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竹茹湯簡介

竹茹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湯 3.1 組成 3.2 制法 3.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普濟本事方》卷四引(孫兆方)之竹茹湯 4.1 竹茹湯的別名 4.2 處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4.6 摘錄 5 《普濟本事方》卷四引《孫兆方》之竹茹湯 5.1 竹茹湯的別名 5.2 組成 5.3 制備方法 5.4 功能主治 5.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5.6 竹茹湯的臨床應用 5.7 各家論述 5.8 附註 6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湯 6.1 竹茹湯的別名 6.2 組成 6.3 制法 6.4 功能主治 6.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6.6 各家論述 6.7 附註 7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湯 7.1 組成 7.2 制備方法 7.3 功能主治 7.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8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湯 8.1 組成 8.2 制備方法 8.3 功能主治 8.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9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湯 9.1 組成 9.2 制備方法 9.3 功能主治 9.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0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湯 10.1 組成 10.2 功能主治 10.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1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湯 11.1 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2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湯 12.1 組成 12.2 制備方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3 《聖濟總錄》卷七十方之竹茹湯 13.1 組成 13.2 制備方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4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湯 14.1 組成 14.2 制備方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5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湯 15.1 組成 15.2 制備方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6 《聖濟總錄》卷壹二二方之竹茹湯 16.1 組成 16.2 制備方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7 《普濟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湯 17.1 組成 17.2 制備方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8 《普濟方》卷三四壹方之竹茹湯 18.1 組成 18.2 功能主治 18.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9 《普濟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湯 19.1 組成 19.2 功能主治 19.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19.4 附註 20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竹茹湯 20.1 處方 20.2 炮制 20.3 功能主治 20.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0.5 摘錄 21 《醫心方》之竹茹湯 21.1 處方 21.2 功能主治 21.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1.4 摘錄 22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湯 22.1 竹茹湯的別名 22.2 組成 22.3 制備方法 22.4 功效主治 22.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2.6 附註 23 《證治匯補》卷五方之竹茹湯 23.1 組成 23.2 功能主治 23.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4 《萬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湯 24.1 組成 24.2 功能主治 24.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5 《產寶諸方》之竹茹湯 25.1 組成 25.2 制備方法 25.3 功效主治 25.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濟生》方之竹茹湯 26.1 組成 26.2 功能主治 26.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6.4 運用 27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湯 27.1 竹茹湯的別名 27.2 組成 27.3 功能主治 27.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7.5 附註 28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湯 28.1 組成 28.2 功能主治 28.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29 《觀聚方要補》卷三引《醫經會解》方之竹茹湯 29.1 組成 29.2 功能主治 29.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0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湯 30.1 組成 30.2 制備方法 30.3 功能主治 30.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1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湯 31.1 組成 31.2 功能主治 31.3 運用 31.4 各家論述 32 《醫心方》卷三引《古今錄驗》方之竹茹湯 32.1 組成 32.2 功能主治 32.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3 方出《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驗方》,名見《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經》方之竹茹湯 33.1 竹茹湯的別名 33.2 組成 33.3 制備方法 33.4 功效主治 33.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3.6 用藥禁忌 33.7 附註 34 《醫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湯 34.1 組成 34.2 功能主治 34.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4.4 各家論述 35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湯 35.1 組成 35.2 功能主治 35.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5.4 運用 36 《東醫寶鑒·雜病篇》卷十引《太平聖惠方》之竹茹湯 36.1 竹茹湯的別名 36.2 組成 36.3 制備方法 36.4 功能主治 36.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6.6 附註 37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湯 37.1 組成 37.2 功能主治 37.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37.4 運用 38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竹茹湯 1 拼音

zhú rú tāng

2 概述

竹茹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十五首。

3 《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湯 3.1 組成

葛根三兩,炙甘草、半夏(姜汁半盞,漿水壹升煮耗半)各三分[1]。

3.2 制法

上藥為粗末[1]。

3.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加生姜三片、大棗壹枚、竹茹(彈子大)壹團,水煎服[1]。

3.4 功能主治

《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湯主治胃熱嘔吐[1]。

4 《普濟本事方》卷四引(孫兆方)之竹茹湯 4.1 竹茹湯的別名

幹葛竹茹湯(《醫學入門》卷七)。

4.2 處方

幹葛90克 甘草22.5克 半夏22.5克(姜汁75毫升,漿水200毫升,煮耗壹半)

4.3 制法

上藥為粗末。

4.4 功能主治

《普濟本事方》卷四引(孫兆方)之竹茹湯主治胃熱嘔吐。

4.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竹茹9克、大棗1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4.6 摘錄

《普濟本事方》卷四引(孫兆方)

