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臟位置的變化
正常肝臟處於人體的右上腹部,在檢查中如果發現,肝臟右葉上、下徑,出現變短和肋問厚度變窄的情況。肝臟左葉代償增大,使右側腋前線比正常的位置高,這時就可以判斷發生了肝硬化。
2、肝臟形態的變化
肝硬化發生的時後,肝臟往往會出現表面凹凸不平,呈鋸齒狀、小結節狀。在變為肝腹水的時候表現更清晰;肝橫切面失去楔形,矢狀面不呈三角形,像橢圓形。
3、蜘蛛痣和肝掌
肝硬化患者常常會伴隨有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現。蜘蛛痣是壹種特殊的毛細血管擴張癥。因形態像蜘蛛而命名;它多出現於面部、頸部及胸部,也可以在其它部位出現。而肝掌則是在手掌大小魚際處皮膚出現的片狀充血或是紅色斑點,按壓可以變成蒼白色。
4、肝臟實質變化
由於肝內脂肪變性,致使肝臟實質內回聲致密,回聲彌漫性增強、增粗。
5、肝臟血管變化
肝硬化患者後期,肝內可見血管粗細不均勻,扭曲、紊亂的情況。甚至由於血管的閉塞不能顯示。其中肝靜脈變化最明顯,主要表現在主幹變細,分支狹窄。
6、消化系統異常表現
患了肝硬化後,肝功能受到嚴重損傷,使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受到影響,壹般伴隨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系統異常的表現。當出現肝腹水,就標誌著肝硬化已經進入了失代償期,此時機體對於脂肪和蛋白質耐受差,稍進油膩肉食就易發生腹瀉。部分患者有腹痛。
7、出血傾向
肝硬化患者壹般會有出血傾向,表現為鼻腔出血、牙齦出血、胃出血等。這是因為肝臟合成各種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能力減弱,脾功能興奮引起血小板數量減少等原因導致的。
8、全身乏力
肝硬化患者,肝臟功能受到損傷,身體虛弱,因此往往會出全身乏力的情況,體重也隨之下降。有時還會伴隨有低熱低燒的情況,這和細胞壞死有關。
9、誘發肝硬化的原因
1、病毒性肝炎
主要為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病毒重疊感染,通常經過慢性肝炎階段演變而來,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壹般不發展成為肝硬化。
2、酒精中毒
長期大量的飲酒,乙醇及其中間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就進性肝炎,繼而可發展為肝硬化。
3、膽汁淤積
持續性的肝內膽汁淤積或者肝外膽管阻塞時,可引起原發性或者繼發性的膽汁性肝硬化。
4、循環障礙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肝靜脈和(或)下腔靜脈阻塞,可致肝細胞長期淤血缺氧、壞死和結締組織增生,最終變成淤血性(心源性)肝硬化。
5、工業毒物或藥物因素
長期接觸四氯化碳、磷、砷等或服用雙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環素等,均可以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終可以演變為肝硬化。
6、代謝障礙
由於遺傳或先天性酶缺陷,致其代謝物沈積於肝,引起肝細胞壞處和結締組織增生如肝豆狀核生性、血包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和半乳糖血癥。
7、營養障礙
慢性炎癥性腸病,長期食物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抗脂肪肝物質等,引起吸收小良和營養失調、肝細胞脂肪變性和壞死以及降低其他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等。
8、免疫紊亂
自身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肝炎最終可進展為肝硬化。
9、血吸蟲病
長期或者反復可愛染血吸蟲病患者,蟲卵主要沈積於幹燥,蟲卵及其毒性產物可引起大量的結締組織增生,引起肝臟組織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