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法》壹書是日本稻盛和夫經營之聖又壹力作,這本書體現的工作觀和《活法》完全相反,但並不矛盾,東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別。
幹法 讀後感 1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工作,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壹道選擇題,可以選擇腳踏實地、忘我奉獻,也可以選擇投機取巧、消極怠工,更可以選擇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當面對這道選擇題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僅僅只是決定了妳對工作的態度,更決定了妳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社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不同的責任。
整本書從為什麽要工作、如何投入工作、以高目標為動力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壹天幾個章節去闡述的。如何才能讓工作做出成績?在稻盛和夫看來,首先就是運用自己堅強的意誌去喜歡我們的工作,熱愛我們的工作,癡迷我們的工作,把工作當成我們的愛人壹樣去呵護。正如我們不能輕易地拋棄我們的愛人壹樣,我們也不能輕易對我們現有的工作說不,所以我們就能長期堅持工作。做到像上述那樣,當然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遇到壹些我們不能控制的外力影響時,我們很難用我們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在我看來,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工作,持續努力,不愧對教師的神聖職責,這才是最重要的。並且對每天做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敗,並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無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要感謝,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隨時感謝心態非常重要。
人為什麽要工作?許多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得毫無意義,他們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想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理解工作的意義,全身心投入工作,妳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工作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誌,要將工作當做壹種提升自己心誌、造自己人格的修行。不要畏懼工作,不要因為自己眼前的工作不如意而喪失信心,要將自己的工作當做是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人生任務,要用壹種將自己逼入絕境的 方法 來工作,即極度認真的工作。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人生?工作的結果= 思維方式 熱情能力。即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鉆研和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時刻思考這樣做是否可行,作為教師,除了把每節課認真備好,每節課後最重要的是認真 總結 這節課的成敗得失,記錄在案,向同事們請教或探討怎樣解決,持續不斷壹定能對工作進行改善和改良,最終壹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通過《幹法》的研讀,讓我明白在工作中困難時無處不在的,看妳如何去面對困難;在工作中機會也是無處不在的,看妳是否發現機會,抓住機會;在工作中成績和失敗也是無處不在的,看妳如何處理成功的驕傲心態和失敗時的心灰意冷。做好任何壹件事都不容易,竭盡所能,才不會後悔!
幹法讀後感2
對於工作、生活、興趣在每個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意義,每個人的理解其實是不盡相同的。但工作壹定占據重要的意義,絕大多數人恐怕不能和稻盛和夫先生壹樣把工作作為人生的最為重要目的和意義,但並不違背我們把工作作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以及使其成為提升人生價值和精神世界的方式。所以讀完這兩本書我所極為認可稻盛和夫先生的地方恰恰在於工作是壹種修行,這種修行磨練了人的意誌、性格、心態、行為方式和職業精神,雖然很多人無法做到工作是種信仰,但對於工作的體驗和理解促成了大多數人個人信仰的形成。
首先,工作是人保持生存價值的某種意義,哪怕從生物本能出發也可能是必須的。從小到大,看著身邊不少人逐漸老去,壹些人甚至剛剛退休不久就去世。在鄉下,農民只要身體健康可以活動,終其壹生都是在田間地頭忙碌,而很多老人壹旦脫離土地就很快變得虛弱並不久於人世。人們常常說這就是人沒有了念想和心勁,就活不久了。這部分人往往因為兒女事業有成、子孫生活安逸,感覺自己可以安享晚年的時候,就不在思考人生,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壹生的奮鬥動力,身體也隨之衰退。後來,讀書讀到賈平凹的小說《極花》,也遇到了同樣的理解。小說裏有這麽壹段:“王保宗他娘為兒子的媳婦熬煎的頭發脫得沒了壹根毛,好歹給王保宗弄了壹個癱子,她給人說我這下壹身輕了,要享福呀,可癱子還沒給她做幾天飯,她就死了。老老爺說:妳知道這是為啥?黑亮爹說:為啥?老老爺說:他們都沒有用了麽。人要是活著沒用了,這世上就不留妳了。”
