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公元1556年1月23日),關中地區發生壹次大地震。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陜西華縣(今渭南市華州區),現代科學家根據歷史記錄,推測當時的地震強度為8.3級,烈度為11度。由於華縣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這次地震對關中地區造成的破壞力度相當大。
華縣大地震泥塑
1、為什麽科學家會推斷華縣大地震的強度為8.3級?
古代是沒有辦法去測量當時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只能通過史學家的記載進行估算。《明史》上當時是這麽描述這次地震的:“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陜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壹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明代官員秦可大曾親身經歷過這次大地震,他在時候寫道:“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
從這些古書上記載來看,當時出現的征狀有:地裂泉湧,房屋陷入地下,說明地面裂縫很大,地下水都湧出來;平地上突出山梁,就是地殼通過擠壓變形。而目前人類對於地震的等級分為12級,其中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幾乎沒有破壞力;震級在7級以上,破壞力隨著震級的提升而增大,8級地震就會出現破裂倒塌,樹枝斷落等現象,9級就會出現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現裂縫,小建築物倒塌等。另外從地震的烈度來看,烈度為10度時,建築物普遍摧毀,表現為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烈度為11度時,表現為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所以,根據古書記載的表象,現代科學家就認定當時的地震震級至少在8級以上,烈度在11度。
華縣大地震也影響了華山奇觀的形成
2、地震為何會造成這麽多人死亡?
史書記載,這次地震造成83萬人死亡,成為人類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壹次天災。那麽為何會死亡這麽多人呢?
首先華縣地處關中平原,自秦漢到唐末,關中壹直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人口稠密。雖然自五代時期起,經濟中心東移,但因千余年的累積,明朝時期此處還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地方,因此大地震造成的傷亡人數也就最多。
其次是地震的時間。據記載,地震發生時,正是子時,也就是晚上12點左右,而時間又值臘月十二。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正值四九,是壹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天寒地凍,古代人早就鉆進被窩裏熟睡,突然發生地震,深更半夜,根本就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麽事情,來不及逃生。秦可大說潼關等地70%的人死亡,說明很多人就直接被掩埋在廢墟之下。
另外,導致人數傷亡過大的原因就是房屋建築。陜西地處西北,自古建築都是土坯堆積而成,房屋抗震程度差,這也是壹個客觀原因。
地震產生的次生災害比較嚴重。關中平原北依渭河,南臨秦嶺,大地震造成河水上漲,山崩地裂,因此也成為造成人員傷亡人數過大的壹個重要因素。
最後壹點就是,地震後的災後防疫不力,造成大災後出現大疫。由於交通不便,當時明朝首都遠在北京。等到嘉靖皇帝接到報告,已是第二年的二月了,三個月都過去了,就談不上震後救災了。另外,地震後,災民無處安置,造成凍死、餓死的人不計其數。加上第二年,糧食絕收,瘟疫流行,這也成為人員傷亡過多的原因。
唐高宗的乾陵陵園在地震中被毀
3、地震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就很渺小,尤其是地震對人類的殺傷力非常大。然而,地震也會對大自然界進行重新修整,甚至達到鬼斧神工的境界。陜西的華山、翠華山都是經過很多次的地殼運動造就了今天的雄偉壯麗景色。翠華山上有壹個天池,其實就是由於地震,造成的堰塞湖。
而對於古建築,地震有著巨大的破壞力。西安市的小雁塔,原有15層,華縣大地震之後,塔頂兩層被震毀,成了13層,就是當今現在的模樣。而位於乾縣的唐高宗乾陵陵園被完全毀掉了。
小雁塔頂部兩層被震毀,15層變成13層
4、關中還會發生大地震嗎?
從我國的地震分布帶來看,渭河平原地震帶位於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位於陜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等)之間。分布範圍為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米,長約300公裏。南北寬窄不壹,東部最寬達100公裏,西安附近約75公裏,眉縣壹帶僅20公裏,至寶雞逐漸閉合成峽谷,形似“新月”。面積約3.4萬平方公裏。
有記載以來,這個地震帶內***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以後會不會發生大的地震,真的很難說,比較渭河平原地震帶屬於比較活躍的。
翠華山的天池就是華縣大地震後形成的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