5 《普濟本事方》卷四引《孫兆方》之竹茹湯 5.1 竹茹湯的別名

葛根竹茹湯

5.2 組成

幹葛3兩,甘草3分(炙),半夏3分(姜汁半盞、漿水1升煮耗半)。

5.3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5.4 功能主治

《普濟本事方》卷四引《孫兆方》之竹茹湯主治胃熱嘔吐,飲酒過多而嘔;傷寒正汗後,余熱留於陽明、少陽,必令作嘔。

5.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3片,竹茹1彈子大,大棗1個,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

5.6 竹茹湯的臨床應用

胃熱嘔吐:政和中壹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後余熱留胃脘,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治藥與之,即時愈。

5.7 各家論述

1.《醫方考》:陽明,胃也;少陽,膽也。有辨焉,口渴者熱在胃,口苦者熱在膽也;兼而有之,則二經均有留熱矣。是方也,幹葛清胃,竹茹清膽,半夏破逆,甘草調陽。

2.《本事方釋義》:幹葛氣味辛微溫,能解酒毒,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竹茹氣味甘寒,入足陽明;姜、棗以和榮衛。胃熱嘔吐不止,亦必因胃中酒氣蘊熱,故以微辛溫之藥令其入胃,引人甘寒之品,則酒熱稍解,氣得下降,胃氣安而病自己也。

5.8 附註

葛根竹茹湯(《醫學入門》卷七)。

6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湯 6.1 竹茹湯的別名

竹皮湯

6.2 組成

竹茹2升,幹地黃4兩,人參1兩,芍藥1兩,桔梗1兩,芎?1兩,當歸1兩,甘草1兩,桂心1兩。

竹茹20克 幹地黃12克 人參 芍藥 桔梗 芎藭 當歸 甘草 桂心各3克

6.3 制法

上九味,哎咀。

6.4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湯主治婦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6.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服。

用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6.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竹茹為亡血發渴專藥,芎?、芍、地為滋血專藥,人參、甘草為扶胃專藥,桂心專行四物之滯,桔梗專助人參之力。

6.7 附註

竹皮湯(《千金翼方》卷七)。

7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湯 7.1 組成

青竹茹1兩,葛根1兩,半夏3分(湯洗7遍,焙幹),麥門冬(去心,焙)3分,甘草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7.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7.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湯主治傷寒後,上氣煩滿,客熱在臟,幹嘔。口中生瘡,不得飲食。

7.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8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湯 8.1 組成

淡竹茹半兩,人參1兩,前胡(去蘆頭)3分,甘草半兩(炙),蘆根1兩,葛根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切,焙幹)。

8.2 制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8.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湯主治傷寒胃氣虛熱,幹嘔不止。

8.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9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湯 9.1 組成

青竹茹1兩,木通(銼)1兩,甘草(炙,銼)1分,連翹半兩,蘆根半兩(銼),蒲黃半兩。

9.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9.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湯主治傷寒小便出血。

9.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燈心少許,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10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湯 10.1 組成

青竹茹雞子大1塊,生地黃半兩(拍碎)。

10.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湯主治傷寒鼻衄不止。

10.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11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湯 11.1 組成

竹茹1合(新竹者),甘草1分(銼),烏梅2枚(椎破)。

11.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湯主治傷暑煩渴不止。

11.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用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放溫,時時細呷。

12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湯 12.1 組成

青竹茹(銼)1升,芍藥2兩,芎?3兩,當歸3兩(切,焙),桂3兩(去粗皮),甘草(炙,銼)3兩,黃芩(去黑心)3分。

12.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12.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湯主治吐血、溺血、衄血。

12.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3 《聖濟總錄》卷七十方之竹茹湯 13.1 組成

生竹茹2兩,生地黃2兩(切,焙),黃芩(去黑心)各2兩,蒲黃1兩,芍藥1兩,麥門冬(去心皮)1兩。

13.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13.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方之竹茹湯主治熱盛所致衄血、汗血。

13.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日3次。

14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湯 14.1 組成

竹茹1兩,前胡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去黑皮),人參1兩,甘草(炙,銼)3分,貝母(去心,炒)3分,桑根白皮(銼)1兩半,赤小豆1兩半,柴胡半兩(去苗),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14.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14.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湯主治心勞潮熱,肌瘦,四肢煩疼。

14.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竹葉各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5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湯 15.1 組成

青竹茹1兩,人參1兩,續斷1兩,桔梗1兩(炒),五味子1兩,紫菀1兩(去土),桑根白皮1兩(銼),前胡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焙),赤小豆1兩,甘草1兩(炙,銼),熟幹地黃(焙)1兩。

15.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15.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湯主治虛勞盜汗,日哺潮熱。