鄉下人去看待生老病死、人的意義常常受命於天,但本質上也是承認人內心的那股生存的意念與動力,而提供我們這種動力的恰恰是目標,而我們更多的目標大多數時候來自工作,無論是為別人工作,還是為自己工作。人內心中有壹種力量就是支撐我們生存下去,完成未盡之事的動力。否則,不知道自己還想做什麽,能做什麽,沒有了目標,終將失去生存的意義,或是如同行屍走肉。
其次,工作促使了我們生活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
其實個人經歷是農村長大,從小就深刻體會勞動是生存的根本方式,只不過未工作之前更多的將工作作為壹種被動的選擇。人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從生活的過程中去體會工作的意義,而這個過程是漸進的,所以我認同稻盛和夫先生剛剛工作的那段過程,以及他自己的人生歷程。指責壹個未經生活的年輕人不熱愛工作是粗暴的,但壹個經歷生活的洗禮卻仍未產生以工作為內容的生活方式則是無知或者懶惰的,他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
我7、8歲時候就已經能夠下地幫父母分擔好多家務事,年齡逐漸大壹些的時候就能做好壹些體力活。當然對於幼年時期的我而言,並沒有這種積極主動的去分擔勞務的積極性。因為那時候農村家庭都普遍的貧困,當父母在我稍大壹點讓我參與更多的農務時,開始知道農民常年披星戴月的耕作,卻有時候仍然無法支撐子女讀書費用時的那種尷尬。那時候起,勞作開始從被迫變為可以接受,但我們內心深處依然是渴望著擺脫農業勞動這種辛苦的形式。於是,如果我們把學習也看作工作的話,這才是促使自己努力走進城市的唯壹的最好的途徑。但這也讓自己意識到,工作後已經無法像在農村那樣從事壹種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壹切都得從新開始,而且沒有父母可以依靠,必須要自己努力工作才可以生存。其次,農業的退路在於不努力至少還有土地,而在城市工作不努力的結局連土地也回不去。許多事情,許多世界觀的形成,許多對人生和工作的意義的思考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在剛進入工作的時候多多少少有疑惑、有抱怨,但自己肩負起生活的重擔的時候,似乎工作是唯壹壹種有付出就有回報的生存方式。我們對生活中的人可能付出了情感、幫助,也可能最終反目成仇;為朋友兩肋插刀,但仍然可能在妳最困難的時候,他並不在妳身旁;又或是,在結婚生子、兒女上學的時候,但父母年邁體弱妳已經不忍心他們再為此勞累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只有工作壹如既往的在回報我們的付出。
也許這是功利的解釋,但我相信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沈浸在工作之中,無法停下來的很大的原因還有壹個,那就是工作填補了我們對於自己精神世界的空虛。人作為小孩子那樣,社交、美食可能滿足了內心世界的僅有需求,這種獲得感和精神世界的滿足是成年人常常無法感受到的。因此,工作填補了年齡增長過程中,社交、美食、娛樂等無法填補的空間,無論是目的層面、精神層面、身體層面都令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因此,正是在習慣工作、享受工作的過程中,自己的生活觀、世界觀、價值觀才變得逐漸成熟。因為,人只有在創造生活,才能懂得什麽是值得的,什麽是正確的。
工作改造了我們的思維方式:
當初讀法律的時候,老師曾經問過壹個問題,是應該尊重程序的合理性還是應當尊重結果的合理性。未經過嚴格的法律 思維訓練 之前,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結果合理性很重要。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選擇法律來行使權利就是為了得到合理的結果,否則權利的意義何在。事實上,在權利和結果公正之外,無論是法律還是社會性的工作,都有壹個大前提預設在那裏,這就是秩序。
如果沒有秩序,僅僅依靠我們自身對於結果的追求,只能增加更多的矛盾和紛爭。個體的多樣性也必然無法得出滿足每個需求的結果合理性。現代科學的邏輯更多的追求的不是壹次實驗得到的結果,而更加在於多次成功實驗中的規律和操作的過程的規範性,科學家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證明的不僅僅是我們可以得出某種結果,而是通過這樣壹種規範的、可以反復適用的方法得出某種結果。在生產上這就是工藝,壹次實驗生產的產品只能作為樣本,即結果的合理性存在,但多次成功實驗形成的工藝或是流程得出才是壹個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過程,而這些流程和工藝就是秩序。
畢業 後8、9年的工作中,我們身邊不乏特別聰明的人,常常率先作出我們努力而無法達到的成果,但這樣的人成功的時候並不居多,除非他總能在同類的事情上發現可以反復適用的方法。但同樣,如果這樣的人在更高的崗位上,我們只是追求結果的合理性,就往往忽略了其過程中的不合理的方式,失敗的概率仍然很大,那麽他能夠調動的資源越多,失敗對於企業的損失也就更多。因此,許多成熟的企業是很難長期容忍聰明但又瘋狂追求結果的“破壞者”,因為創造往往也意味著破壞,但失敗的概率往往大於成功。
