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形式上進行廣泛的整體動員。在尋求到戰爭力量的根源是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之後。怎樣把他們動員起來,使之投身於偉大的革命戰爭之中,是對戰爭力量進行運籌必須回答的問題。它包括政治動員、經濟動員、思想動員等等。例如:政治動員上毛澤東指出:“什麽是政治動員?首先是把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必須使每個士兵每個人民都明白為什麽要打仗,打仗和他們有什麽關系。……其次,單單說明目的還不夠,還要說明達到此目的的步驟和政策,就是說,要有壹個政治綱領……其次,不是壹次動員就夠了,抗日戰爭的政治動員是經常的。……這是壹件絕大的事,戰爭首先要靠它取得勝利。”(《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481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在歷次革命戰爭中,我黨我軍均按照毛澤東的要求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多種動員形式,造成廣大群眾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形成人民戰爭強大的整體洪流。
第三,各種鬥爭形式上相互協調、整體配合。就是把武裝鬥爭同各條戰線、各種形式的鬥爭直接間接地配合起來。這又是壹個偉大的創舉,多種配合所形成的整體鬥爭體系,在政治上,將人民的武裝鬥爭與政權的鬥爭緊密聯系,既通過武裝鬥爭去奪取政權,又要通過運用革命政權發動群眾,組織武裝鬥爭,支援武裝鬥爭,使敵人處於孤立無援的困境;在軍事上,使敵人處處遇到抵抗,處處遭到打擊;在經濟上,運用各種手段打擊敵人、奸商及其他犯罪分子對我方經濟的破壞,保護我方經濟的發展,以支援革命戰爭,並用壹切手段破壞敵方經濟,以削弱敵人的戰爭承受能力,使敵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戰爭力量枯竭;在文化上,毛澤東重視把思想文化戰線的鬥爭與武裝鬥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思想文化戰線在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暴露敵人、仇恨敵人、團結人民,使敵反動面目充分暴露,激勵人民奮起抗敵。在外交上,爭取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朋友,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敵人。例如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外交政策是,聯合壹切反法西斯的國家和人民,最大限度地孤立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使敵陷入我全面整體的打擊之中,處處被動,最終無法逃脫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