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的故事壹:孫康映雪
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壹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壹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壹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院子裏借著那雪映出光如饑似渴讀書。正是憑著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壹個學富五車的壹代名士。
《三字經》二: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勸學的故事:李密掛角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壹回,李密騎了壹頭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三字經》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
勸學的故事:蘇洵發奮
蘇洵,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字經》: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勸學,即勉勵別人學習。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壹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