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DAY 12】賞析 《波萊羅舞曲》

【DAY 12】賞析 《波萊羅舞曲》

莫裏斯·拉威爾(MauriceRavel,1875-1937),著名的法國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傑出

拉威爾像

代表之壹。七歲開始學

鋼琴

,十四歲入巴黎音樂院。早期印象派音樂熱衷於明暗對比、光明與陰影中神秘的遊戲,而自我陶醉在冗長的印象中;而拉威爾作為印象派音樂家則大大發展了印象派音樂的表現力,他喜愛噴射出五彩繽紛,光彩奪目的人造煙火,喜愛富於詩意的洪亮的聲響。他既是

樂曲

形式的大師,又賦予音樂豐富的色彩,另外他嚴守維也納古典樂派的

戒律

,而以獨創的手法運用這些傳統戒律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和作品形式。對於音樂的描述性,他主張不註重事物的外部,而是關註事物的本質和濃郁的色彩,並認為真正的詩不能是

長篇大論

,而是在於真正的感情。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劇《達芙妮與克羅埃》,

芭蕾舞劇

《鵝媽媽》,小提琴曲《

茨岡

》和管弦樂曲《波萊羅舞曲》。另外,他將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獨奏曲《圖畫展覽會》改編為同名管弦樂組曲,使得此曲廣為流傳。

《波萊羅舞曲》是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最為人熟知的作品之壹,創作於1928年,作者把它題獻給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夫人。

1、節奏自始至終完全相同,節拍速度不變;

2、主題及答句同樣地反復九次,既不展開也不 變奏;

3、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 轉調;

4、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聲,除了獨奏就是齊奏 ,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5、舞曲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

"波萊羅"是壹種三拍子的西班牙舞曲,速度中庸,這種舞蹈常是氣氛熱烈、節奏鮮明。拉威爾的這部作品描述的是以下的舞蹈場景:在壹家西班牙的小酒店裏,人們三三兩兩在喝酒聊天。這時壹位妖艷的女郎開始跳起了輕盈的舞蹈。漸漸的,她越跳越有激情,並吸引了不少客人,他們也逐漸加入了她的舞蹈。音樂越來越熱烈,接近瘋狂,而舞蹈的人們也進入了歇斯底裏的狀態,他們狂舞到最後,開始了瘋狂的殺戮,直到大部分人都已經死去,舞蹈才停止了下來。

舞曲開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撥弦來表現"波萊羅"的節奏(鈴鼓自始至終打著相同的節奏)。這種節奏持續四小節之後,從第五小節開始出現了第壹主題,這個主題依次在長笛、單簧管等樂器上展開,音樂富有生氣,給人以明朗、安靜的感覺。樂曲的第二主題是第壹主題的黯淡的答句,在第壹主題重復兩次之後進入,這壹部分也是由兩段組成,中間還使用了幾個變化音。第壹主題和第二主題穿插重復進行,沒有展開和變奏,只是不斷地更換樂器,音樂的力度也逐漸加強。全曲中,這種反復***進行了九次。音樂的結尾以轉調和樂的全奏達到高潮。

令驚奇不已的是,盡管這部作品主題單壹,節奏統壹,全無戲劇沖突和強烈對比,但卻從樂隊奏出第壹個音符開始,就牢牢地把聽眾所吸引。音樂似乎有壹股魔力,壹股難以抗拒的魅力,使人們聚在它的周圍,和它壹起呼吸、舞動,壹起由簡至繁地滋生、發展。作品在開始時先由小鼓擊出主導性的節奏音型,然後聲部逐漸加濃加厚:先是長笛與單簧管為壹組;大管與小單簧管為壹組;雙簧管與小號長笛為壹組;中音與高音薩春斯管壹組依次奏出。接著,法國號、鋼片琴、短笛、長笛和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為為壹組;長號和短笛、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薩克斯管為壹組;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小號、法國號和小提琴、單簧管、小號、薩克斯管、中提琴、大提琴為壹組依次奏出;最後,以短笛、長笛、4支小號、薩克斯管、小提琴、長號等為壹組,讓主題在這些樂器配置中彈跳遊走。而每個呈示和變化反復的篇幅也漸次擴展延伸,因此全曲就是壹個大寫的<(漸強)。這首樂曲近似分節歌的結構,兩個主題旋律均各按原樣反復5次,只是在最後壹次才有所變化,最後以6小節的尾聲結束全曲。

本文資料來源於百度百科,360百科,雪楓音樂會,優酷,網易雲音樂。

木心將在這三個月裏為您提供50首比較好的古典音樂,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