15.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16 《聖濟總錄》卷壹二二方之竹茹湯 16.1 組成

竹茹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銼)1分,桔梗半兩(銼,炒),犀角半兩(鎊),黃耆(銼)半兩,栝樓根半兩。

16.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16.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壹二二方之竹茹湯主治喉中腫痛。

16.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日3次。

17 《普濟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湯 17.1 組成

竹茹3兩,赤小豆3兩,麥門冬3兩,大棗10個,桔梗2兩,北柴胡2兩,川續斷2兩,桑白皮2兩,甘草1兩2錢半,麻黃1兩5錢(去節),五味子1兩5錢。

17.2 制備方法

上藥為末。

17.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湯主治肺痿勞吐血。

17.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不拘時候。

18 《普濟方》卷三四壹方之竹茹湯 18.1 組成

生蘆根1兩,青竹茹4錢,橘皮4錢,前胡4錢,生姜5片,大腹皮2兩,檳榔2兩。

18.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四壹方之竹茹湯主治妊娠孕34月,嘔吐不食。

18.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煎至6分,空心溫服。

19 《普濟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湯 19.1 組成

青竹茹彈子大,半夏3個(湯泡7次),粳米40粒,幹葛。

19.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湯主治小兒胃中熱,嘔苦汁。

19.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加生姜3片,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與服。

19.4 附註

方中幹葛用量原缺。原書另壹同名方用青竹茹如指大,半夏7枚,粳米49粒,幹葛3片。

20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竹茹湯 20.1 處方

橘紅(凈去白)、人參、白術、麥門冬子(去心),各壹兩;白茯苓、厚樸(姜汁制),各半兩;甘草壹分。

20.2 炮制

上藥為粗末。

20.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竹茹湯主治妊娠擇食,嘔吐頭疼,眩運顛倒,痰逆煩悶,四肢不和,並宜服之。

20.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壹盞,生姜五片,入竹茹壹塊,如彈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渣服之。

20.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1 《醫心方》之竹茹湯 21.1 處方

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21.2 功能主治

《醫心方》之竹茹湯功在清熱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化熱。(妊娠嘔吐)

21.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上藥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21.4 摘錄

《醫心方》

22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湯 22.1 竹茹湯的別名

人參橘皮湯、參橘散、八味竹茹湯、參補飲、人參橘皮散、參橘湯

22.2 組成

人參1兩,橘皮1兩,白術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1分,白茯苓半兩,厚樸(姜制)半兩。

22.3 制備方法

上銼散。

22.4 功效主治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湯功在安胃和中化痰,止嘔吐。主治妊娠擇食,嘔吐,頭疼,顛倒痰逆,四肢不和,煩悶。

22.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本盞,水1盞半,加生姜、竹茹1塊如指大,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22.6 附註

人參橘皮湯(《婦人良方》卷十二)、參橘散(《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濟生》)、八味竹茹湯(《普濟方》卷三三七)、參補飲(《廣嗣紀要》卷八)、人參橘皮散(《便覽》卷四)。參橘湯(《葉氏女科》卷二)。

23 《證治匯補》卷五方之竹茹湯 23.1 組成

橘皮3錢,半夏3錢,甘草1錢,竹茹1錢,山梔7分,枇杷葉2片。

23.2 功能主治

《證治匯補》卷五方之竹茹湯主治胃熱火炎嘔吐。

23.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為引。

24 《萬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湯 24.1 組成

人參1錢,麥冬1錢,茯苓1錢,炙草1錢,小麥1合,青竹茹雞子大1團。

24.2 功能主治

《萬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湯主治孕婦心虛驚恐,臟躁悲泣。

24.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5個,水煎,食後服。

25 《產寶諸方》之竹茹湯 25.1 組成

陳皮1兩(不去白),竹茹半兩。

25.2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分四服。

25.3 功效主治

《產寶諸方》之竹茹湯功在涼胎,退寒熱。主治妊娠瘧疾。

25.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水1盞半,煎8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2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濟生》方之竹茹湯 26.1 組成

橘紅、幹葛、甘草、麥門冬、生姜。

26.2 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濟生》方之竹茹湯主治小兒熱吐,口渴煩躁。

26.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4 運用

熱甚者,加姜連。

27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湯 27.1 竹茹湯的別名

竹茹飲子

27.2 組成

竹茹1升,橘皮3兩,半夏(洗)3兩,生姜4兩(切),紫蘇1兩,甘草1兩(炙)。

27.3 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湯主治傷寒幹嘔不止。

27.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27.5 附註

竹茹飲子(《太平聖惠方》卷十壹)。

28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湯 28.1 組成

竹茹、陳皮、柿蒂、楂肉。

28.2 功能主治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湯主治麻癥收後,余毒留於胃脘,嘔吐不止。

