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式戀愛(來源: 柏拉圖式戀愛 南豐公益書院 )
Plato and his companions.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壹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當人類沒有對肉欲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欲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壹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壹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壹書的作者伊拉·瑞斯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壹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壹種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來源: 南豐公益書院 )
有愛無性,強調精神相交;亦有遠距離戀愛的壹層意思(因為離開得遠,自然就有愛無性)。 傳說柏拉圖當年就是這樣同情人相愛。
常見的定義
1、理想式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任何壹個人都在這世上有、且僅有壹個人,對他(她)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僅對這個人而言是完美的。
第壹個意義最常被使用,但其實是壹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也就算是另壹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壹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壹個理想的國度,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在那裏,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壹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沒有那壹半是比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觀念世界,壹個人原本的另壹半就是他(她)最完美的對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也正在尋找著另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