因此,在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裏,我相信他並非排斥創新和敢想敢幹,而是我們應當用壹種怎樣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創新。結果必然是重要的,但它的前提是建立在過程和秩序的合理性之上。以前我覺得我不能很好的回答大學老師的那個問題,而且現在我能夠深深的體會程序合理性與結果合理性之間的答案所在。工作就是壹種重塑人的思維方式的過程中,只有去敬畏它、關心它,才會發覺不僅僅是我們在完成工作,工作也在改造我們的思維方式,從而達致更高概率的合理結果。以正確的程序和秩序導向正確的結果,也是所謂的路徑依賴,在需要改變時可能是壹種束縛,但在大多數時候是壹種應有的正確的思維方式。正確的思維方式就是不會為自己每次破壞程序和秩序的行為尋找借口,要懂得什麽是底線,才可以有節制的去“破壞”、去創新。
工作在重塑我們的做事態度:
總之,從小到大壹直被父母強調壹些做事情的方式,包括工作後被上級和同事強調工作的原則和應當註意的細節。而這些東西、概念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工作去理解和學習的,並在工作的過程中養成壹些習慣,而那些不斷被提醒和自我感悟的東西就是做事的態度。讀完稻盛和夫先生的書,其實這些就是幹法,或者是活法。工作生活的經歷,認識到很多的人,做過許多的項目後,越來越覺得,做好的壹件事情的態度,不僅僅在於我們曾經有著何種專業知識和 經驗 ,還在於用什麽樣的態度去面對壹種新的事情、下壹次面對的問題。有些經驗是可以被反復使用的,但有些事情有其本身的邏輯。真所謂“隔行如隔山”,在壹個不同的環境中需要去保持發現的心態,考慮過去從未曾考慮過的因素,保持壹種敬畏心和好奇心,但保持這種方式的補充條件是要足夠的細心。天下之事不在乎難,而在於細。稻盛和夫先生就發現,有很多生產工藝過程中就有壹些工序是自己沒有註意到的,比如在打磨壹個粗胚產品的磨具還需要清洗,如果沒有清洗,上壹次工作留下的殘渣可能就會損害下壹次工作的產品的精細度。其實工作就是這樣,我們往往以為熟悉了壹類事情,其實還有壹些應當被註意的細節會被這種自以為應當如此的習慣所忽略,人總是輕信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而忽略了自身做事應有的細致的態度。因此,每壹件事情都應被當作全新的挑戰去看待,去不斷的問自己,我還有什麽沒有想到,也許細節花費了許多時間,但可能因此擴展了更多的認識並彌補了不足。
經歷和觀察過壹些公司,急速的擴張,但在這個過程中並未意識到以自身的經驗無法事先考慮到的不足,成為拖垮企業進壹步前進的動力。壹旦企業陷入補救曾經的錯誤而停滯不前的時候,就常常陷入內部的互相指責、懷疑和困惑,而最終停止下來。做工作就像是打仗,成功往往依賴於正確的進攻,壹旦犯錯進攻停止,壹切也就會結束。因此,進攻不僅僅是單純的進攻,還包含進攻中不斷完善自我的態度,持續性在進攻中發現細節並不斷完善,也是保持持續進攻的應有的態度。當然因為彌補錯誤而停滯,或是只追求進攻,也必然會出現成長的風險。人往往可以在不斷的成功中保持自我修復,但如果因為自我修復而陷入停滯就很難再次發起進攻,無論是壹個人的工作,抑或是壹個組織的工作,用希望去鼓勵前進,比在懷疑中覺醒似乎更加容易。
因此,這些就是工作所能教給東西,將細節和不斷的完善自我作為成長和工作過程中的應有態度。
幹法讀後感3
可以這樣說,剛開始的我對《幹法》這本書毫無興趣,原因有二,壹來:本人向來不喜歡讀書,比起讀書,我更喜歡看看新聞甚至看看連環畫。二來:此書出自日本,對於壹個滿腔熱血的中國人來說,提起日本我總想不起好的詞來形容。但是我不得不說的是,在被迫讀完這本《幹法》之後,我喜歡上了這本書,這本書對我受益匪淺。對我最大的感觸有兩點:壹是日本人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精神。二就是現代人與古代人的區別。
對於我所謂的精神,大家不妨可以靜心去想想,為什麽在二戰後受到重創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幾二十年恢復經濟,乃至發展成為發達的科技和經濟強國。有人說會說是美國的援助,但是有壹點我們得看清,人家的企業有的已成為世界上頂尖企業,乃至超過了美國,這說明不只是援助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精神。從稻盛和夫這個人,看整個日本,正是因為這種百折不撓,精益求精,專業,創新,追求完美等等的精神下,人家的企業才逾越成為世界上頂尖企業,人家的國家才成為富裕發達的強國。
至於現代人與古代人的區別,我不用說大家也都很是清楚吧。現在的年輕人幹勁越來越匱乏。我不曾了解日本,所以對日本的歷史毫不知情,但我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的古人,拿改革之初的人來說吧,那時候的人們,真是如狼似虎,每天從天剛蒙蒙亮,幹到天黑,我想這不只是因為那幾分糧票吧,我們那現有壹水渠,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老人們說過,那水渠以前和地面是平的,現在竟然突出地面10來米,問其原因,是那時候的人們肩挑土,背抗石,壹點壹點的壘起來的,那水渠高達數尺,長約百米,拿現在人的眼光,真不敢想象是當初是怎麽用手搭建起來的,現在人們有很多機械,完成這項工程不是難事,但是出於改革初期的人們他們有什麽?只有幹勁,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精神。
當代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很缺少這種幹勁,這種精神,至少,我曾經認識的朋友很少有。他們對於工作的概念,對於工作的目的,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壹樣,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做的必要之惡,只是為了單純的解決溫飽而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
