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譯註釋如下:
1、原文: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訓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2、譯文:宋國有壹個養猴的老人,喜歡猴子,把它們成群養著,獼猴們懂得那個人的心意。他能懂得獼猴們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欲望。但是不久,家裏缺乏食物了。
他將要限制獼猴們的食物,但又怕獼猴們生氣不聽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說:“給妳們橡實,早上三顆然後晚上四顆,夠了吧?”眾多獼猴壹聽很生氣,壹會兒又說:“給妳們橡實,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夠了吧?”獼猴們聽後都很開心地趴下。
3、註釋:狙(jū)公:養猴子的老頭。解:了解,理解,懂得。狙:猴子。意:心意。得:懂得。得公之心:了解養猴老人的心思。損:減。口:口糧。充:滿足。欲:欲望,要求。俄而:壹會兒,不久。匱:缺乏。限:限制。恐:恐怕。馴:馴服,順從,聽從。引申為服服帖帖。
作品鑒賞:
朝三暮四是壹首富有哲理的古詩,出自《莊子·齊物論》。這首詩以養猴老翁和猴子之間的互動為例,揭示了人們對於名與實的取舍和追求,以及對於實際利益的忽視和貪婪。
這個故事揭示了人們往往容易被表面的變化所迷惑,而忽視了事物的本質。同時,也表達了對貪婪和虛榮的批判。養猴老翁為了取悅猴子,不惜犧牲自己全家的口糧,這反映出人類對名利的追求常常超過了對實際利益的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