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茜草是什麽樣子的?有圖片嗎?

茜草是什麽樣子的?有圖片嗎?

茜 草 Radix Rudix

茜草科

(英) India Madder Root

別名 四輪草、拉拉蔓、小活血、過山藤、紅根仔草、紅藤仔草、過山龍、金草、蒨草、染緋草、茹藘、茅蒐、地血、血見愁、風車草、牛蔓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根和根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攀援草本。莖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葉4片輪生,其中1對較大而具長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6cm或更長,寬1~3cm或更寬;葉緣和背脈有源小倒刺。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萼齒不明顯,花冠綠色或白色,5裂,有緣毛。果肉質,小形,熟時紫黑色。花果期9~10月。

生於山坡巖石旁或溝邊草叢中。主產安徽、河北、陜西、河南、山東。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幹。

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上側有莖基,下側叢生粗細不等的根。根呈圓柱子形,波狀彎曲,長工10~25cm,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紋及少數細根痕。質脆,斷面平坦,皮部紫紅色,木部淺黃紅色。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分 根含多種羥基蒽醌衍生物,如茜草素(alizarin)、異茜草素(purpuro-xanthin)、羥基茜草素(purpurin)、偽羥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茜草酸(munjistin)、茜草甙(rubia,ruberythric acid)、大黃素甲醚等,又分離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其甙元為茜草萘酸。

性味 性寒,味苦。

英文名 RADIX RUBIAE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幹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幹燥。

制法

茜草: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段,幹燥。

茜草炭:取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狀本品根莖呈結節狀,叢生粗細不等的根。根呈圓柱形,略彎曲,長10~25cm,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皺紋及少數細根痕;皮部脫落處呈黃紅色。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狹,紫紅色,木部寬廣,淺黃紅色,導管孔多數。無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鑒別

(1) 本品根橫切面:木栓細胞6~12 列,含棕色物。皮層薄壁細胞有的含紅棕色顆粒。韌皮部細胞較小。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部占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線不明顯。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

(2) 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鐘,濾過。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1ml,振搖,靜置使分層,水層顯紅色;醚層無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天藍色熒光。

(3) 取本品粉末0.5g,置錐形瓶中,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茜草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葉茜草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甲醇-水-四氫呋喃(310:90:3)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0nm。理論板數按大葉茜草素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大葉茜草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稱定重量,浸泡過夜,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計算,含大葉茜草素(C17H15O4)不得少於0.40%。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祛瘀,通經,鎮咳,祛痰。用於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 現代醫學臨床研究:可以治療出血性疾患,慢性氣管炎,慢性腹瀉,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軟組織損傷,治療白細胞減少癥。

用法用量 6~9g。

染料作用茜草是壹種天然的植物染料,自古有之。染料使用部位:根 (含蒽酮類、紫茜素、茜素等)。

相關歷史記載:茜草為人類最早使用的紅色染料之壹,古文獻中早有記述,《詩經》有“縞衣茹藘,聊可與娛”“東門之墠茹藘在阪”等句。《漢官儀》記有“染園出卮茜,供染禦服”之句。《史記?6?4貨殖傳》中亦有“千畝卮茜,其人與千戶侯等”的記載,可見當時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紅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當的重視。《本草綱目》雲:“陶隱居本草言:東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則西草為茜,……”時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數尺,方甚中空有勱,外有細刺,數寸壹節,每節五葉,葉如烏藥葉而糙澀,面青背綠,七八月開花結實,如小椒大,中有細子。……可以染絳……。”清代《物理小識?6?4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紅以烏梅湯,退紅以石灰水,退後茜不失銖兩。”等句,《植物名實圖考》壹書對茜草也有許多解說。臺早期誌書中也屢有記載,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諸羅縣誌》記曰“茜草染絳之草,壹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獸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傳,莫知所生之處漢人鮮有識者。”《重修?山縣誌?6?4卷十壹》中附錄《瀛壖百?》:“番婦自織布,以狗毛、苧麻為線,染以茜草,錯雜成文,朱殷奪目,名達戈紋。達戈紋番以被體。漢以為衣包,頗堅致。”其後各地誌書中屢見轉摘本文,如《淡水廳誌》、《嘉義縣誌》、《臺灣府葛瑪蘭廳誌》、《臺灣通史》等內容,都與前文相當壹致。六十多年前,杜燕孫氏在《國產植物染料染色法》壹書中,對茜草的染色有詳細的解說,對色素成分也有說明“茜草根中之色素為茜素、茜紫素、贗茜紫素三種,茜素為主要者。此物含於根中成配醣體,若用硝酸沸煮之,則在根內發酵,而成素。茜素之體,存在於新鮮之茜草根中,微溶於冷水,易溶熱水、酒精及醚中,溶於鹹性液內呈血紅色…。”

茜草可以概分為東洋茜及西洋茜兩類,東洋茜又因產地不同,而有印度茜、中國茜、日本茜等名稱。就染紅的的效果來說,西洋茜和印度茜皆遠優於中國茜。中國、臺灣及日本等所產的東洋茜,染色時其紅色素較薄而橙色味較強,不若西洋茜與印度茜的鮮紅。茜草染色時可用新采集的生鮮茜根,也可以使用中藥店所購買的幹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