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把屬於壹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裏,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例子(1):
朝暉夕陰。 《嶽陽樓記》範仲淹
( 意思是「朝暉夕陰」和「朝陰夕暉」。
「朝」和「夕」、「暉」和「陰」是互文。)
例子(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嶽陽樓記》範仲淹
( 意思是 不因「物」[所處的環境]或「己」[個人的遭遇]而喜,
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壹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壹種形式:上下兩句或壹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壹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壹件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壹、結構特征:互省。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 “壯士”,句後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後互相交錯補充。 二、語義特征:互補。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壹情境中進行 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互文有種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壹、同句互文。即在同壹個句子裏出現的互文。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壹句,“秦”和“漢”是互相補充。又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東船西舫悄無言”“東犬西吠”亦屬此類。 二、鄰句互文。即在相鄰的句子裏出現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