《幹法》壹書教導我們,首先要喜歡並愛上自己的工作、改變自己原有的心態、不管工作差異、職位高低。都必須喜歡上,就如妳喜歡了壹樣東西,喜歡了,那它在妳心中就是最美的。當工作遇到困難時,壹定不能放棄,放棄了就等於前面所做的壹切都白做了;後面的壹切將無法再延續。當工作進展順利時,就要直率地表達出工作中所獲得的歡樂;激勵自己繼續努力來獲得更多的快樂;當工作做到有人褒獎時,就要誠心的表示感謝。把這種快樂和感動當做前進路上的精神糧食,然後繼續全心聲地投入到艱苦的工作中去。從現在起為自己設立壹個高的目標,當目標實現後,繼續更新增進目標,以此類推孜孜不倦。要勇於創新,敢走別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還可以有創新的階梯,充滿熱情對待身邊的每壹件大事小事,只要精神還在,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太遠。
我們要珍惜今天所擁有的工作權利,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積極主動,敢幹挑戰自我,堅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潛在職責,主動承擔責任。做自然型人才,高調自己的目標,低調自己的姿態。悄悄地把願望裝進潛意識,用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創造非凡。開創壹種與原來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感謝領導給予我讀此書的機會,對此書我感受甚深,字未及全意,感不能全續。
幹法讀後感4
誰來拯救我們的工作?現在就《幹法》壹書體會我自身的感想,本書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當成壹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體驗,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收獲,讓我每壹天的生活充滿價值,同時工作又是萬病良藥,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工作中體會樂趣,就向人們常說的樂在工作。
人為什麽要工作?我以前的理解就是能有口飯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他人認可的價值。《幹法》書中說人生的工作是最尊貴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日復壹日的工作鍛煉了我們的心誌,提升了人性,磨礪了人的思想。
在人生中想要提高自己的信心,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不管人怎樣壹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覺仍會做出出格的舉動,不能把思善,行善始終如壹,努力的思善和行善,壹但有了不好的念頭,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虛心的自我反省,通過自我反省的不好的念頭消失在萌芽之中,每提反省,時時刻刻反省有利於提高自信心,全身貫註於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壹點,就可以磨練自己的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自己的命運壹定會向好的方面轉變。
如何能夠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改變心態,心態能改變壹切是最有道理的,每天對自己的心態的調整有利於壹天的工作,無論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當成壹種苦差事,與其找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現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更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歡上了,就能不辭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難當做困難,壹心去想怎樣工作,自然就會有好的收獲,壹定能做出成績,有了成績就會獲得身邊人的好評,妳就會更加愛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環也就開始了。
挑戰自己是生命中的動力,在公司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都會有銷售計劃和任務,前幾年為了提升業績,公司領導帶頭表態,如果完不成任務會如何如何懲罰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什麽什麽等等,外人看來這是壹群瘋子,但是我相信這是對自己的挑戰,向更高目標更高理想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
幹法讀後感5
2017年,紙質的書籍我讀了41本,樊登讀書會的書我聽讀了83本,其中影響我比較深的書有三本。紙質的有《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和《高效演講》,還有壹本就是樊登讀書會的《幹法》,當時紙質的書我還沒買,不過今年把紙質的也買了,上周花了壹個小時的時間又饒有興趣地看了壹遍。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我寫了讀後感,《高效演講》我專門做了PPT分享過,唯缺《幹法》,我什麽都沒有做,所以,晚上就再補壹下2017年那未做完的“功課”吧。
稻盛和夫先生在前言中說,日本這個國家迎來了壹個“沒有方向的時代”,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工作,厭惡勞動,認為工作是不得不幹的“必要之惡”,熱衷於投機和不勞而獲。對於這些人,他說他只想問壹句:“難得來這世上走壹回,妳的人生真的有價值嗎?”
