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曲》(《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他曾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Pachelbel, Johann 帕赫貝爾是德國巴洛克時代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當時他是相當激進的作曲家,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在新教宗教音樂創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當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獲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沒在德國各地圖書館內。
帕赫貝爾從小就展露對於知識追求的興趣,尤其是音樂。他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就讀同時,也追隨許溫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兩人學習作曲和器樂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赫貝爾進入阿爾道夫學校(Altdorf),並在聖羅倫茲教堂內擔任管風琴師。壹年後,帕赫貝爾因為經濟狀況被迫輟學,終止了他的大學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為在學術知識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選入另壹所學院接受學者訓練,而且因為他在音樂上別有專精,學校更特許他在校外另外跟從普倫次(Kaspar Prentz)學習作曲。在普倫次的影響下,帕赫貝爾逐漸將自己原有的北德風格轉向意大利風格。
[編輯本段]卡農的故事
由於帕赫貝爾本人所信奉的是當時德國的新興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隨老師普倫次在1673年前往維也納,成為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在維也納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赫貝爾接觸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寫的宗教音樂,之後他進了艾森納赫(Eisenach)擔任宮廷管風琴師,這是艾薩克遜-艾森納赫公爵,即約翰.喬治王子的轄地。五年後因為王子的哥哥過世,宮廷守喪,樂師都被裁撤,帕赫貝爾於是在1678年5月18日離開艾森納赫。這之後帕赫貝爾來到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這個教堂對管風琴師的要求很嚴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門徒演唱聖歌,並要提供聖歌的前奏曲,風琴師不能亂彈即興,但每年都要將彈奏管風琴的心得和盡展發揮在壹場精致的演奏會上,以顯示不是屍位素餐之徒。因此,帕赫貝爾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並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Judith Drommer),這壹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艾森納赫就是巴哈的故鄉,所以帕海貝爾與巴哈的父親也熟識,他還當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負責教導巴哈的哥哥音樂。巴哈父親過世之後,教育巴哈音樂的責任乃落在這位長兄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說帕赫貝爾就是巴哈的師祖。
離開了艾爾特,帕赫貝爾來到伍騰堡(Wurttemberg)宮廷,伍騰堡位於斯圖嘉特,這是瑪德蓮娜女爵的轄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赫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裏壹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赫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赫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調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創作的卡農和吉格)。
帕赫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Pachelbel(卡農的作者),德國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壹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鋼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壹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裏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了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裏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壹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裏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經歷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壹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裏委屈,但還是壹直跟著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終於有壹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妳走吧,妳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妳也不喜歡鋼琴。”
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鋼琴的教堂裏,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裏,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準備寫壹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壹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裏。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裏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壹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彈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壹個沒有落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