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拉德茨進行曲》爭議為何?

《拉德茨進行曲》爭議為何?

拉德斯基進行曲,又譯為拉德茨基進行曲,於1848年創作,管弦樂曲,老約翰·施特勞斯最受歡迎的壹首傳世之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也壹直是哈布斯堡王朝強大軍力的音樂代表,此曲子既有進行曲的節奏又比較輕松詼諧,它沒有太多的軍隊戰鬥的進行曲特點,反而更接近幽默、歡樂的風格。所以經常作為通俗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最後壹首曲目。經常作為通俗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最後壹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並已成為壹種傳統。

約瑟夫·拉德斯基?馮?拉德茨(1766年-1858年),是奧地利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被視為奧地利的民族英雄。拉德斯基壹生戰功卓著。1848年歐洲革命風起雲湧,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再起高潮,拉德斯基第三次赴意大利作戰,同時維也納也爆發了革命,老約翰因為常常在禦前演出,便站在了保皇黨的壹邊,並掛上了軍樂團作曲家兼指揮的職銜,為了鼓舞保皇黨分子的士氣,老施特勞斯寫了好些輕快的軍隊進行曲,這首拉德斯基進行曲是作為獻給拉德斯的頌歌,並在總譜上標明“呈獻給奧地利帝國陸軍”這時拉德茨已經是82歲高齡,全軍上下稱他為“拉德斯基老爹”。第二年3月,拉德斯基率7萬大軍在米蘭西面的諾瓦拉擊敗阿爾貝特指揮的10萬意大利軍隊,意大利被迫簽訂城下之約,屈辱地向奧地利賠款6500萬法郎。經過這次戰爭,奧地利再次確立了對意大利的統治地位,“拉德斯基老爹”也更加榮耀的充任意大利倫巴第和威尼斯地區的總督,成為意大利人民的太上皇。拉德斯基在意大利當了8年總督,1858年去世,時年92歲。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看,拉德茨基被視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則認為他是壹個侵略者。

1948年8月31日,維也納舉行“慶祝英勇的軍隊在意大利獲勝和救濟傷員晚會”,首演《拉德斯基進行曲》,樂曲輕快歡樂,充滿歡慶勝利的氣氛,受到熱烈歡迎。但富有戲劇性意義的卻是維也納的起義很快失敗了,奧地利皇帝重新回到了維也納,但人民的看法卻已經與以前不壹樣了,很多人對他支持保皇黨表示憤慨。在絕望中,老施特勞斯帶著他的樂團離開了維也納,去尋找昔日公眾對他的那種崇拜。可是,這壹希望也成了泡影。在布拉格、慕尼黑、海德堡,到處都遭到了人們的反對,甚至還收到威脅和責罵他的信件。致使他不得不重返維也納,1849年9月25日,老施特勞斯被猩紅熱奪去了生命。

樂曲為D大調 復三段體結構:(引子)+A+B+A

這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後是第壹部分主題,仿佛讓人們看到了壹隊步兵輕快的走過大街(片段1)。反復壹遍之後,音樂經過壹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後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片段2)。音樂最後在反復第壹部分的主題後結束。

A部分:緊隨高昂嘹亮的引子之作,樂隊以熱烈的情緒為我們奏出了熱情而又輝煌的旋律:這個富於彈性而情趣活潑的主題經樂隊反復演奏,其自豪和雄壯的感覺流露無遺,使人在自然而然中便由衷地加入到了它行進的節奏之中。

B部分:是壹段沈穩柔和的音樂,整個樂隊的力度稍減,增加了抒情的色彩,但這段具有吉普賽風格的曲調,節奏清晰流暢而富於跳躍感,仿佛是描繪拉德茨基意氣風發的神情,又宛如這位元帥正率軍出征,馭馬疆場。

A部分:緊接著樂隊重新將我們帶回第壹部分,並以更加熱烈的情緒結束全曲。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每次音樂會的最後加演《拉德斯基進行曲》,宣告演出結束,成為了壹種慣例。不僅維也納愛樂樂團,世界上其他壹些著名樂團也沿襲這個方法,用《拉德斯基進行曲》結束演出,算是曲終奏雅。但這個做法到了意大利也許不能通行,因為這首樂曲記錄著意大利歷史上痛苦的壹頁。

1987年的新年音樂會,當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的旋律響起時,此時已是82年高齡的卡拉揚,在這次音樂會上儼然壹個指揮皇帝的風範,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赫伯特·馮·卡拉揚很有想象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而這次演奏會也是樂迷們最為完美的新年音樂會。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