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寶玉,壹個小草民沒理由有寶玉,除非盜取搶劫。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發 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近義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懷璧其罪
原指財寶能致禍。 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自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池。
擴展資料:
垂棘之璧(典故)
典源:《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典義:垂棘之璧。垂棘:地名,據說是今曲沃之吉必;壁:玉名。“垂棘之璧”,謂春秋時,垂棘以產美玉著稱,故後人以“垂棘之璧”喻美玉。
典實:這是晉“假虞滅虢”引發的又壹則典故。這則典故的核心是說春秋晉地垂棘因產美玉著稱。而後人便以“垂棘之璧”作為美玉的代稱。這個代稱在古籍裏屢見不鮮。漢朝班固《西都賦》中有:“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古時,也有人把“垂棘”作為“晉棘”。如《梁書·範縝傳》就說:“猶馬殊毛而齊逸,玉異色而均處。是以晉棘、荊和(楚和氏璧),等價連城;驊騮、騄(lu音鹿)驪,俱致千裏。”
垂棘在何處,據《曲沃縣誌地名紀略》上講:垂棘,又名棘璧。棘璧在今曲沃縣史村鎮澮河北岸。現名為吉必。為什麽改為吉必?乾隆《新修曲沃縣誌》載:“金主完顏亮求璧於澮水,縣官掏河掘岸無所得,不勝其苦,遂改村吉必亂之。”
百度百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