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哈利勒·紀伯倫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哈利勒·紀伯倫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哈利勒·紀伯倫——黎巴嫩最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畫家,阿拉伯海外文學最傑出的代表,阿拉伯近、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就是這樣壹個偉大的人。他以自己深沈的情感、高遠的理想,深刻的哲理去訴諸世人的理智、靈魂,以自己偉大的靈魂關愛世人。

“被釘在十字架的人呵,妳是釘在我的心上,那刺透妳雙手的鐵釘也刺透了我的心房,明天,當遠方宋客路經各各他(即髑髏地,聖子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時,他絕不會認為曾有兩個人在這裏流血,而只認為那血是從妳壹個人身上流出來的。”

這個現代的“聖子耶穌”於1883年12月6日在黎巴嫩北部山區壹個小農莊中降生。

這裏,洋溢著濃郁的東方伊斯蘭文化的氣息,但同時,紀伯倫又是壹個小天主教徒。他從小便沈浸於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融合的文化氛圍內。父親是個牧民,貪杯好酒,生活十分貧困。生活其中的小紀伯倫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壓榨,以及教會利用宗教對人民的欺詐與剝削。還好,瘦小的母親以壹顆仁慈的心為孩子們在艱難與貧苦中撐起壹方溫暖的天空,母親的愛護與鼓勵讓紀伯倫感受到聖母壹般的溫暖,這讓他至死不忘。

“偉大的母親對於兒子的愛,會比瑪麗亞對耶穌的愛少些嗎?”

由於生活日漸貧困,為了謀求生路,母親攜帶著哥哥、兩個妹妹與12歲的紀伯倫於1895年去了美國波士頓,落腳在唐人街。在這裏,紀伯倫依靠母親與妹妹的辛勤勞動,進了當地壹家僑民學校學習。他開始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同時,他在繪畫與文學上的天賦開始顯露出來。此後他壹直堅持學習文學與繪畫,並且得到許多賞識他才華的人的幫助。同時,紀伯倫也開始試著進行詩歌創作,並且在祖國的《覺醒》刊物上開始發表他早期詩歌作品。

1901年,紀伯倫在祖國學習之後又回到了美國的親人身邊。但是由於長期艱苦生活的折磨,紀伯倫的小妹妹、哥哥與母親在壹年多的時間裏相繼病逝,這給他帶來極大的痛苦,更加深了他對祖國的懷念。1903年,他在波士頓的僑民報紙上發表散文詩,得到社會的好評。1905年,他又舉行了自己的首次畫展,很受當地壹位女校長的賞識。此後,這位女校長壹直給予他很大的幫助。1908個,紀伯倫發表了他的短篇小說集《叛逆的靈魂》。其中的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特別是教會的黑暗與虛偽。尤其是其中的壹篇《不信教的赫裏勒》更是充滿對教會、封建統治的憎惡情感。紀伯倫的這種態度觸怒了當局,小說被當眾銷毀,紀伯倫也被開除了教籍,驅逐出境。在那位女校長的資助下,紀伯倫逃到法國去學習繪畫。在當時的藝術大師羅丹的指導下,紀伯倫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他的油畫作品《秋》,在法國春季畫展上獲得銀獎。

在法國的日子,紀伯倫遊覽了各地名勝古跡。廣泛接觸了西方文明。同時,他也深入研究了古代大師們的藝術作品。他十分崇拜米開朗基羅。此外,紀伯倫還涉獵了歐洲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他深受19世紀初詩人兼畫家的英國浪漫主義作家布萊克的影響。羅丹稱他為“20世紀的布萊克”,當然,紀伯倫的成就比布萊克高多了。這時的紀伯倫已經融匯了東西方文化於自己內心。這使得他能夠站在更高處以自己的深刻思想分析世人的思想、靈魂。“倘若妳高坐於雲端,妳就看不見兩國之間的界線,也看不見莊園之間的界石。”

“可惜,妳不能高坐雲端。”

“他們對我說:壹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樹。

而我則對他們說:壹鳥在樹勝過十鳥在手。”

“20名騎著馬的獵人帶著20條獵狗追逐著壹只狐貍。那狐貍說:他們肯定會把我殺死。但是,他們也真夠笨,真夠傻的,我想,即使我們狐貍也不會傻到以20只狐貍騎著20頭驢帶著20只狼去追打壹個人的地步。”

“我曾對壹條小溪談到大海,小溪認為我只是壹個幻想的誇張者。”

“我也曾對大海談到小溪,大海認為我只是壹個低估的誹謗者。”

“當智慧驕傲到不肯哭泣,莊嚴到不肯歡笑,自滿到不肯看人的時候,就不成為智慧了。”1911年,紀伯倫又回到美國波士頓,完成了中篇小說《折斷的翅膀》之後,他遷到紐約,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

《折斷的翅膀》是紀伯倫小說作品的代表作,是壹篇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小說以主人公“我”與富家小姐薩勒瑪戀愛故事為中心情節。“我”與薩勒瑪壹見鐘情,倆人很快墜入愛河。但是大主教保羅垂涎薩勒瑪的巨資家財,讓自己的侄兒——壹個惡棍曼功爾貝克與她成了親。薩勒瑪的父親出於傳統觀念,答允了這門婚事。薩勒瑪被迫嫁給了她不愛的人。婚後,她丈夫平日問柳尋花,不關心她的死活,生活十分痛苦。五年之後,薩勒瑪懷孕,她把生活希望全部寄托在這還沒出世的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剛生下來便死了。薩勒瑪在極度悲痛中,對生活絕望了,不久,她也默默死去。而“我”失去薩勒瑪之後,壹直忍受著相思之苦,嗣後曾與薩勒瑪相見過幾次,也只能徒增心中的哀痛。

