、鳥、走獸,近水者多配龍、蝦、魚、藻。當然,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交流,苗族的氏族間裝飾紋樣越來越相互滲透;但由於圖騰崇拜的影響,以圖騰為主的構圖內容,到近代以至當今仞或多或少地在流傳和應用著。因此,圖紋設計亦應考慮這些重要因素。

苗族裝飾圖案內容壹般都來源於生活,它在應用時以按照藝術的要求,結合生產制作的特點進行加工處理, 大膽而帶有幻想色彩,有意削弱或增強其中的壹些布分,使之比人們生活中的更鮮明、更強烈、更美好。

圖案設計除了要考慮到苗族人民審美心理外,還有考慮到裝飾所采用的材料和裝飾對象。苗族裝飾紋樣有著特定的外部形狀。如胸部花邊是由幾個長方形組合起來,有的呈帶條伸延;衣袖、褲腳、帳沿、扇形圍裙上檐花樣呈長條形;扇形圍裙下角花樣,背群花樣是直角等腰三角形;鞋口花為馬蹄形;枕頭花是圓形或方形;高圍裙花樣呈船頭形等等。它們各有壹定的尺寸。構圖時要認真布局,根據不同的情況,考慮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和統壹,對比與和諧。壹般來說苗族圖案的構圖都要求對稱、平穩、嚴謹、經湊,豐滿而疏密虛實得當。在衣袖、褲腳花邊、圍裙花樣等小幅裝飾品中,布局時就要求密壹些,而在大幅裝飾作品中,就可以疏壹點,粗壹點。老年人采用的常偏稀,青年采用的則要密壹些。

圖案的組成,大抵分為枝紋、坨紋、角紋、邊紋、方紋五種形式。枝紋是完全獨立的個體花樣,如壹支花,壹枝鳥,壹條魚,壹只蝶等。它用於點補圖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穩、經湊、活躍。坨紋是與周圍沒有連續、重復的壹種較大的獨立單位,用幾種枝紋按照壹定的形式組成圓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規則和其它不規則形狀。規則形式的坨紋包括向內或向外的輻射式,上下或左右對稱的橫立式,上下或左右互相調換方向的轉換式,繞壹基點(面)周圍轉向的回旋式。坨紋的用途很廣,小的可組成花邊,大的可用於大幅裝飾品中間或單獨應用,如被面、枕頭、門簾等。角紋是壹種能單獨應用或和坨紋等配合組成壹個完整的裝飾品的圖案。它包括兩邊對稱、兩角對稱、三面對稱和自由式幾種形式。如在背裙、扇形圍裙中作單用角紋;在手巾、被面上作配合角紋。邊紋是依照壹定的邊周兩向延長的圖紋。它分為直線和非直線兩向延長,又分為對稱連續和非對稱連續以及對稱不連續等幾種。它可單獨應用,如衣褲花邊,也用來襯托坨紋。方紋是由壹個基本紋樣向周圍循環連續組成大的紋圖。它有散點式、點綴式,還有些在花段上構圖刺繡而成特殊的重疊式。方紋壹般用在白衣繡花、衣背花、動物圖紋身子的“填心”等,使大面積或局部顯出整齊劃壹的效果。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