28.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9 《觀聚方要補》卷三引《醫經會解》方之竹茹湯 29.1 組成

桔梗、竹茹、枳實、蘿蔔子、蘇子、白芥子、青皮、杏仁、竹瀝、桑白皮。

29.2 功能主治

《觀聚方要補》卷三引《醫經會解》方之竹茹湯主治支飲,咳逆涎湧,胸滿膈痛。

29.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汁,水煎服。

30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湯 30.1 組成

青竹茹1兩,黃芩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生用),麥門冬1兩(去心),茅根半兩,栝樓根1兩,赤芍藥半兩,梔子仁半兩。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預產期計算器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壓評價 體溫水平評價 糖尿病飲食建議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基礎代謝率計算 補鈉計算器 補鐵計算器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百科,馬上計算!

30.2 制備方法

上銼細和勻。

30.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湯主治乳石發動,煩熱,心胸痰逆,不納飲食。

30.4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小麥半合,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1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湯 31.1 組成

竹茹、幹葛、陳皮、半夏、甘草、藿香。

31.2 功能主治

《傷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湯主治嘔吐。

31.3 運用

應辛散者,加生姜;應清火者,加梔、連、白豆蔻;若帶表癥,加各經表藥;若和中氣,加藿香、厚樸;若飽悶有食滯,加消導之藥。

31.4 各家論述

此方以幹葛、竹茹清胃,廣皮、甘草和胃,無涎不成嘔,故加半夏化痰涎。

32 《醫心方》卷三引《古今錄驗》方之竹茹湯 32.1 組成

生竹茹4兩(去上青),生姜4兩,甘草2兩,前胡2兩,茯苓2兩,橘皮1兩。

32.2 功能主治

《醫心方》卷三引《古今錄驗》方之竹茹湯主治胸中客熱,口生瘡爛,不得食。

32.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分服,半日盡。

33 方出《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驗方》,名見《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經》方之竹茹湯 33.1 竹茹湯的別名

青竹茹湯

33.2 組成

青竹茹3兩,生姜4兩,半夏5兩,茯苓4兩,橘皮3兩。

33.3 制備方法

上切。

33.4 功效主治

方出《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驗方》,名見《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經》方之竹茹湯功在清痰止嘔。主治妊娠23月,惡阻嘔吐不下食。

33.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33.6 用藥禁忌

忌羊肉、餳、鲊等物;忌雞、魚、面食。

33.7 附註

青竹茹湯(《攝生眾妙方》卷十壹)。《景嶽全書》有粳米。

34 《醫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湯 34.1 組成

竹茹2升,甘草6分,當歸6分,芎?6分,黃芩6分,桂心1兩,術1兩,人參1兩,芍藥1兩。

34.2 功能主治

《醫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湯主治吐血、汗血、大小便血。

34.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3升,分4服。

34.4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竹茹、黃芩上清虛熱,桂心下導虛陽,芎、歸、芍藥引血歸經,參、術、甘草資氣於胃,上下失血無不宜之。

35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湯 35.1 組成

熟半夏(用姜汁炒透)1錢,陳皮1錢,蘇梗1錢,廣藿香1錢,子芩1錢(焙),枳殼1錢(麩炒),白芍(酒炒)1錢,茯苓1錢5分,竹茹5分(重姜汁炒)。

35.2 功能主治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湯主治惡阻。懷孕50日,四肢軟倦,惡寒,眩暈惡心,嘔吐痰涎,思食酸食。

35.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河水煎服。宜服此味56劑。

35.4 運用

如火旺吐甚者,加酒炒川連5分、黑山梔1錢,麥冬2錢(去心);胃虛者,加白術1錢(土炒),金石斛2錢;氣滯者,加香附1錢(酒炒)。

36 《東醫寶鑒·雜病篇》卷十引《太平聖惠方》之竹茹湯 36.1 竹茹湯的別名

竹茹麥冬湯

36.2 組成

青竹茹3錢,麥冬3錢,前胡2錢,橘皮1錢,蘆根半握。

36.3 制備方法

上銼。

36.4 功能主治

《東醫寶鑒·雜病篇》卷十引《太平聖惠方》之竹茹湯主治惡阻。

36.5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6.6 附註

竹茹麥冬湯(《盤珠集》卷下)。

37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湯 37.1 組成

竹茹、橘皮、甘草、半夏、赤茯苓、麥冬、人參、枇杷葉。

37.2 功能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湯主治胃受邪熱氣濁,陰陽渾亂,心下煩,不喜熱物,得熱即嘔,喜渴,其脈虛數,或細而疾。

37.3 竹茹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37.4 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