小說中彌漫著深切的哀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於社會陳腐的反動勢力的強烈不滿與深刻的批判。

1916年,紀伯倫與旅美作家米哈依爾·努埃曼相見,成為摯友。在他們兩人的努力下,廣泛結交在北美的阿拉伯作家,成立“筆會”,即1920年的“旅美派”。他們集結起來,取得了很大成就,為阿拉伯文學在世界文壇上取得了壹席之地。

紀伯倫在文學上的成就更主要的集中在散文詩方面。開始時,紀伯倫主要用阿拉伯語寫成。他的第壹部散文詩集《淚與笑》,***計56篇,全部是用阿拉伯語寫成,發表於1913年。1918年,紀伯倫發表了他第壹部英文散文詩集《瘋人》。這之後,他的作品用英文寫成的還有《先驅》、《先知》、《沙與沫》、《人子耶穌》、《流浪者》、《先知國》等。其他用阿拉伯語寫成的有《暴風雨》、《珍趣篇》以及詩歌《行列聖歌》與戲劇《大地之神》等。

《瘋人》描寫了壹個在真理的陽光下敢於反抗與吶喊的離經叛道者。他無視傳統,猛烈地向腐朽的舊世界沖擊。例如《聰明的小狗》中寫道:“壹天,聰明的小狗碰到壹群貓。這時,它聽到從貓群中走出的壹只肥壯的大貓對群貓說道:‘虔誠的弟兄們,快祈禱吧,倘若妳們不斷地祈禱,妳們的祈求壹定會得到回報,天上壹定會掉下老鼠來。’聰明的小狗聽到這裏笑了,他壹邊轉身離去壹邊暗自說:‘這些貓該有多蠢呀!書籍上寫著的東西,它們竟不知曉,書本與祖輩們告訴我的明明是‘祈禱所降臨的並不是老鼠,而是肉骨頭,。”

又如《正義!》篇中,紀伯倫以驚人的筆觸描寫他看到的正義:“壹天夜晚,王子的宮殿裏正舉行著宴會,嘉賓熙熙攘攘,出出進進,在入宮者中有壹個男子,他恭敬而又莊重地向王子施禮。這時,眾人的目光都驚愕地註視著他,原來他的壹只眼睛已被剜去,空空的眼眶中正不停地流著血。”

王子問道:‘朋友,怎麽回事?’男子回答說道:‘我是壹個竊賊,今晚我趁天黑去行竊,打算去偷錢莊,誰知,因為天太黑,我誤入隔壁機織工的屋子,不小心壹下撞在機杼上,把眼球撞了出來,我請求殿下在我與機杼之間作出正義的判決。’

王子聽後派人去把機織工叫來,下令剜去他的壹只眼。

機織工說:‘殿下,您判得很對,是正義讓我失去壹只眼,可是,為了看清織物的兩邊,我需要兩只眼。我的鞋匠鄰居,他有兩只眼,但他的職業只需壹只眼就足夠了,為了維護正義的尊嚴,不妨把他的壹只眼也剜去。’於是,王子派人叫來鞋匠,剜去了壹只眼。”

就這樣,正義得到了伸張!

《先驅者》發揮了《瘋人》的思想,指出人人都可以成為人類的先行者,只要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神性”。紀伯倫有力地批判了人類的奴性、愚昧與虛偽。

《先知》是紀伯倫的代表作,其中第壹批詩稿是作者18歲時用阿拉伯語寫的。後來受到母親的鼓勵,繼續創作。1923年用英文正式出版,整個創作過程長達30年。這篇散文詩描寫了先知在即將離開時,對來拜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全詩***28節,探討了人類生活中的26個問題,顯示了紀伯倫深刻的思想及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此外,《先知國》同《先知》壹樣,也以贈言的方式寫出。作品包括16節,是先知回到故鄉,與親人朋友相聚時的談話錄,用深刻的哲理解答眾人的疑問,指出“我們就是上帝。”

《沙與沫》是部作品集,匯錄了300多首妙語格言,也有短小的寓言故事,是對人生、藝術深刻思索的結晶,它與《先知》齊名,也是紀伯倫的代表作之壹。作品飽含了紀伯倫的哲理思想,例如:人性是壹條光河,從永久以前流向永久。”

我永遠在沙岸上行走,

在沙土與泡沫之間,

浪潮會抹去我的腳印,

風也會把泡沫吹走,

但是海洋與沙岸

卻將永遠存在。晚年的紀伯倫身體很不好,但他依然堅持著寫作,與死神的爭奪壹直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壹刻。

1931年4月10日,紀伯倫因肺病而去世。按照他的遺願,人們把他運回祖國,安葬在他的故鄉。

這位偉大的詩人哲學家便這樣孤單地去了。但是,他給我們留下的富含哲理的詩篇,卻讓人感覺到他永遠生活在我們中間。“壹會兒的工夫,妳們不會見到我;再過壹會兒,妳們又會見到我。

因為另壹個婦女又將懷上我,將我生出。”米哈依爾·努埃曼說:

“紀伯倫不需要別人用石雕、銅像來紀念他,作為壹個人,他比石雕、銅像都是更為不朽的!

“最好的紀念,便是在人民中傳播他的文學藝術作品。”

是的,人們做到了。他的作品被譯成20多種文字,到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這位東西方文化***同澆灌的聖潔的鮮花,已經在世界各地人民心中生根發芽。“1000年以前,我的壹個鄰人對我說,他厭惡生命,因為生命中只有痛苦”。

“昨天,我經過壹座墳墓,我看見生命正在他的墳上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