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航天員脫離空間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真的脫離了,通過噴射背包也很難返回空間站,這個設置本身就很雞肋,完全可以省去。
我國艙外航天服沒有噴射裝置從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首次出艙任務時,我國的“飛天”飛天艙外航天服就備受關註,相比美國1.5億美元的造價,我國的艙外航天服只需要3000萬元。
與其說艙外航天服是壹件天價的衣服,倒不如說它是個微型航天器,是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時必須要穿戴的防護裝備。
艙外航天服總重約120公斤,不過在太空失重環境下,重量可以忽略不計,艙外航天服除了具備艙內航天服所有的功能外,還具備防輻射、隔熱、防紫外線、防微隕石等功能,還增加了液冷系統。
為什麽說艙外航天服是壹個微型航天器呢?因為艙外航天服擁有大部分跟空間站類似的功能。比如航天員可以在裏面正常呼吸、喝水甚至補充食物,航天服背部有壹個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統,可以為航天員提供氧氣,並凈化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航天員也可以在裏面小便,尿液收集器會把尿液收集起來。
航天員借助艙外航天服的功能,可以執行至多8個小時的艙外任務,驗證太空行走的關鍵動作,安裝空間站輔助設備等。比如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成功安裝機械臂的組件以及懸掛裝置,就離不開艙外航天服的各項功能。
總之我國的艙外航天服具備國際空間站艙外宇航服的大部分的功能,都可以為航天員出艙提供生命保證支持,但是我國的航天服沒有噴射裝置,這壹點通過各種視頻畫面可以看出。
為什麽沒有噴射裝置?前面已經提到,美國雖然放棄了噴射座椅這種裝置,但艙外宇航服上還是保留了壹個小型的噴射裝置,壹旦宇航員發生意外脫離了空間站,可以借助這個噴射裝置返回空間站。
那麽我國的艙外航天服為什麽不安裝類似的裝置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出於成本考慮
我國的艙外航天服雖然沒有美國的造價那麽誇張,但是第壹代“飛天”艙外航天服的造價也要3000萬,雖然第二代並未公布造價,但絕對不會比第壹代的造價低。
艙外航天服上的每壹個配件都是科技含量十足,制造成本高昂,如果增加壹個噴射裝置,勢必會增加很多成本,要知道艙外航天服是有使用壽命的。我國第二代“飛天”的使用壽命是3年或者15次艙外任務,這相當於航天員每次出艙的航天服成本至少要花費,200萬元。
所以盡量減少艙外航天服上的多余功能,可以大大節約制造成本,這是很有必要的。
2、噴射系統比較bug
按說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了保護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壹般在航天器或者航天服上增加壹些冗余功能,為什麽要把噴射系統省掉呢?原因是這個功能比較雞肋!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艙外航天服上的噴射裝置,是為了在航天員脫離空間站時返回艙內用的,但是航天員脫離空間站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目前來看,還沒有出現過!
航天員太空行走壹般有多重防護來防止他們脫離空間站,空間站外殼有很多扶手,航天員可以使用安全繩讓自己始終連接著空間站。艙外航天服上的安全鋼索,自始至終跟空間站的氣閘艙相連,手套強大的附著力可以讓航天員緊緊抓住扶手。
而且我國航天員前往任務點時,完全可以通過機械臂的輔助直接抵達,這就省去了移動過程中脫離空間站的風險。另外,噴射裝置的操作非常復雜,航天員想要通過噴射背包返回空間站是非常困難的。
結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的道路,空間站的建造雖然可以參考國際空間站的很多技術,但是我國空間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太空實驗室,而且具有後發優勢,很多設備相比國際空間站更加先進。
我國的艙外航天服同樣具有中國特色,在功能上完全不輸國際空間站的艙外宇航服,但在成本控制上具備很大的優勢,去除壹些雞肋的功能也是應該的。
噴射背包在美國早期載人航天歷史上曾經出現並應用過,但這個裝置操作復雜,還具備壹定的危險性,它對航天員艙外行走的幫助並不大,我國艙外航天服完全沒必要裝配噴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