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是指在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的基礎上,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聯系為基礎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大家知道,人類生存的第壹個前提是必須能夠生活。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東西,人類第壹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因此人類就要進行生產勞動。而勞動必須伴隨分工,從社會勞動分工看,任何壹種社會生產,總是隸屬於壹定的生產部門,所以社會勞動分工首先表現為部門分工。同時,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可能沒有長度、寬度的虛構的點上進行,任何社會生產部門的存在都要依托於壹定的地區,從而又形成部門區,成為社會勞動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現形式。對此,馬克思曾作過重要論述,他說:“壹個民族的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最明顯地表現於該民族分工的發展程度”。這既包括部門、企業間和企業內部的分工,也包括“把壹定生產部門固定在國家壹定地區的地域分工”;社會勞動分工的這兩種形式——部門分工和地域分工,是緊密聯系的;在物質產品的長期生產過程中,由於地理環境、歷史源源的不斷影響,政治、經濟、自然、宗教等諸多因素的***同作用,結果使壹些經濟聯系頻繁的居民區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同時,壹個國家為了執行管理的職能,又往往按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分設若幹行政區。行政區的設置,又總是以經濟活動的關聯為主要依據,因而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劃往往是壹致的。於是,在這些密切聯系的經濟區的具體空間裏,進行的各式各樣的經濟活動及其聯系,就形成了區域經濟。合體發展規模及其影響範圍的綜合指標。 區域經濟是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學的***同研究領域,其內容主要包括:①經濟地帶和經濟區劃分;②形成區域經濟的最重要因素——勞動資料;③區域可擴大利用自然資源的可能性;④國民經濟發展的地域比例;⑤生產力合理布局的客觀規律;⑥區域經濟發展過程;⑦新區經濟開發戰略;⑧發達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⑨區域國民經濟綜合體和地域生產綜合體組織;⑩科技進步對生產布局和勞動地域分工體系的影響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科學地組織區域經濟,才能有計劃地配置生產力,達到經濟地利用全國自然資源,合理地利用勞動力資源,確定最佳的生產規模,建立新型的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目的。區域經濟是介於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經濟,處於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結合部。它的外延包括區域經濟系統及其子系統(如省級區域下的市、縣、鄉鎮經濟);它的內涵包括系統的運行、結構、組織、目標等,以及系統與外部(上對整個國民經濟系統,下對企業經濟系統)的各種經濟聯系。區域經濟的規定又具有不穩定的特點。這是因為:第壹,區域經濟作為介於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壹個中間層次,實際上可看作是國民經濟空間範圍的劃分。第二,區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具有綜合性。第三,區域經濟是壹個客觀的歷史發展過程,具有階段性。第四,區域經濟的人地互動性。區域經濟的確立,是適應現實經濟活動的需要的。宏觀經濟的總量分析如果不結合區域經濟分析,就過於抽象;微觀經濟的個量分析如果離開了區域經濟分析,就很難保證其緊密聯系總量運動。區域經濟把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連接起來,通過其分析,壹方面使微觀分析集合化,另壹方面又使宏觀分析具體化,因而對於指導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