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雲中瑞麟(ID:ruilinfly)
可將骨折愈合過程分為壹期愈合(直接愈合)和二期愈合(間接愈合,自然愈合) 2 。
壹期愈合是指骨折復位和堅強內固定後,骨折斷端可通過哈弗系統重建直接發生連接,X線平片上無明顯外骨痂形成,而骨折線逐漸消失。其特征為愈合過程中無骨皮質區吸收,壞死骨在被吸收的同時由新的板層骨取代,達到皮質骨間的直接愈合。
Robert Danis(比利時,壹九四幾年)首次使用加壓的方式進行固定,並發現骨折愈合的過程中始終沒有骨痂的出現,他把這種愈合方式稱為壹期愈合。達了絕對穩定,壹期愈合才會發生。壹期愈合是在人為的幹擾下的愈合過程。
二期愈合是膜內化骨與軟骨化骨兩種成骨方式的結合,有骨痂形成。臨床上骨折愈合過程多為二期愈合。
骨折端的血運對愈合影響是最大的。沒有血運,就沒有愈合。在手術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護骨膜。在生理狀態下,骨膜的血運是最主要的。但在骨折以後就不定,大多數時候骨膜撕脫損傷嚴重。這種情況下,骨折的血運從肌肉的附著點來。肌肉在骨頭上的附著點,由肌肉的血運來提供骨頭的血運。因此我們在手術當中應該盡可能的減少肌肉的損傷,從而保護骨折端的血運。
無論什麽樣的固定方式,從機理上來講只有兩個:夾板作用、加壓作用 3 。
瑞麟從畸形矯正角度講,夾板作用可限定成角畸形和移位畸形,加壓作用可限定旋轉畸形、長度畸形、移位畸形、成角畸形。
夾板作用指用壹個比較結實的物體把骨折的兩端連接在壹起,比如使用石膏、鋼板、外固定架。只要把骨折端連在壹起了,這樣的作用即是夾板作用。
夾板長度越長,固定作用越好;它離骨頭越近,固定作用越好,而越遠效果則越差。
使用石膏固定,因其與骨頭距離遠,所以需要長的石膏固定;而使用鋼板固定,因其貼近骨頭表面,所以就不需要太長的固定長度。
前負荷就是把加壓了以後,把骨折兩斷端緊緊地頂在壹起,再接受外力的負荷時,它不會產生運動;骨折端緊緊頂在壹起,在被動移動時會有巨大的摩擦力,從而抵抗旋轉。
瑞麟骨折愈合過程中,如果骨折斷端受到的應力大於某種組織自身的承受力,則該組織不會在該斷端間隙中產生。
力學環境決定骨折的愈合方式以及是否愈合。絕對穩定就會壹期愈合;有微動,相對穩定就會二期愈合;不穩定就會不愈合。
內固定材料隨著骨折逐漸愈合,其所承載的應力越來越少。內固定的材料是金屬的,是非生命的。非生命的物體和生命物體的區別在哪?它是死的,生命體是活的。從力學上來講,它可以承受很大的瞬間應力,但是不能承受疲勞應力。人的骨頭是活的,其特點是,可以耐受長期的疲勞的應力,因為它有新陳代謝,但不能耐受瞬間巨大的應力。
鋼板受到應力以後就逐漸損傷了,時間長了就容易斷。快斷的時候,骨頭長住了,鋼板不受力了,它就斷不了。
假如應力過大,或者骨折始終不愈合,這鋼板上所承受的用力時間太長了,超過了它的應變耐受性,這個時候鋼板就斷了。
內固定物斷裂的原因主要是,骨折不愈合導致的內固定物疲勞斷裂。
骨折的治療有三大原則,即復位、固定和康復治療 2 。
1.復位
是將移位的骨折段恢復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關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骨折的復位標準有解剖復位和功能復位。
解剖復位:骨折端通過復位、恢復了正常的解剖關系,對位(兩骨折端的接觸面)和對線(兩骨折段在縱軸上的關系)完全良好時,稱解剖復位。
功能復位:經復位後,兩骨折端雖未恢復至正常的解剖關系,但骨折愈合後對肢體功能無明顯影響者,稱功能復位。功能復位的標準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轉移位、分離移位必須完全矯形。②成角移位必須完全復位。否則關節內、外側負重不平衡,易引起創傷性關節炎。肱骨幹骨折稍有畸形,對功能影響不大。③長骨幹橫形骨折,骨折端對位至少達1/3,幹骺端骨折至少應對位3/4.