此時,我也特別地想問問自己:“難得來這世上走壹回,我的人生真的有價值嗎?”
《幹法》中,稻盛和夫先生用了壹章的篇幅來講“為什麽幹”,五章的篇幅來講“怎麽幹”。但其實,本書的重中之重卻在於第壹章,因為“為什麽幹”遠遠重要於“怎麽幹”?這是定調,這是方向。他說,工作是醫治萬病的良藥。為什麽要工作?其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磨煉靈魂,提升心誌。試問,壹個人要是有了這樣的認知,那他又怎麽會不喜歡工作呢?
平庸如我,常常陷入這樣的誤區之中,我要怎麽幹?卻很少思考我為什麽幹?掩卷長嘆啊,前半生之所以碌碌無為,其根源就在於,我根本就沒有慎重地去思考過為什麽要幹?隨波逐流地活了大半輩子,真是壹件非常可悲的事啊。現在覺醒了,卻有壹種夕陽遲暮的感覺。
套用老先生獨創的那道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那麽,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呢?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想當年的我,思維負向,工作初期根本沒有熱情,而且當初的能力也很差,三個環節都不合格,又怎麽會有好的結果呢?所以說,如果妳的人生沒有壹點起色,是時候要反省壹下妳自己了。
多年前我不愛讀書,但是多年後,明白不讀書肯定使人退步。
稻盛和夫先生說,要怎麽幹?怎麽幹得好,妳得做到以下幾點:
壹、讓自己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熱愛是從改變心態開始,也許妳剛開始工作,妳不壹定會馬上喜歡上這份工作甚至有可能會厭惡這份工作,但其實這種心態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熱愛是可以培養的。比如我,剛參加工作時,不也是千分萬分地討厭工作嗎?混混噩噩十來年,後來從事安監工作後,在自己的轄區內經歷了幾次事故,我慢慢開始找到了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找到了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妳自然會慢慢地變得熱愛起來。
二、不斷地樹立“高目標”。京瓷公司最終成為日本市值的壹家公司,與老先生不斷設定的高目標有莫大的關系,比如先做到西京原町第壹,再做到中京區第壹,再做到京都第壹,再做到日本第壹,最後是世界第壹。目標的設定對個人或組織來說,都是壹件至關重要的事,目標猶如燈塔,有了燈塔,就有了自己的方向。有了方向,妳就想方設法地實現目標。可是換成自己,即便拿掉壹個“高”字,()我還要問壹下,我有設定目標嗎?工作前十年,我的目標就是“時時想逃離”這個工作崗位。那個時候,沒有自己穩定的價值觀,沒有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標,得過且過地混著日子。
三、持續地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回想當年,學習最拼的時候大概有兩次。壹是自考讀大專的時候,每天聞雞起舞的苦讀,謝絕任何娛樂活動,只為讓自己專心讀書,新買的電腦楞是熬住沒拉網線,直到自考通過。二是考註冊安全工程師,在掙紮糾結了幾年後,終於給自己下了死決心,遠離幹擾去杭州參加考前培訓,並躲在酒店沒日沒夜地學了壹周,回來後又在很短的時間裏攢了勁地學,原本計劃是兩年通過,結果當年壹次性就過了,當捷報傳來的時候,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這是真消息。想想這兩件事,如果沒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以我的薄弱基礎,又怎麽能順利過關呢?當然,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還必須得打造壹個沒有幹擾的環境進行深度學習,這也很重要。
除此以外,妳還得追求“完美”,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用妳正面的“思維方式”,滿懷“熱情”地把自己所持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只要妳堅持下去,妳的人生必定是非凡的人生。
大晚上了,必須給自己灌壹碗雞湯,喝了以後就可以甜甜地睡壹個好覺了。
相關 文章 :
1. 幹法讀書心得體會3篇
2. 幹法讀後感心得體會
3. 幹法讀書心得體會3篇(2)
4. 關於認知的個人感悟:我們最終沈澱下來的東西
5. 幹法讀後感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