2.固定
即將骨折維持在復位後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對位情況下達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關鍵。
3.功能鍛煉及康復
是在不影響固定的情況下,盡快地恢復病肢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的舒縮活動。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和康復治療,可促進病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質疏松、關節僵硬和促進骨折愈合,是恢復病肢功能的重要保證。
絕對穩定具有良好的力學穩定性,要求解剖復位,從力學上獲得了良好的穩定性,但是,由於解剖復位需要切開,就損傷了軟組織損傷了肌肉,血運受了破壞,就容易導致骨折不愈合。壹期愈合的強度要弱於二期愈合。
絕對穩定有兩個條件,第壹個骨折端簡單,第二個血運壹定好。血運如果不好,骨質再不好,那不能做絕對穩定,應該做相對穩定。
絕對穩定,把所有的釘子都打滿了,它的應力是非常集中的,鋼板容易斷。
相對穩定的定義就是骨折端有壹點微動,復位不要求達到解剖復位,而要求達到功能性復位,愈合方式是骨痂愈合。
功能復位是指,骨幹不能有短縮,不能有成角,不能有旋轉。
相對穩定是把應力分散,允許骨折端有壹定的活動,應力分散以後,對內植物也是壹種保護。
微動與骨折愈合
橋接鋼板(bridge plate): plate span ratio and plate screw density [3]
In comminuted fracture the plate length should be 2 to 3 times higher than the overall fracture length. In simple fractures this ratio should be raised to a value of 8 to 10. In addition the plate screw density should be kept below a value of 0.5, indicating that less than half of the plate holes are occupied by screws.
對於骨折愈合,不僅要考慮力學因素,也要考慮生物學因素。
要實現絕對穩定,必須達到解剖復位,其代價就是比較大的軟組織剝離,破壞血運。
Ganz(1990)提出生物學固定的概念,要保護軟組織,保護血運。
1997 mini incisions (MIPO,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1997年德國醫生就覺得我的鋼板置入,能不能不切開,經皮進入,即MIPO經皮鋼板置入的方法。這樣使得血運得到了保護。經皮置入鋼板,不可能是絕對的穩定,肯定是相對的穩定,因此就提出所謂微創鋼板置入的概念。
要求
間接復位的方法:牽引、枕墊、Joystick(搖桿)、外固定架、撬撥復位、鉗夾復位(點狀復位鉗,Collinear forceps)、AO distractor、Ex Fix(外固定架)。復位好了後,我們再打入鎖髓內針或鋼板,MIPO打入鋼板也可以。
還有壹個辦法是我們用解剖接骨板來進行復位:先把接骨板經皮打入,使接骨板貼合骨面的狀態下擰入螺釘。還可以用髓內釘進行復位,先把髓內釘自近端打入,再用近端找遠端,對合後穿過。
相對穩定要求的復位不是解剖復位,而是間接復位,要求達到功能性復位,骨折端可以有壹定的微動,微動可以促進骨折愈合,另外它保護了血運,能夠獲得比較高的骨折愈合率。
1.危傑(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相對穩定固定的生物力學、技術和骨折愈合原理》,(微信公眾號)創傷網絡學院,20180928(視頻原出處:CIFO基金會培訓班(包頭站))
2.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 主編《外科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Emanuel Gautier, Bridge plating, AO foundation. https://www.aofoundation.org/Documents/8_bridgeplat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