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渦蟲是什麽?

渦蟲是什麽?

在動物演化的歷史進程中,渦蟲是首先出現兩側對稱、三胚層的動物,扁形動物的出現,是動物發展史上壹次質的飛躍,它標誌著動物界的演化發展已開始由水生向陸生、由固著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過渡,因此在動物的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渦蟲的再生能力特別強,因而又是研究細胞分化與去分化分子機理和動物行為及染色體的好材料,百年來壹直是國際動物界熱衷探索的研究領域.因此寫此文來更詳盡地了解介紹這種重要的扁形動物.

淡水渦蟲體多細長、柔軟而扁平。體長壹般5—30mm,體寬l壹5mm。背面稍突,多黑色、褐色、紅棕色或乳白色,腹面稍平而色淺。頭部壹般呈三角形、截頂狀或弓形,頭的兩側往住伸出長短不壹的耳突,頭部背面有2個黑色的眼點,有的種類限點多達數百個,生活於洞穴中的種類眼點退化或消失。口位於腹面近體後1/3—1/5處、咽為肌肉質,長管狀,能從口中自由伸出.用以捕捉食物,咽後為腸,分3支主幹,1支向前,2支向後,故名三腸目。每支主幹又反復分出小支,末端為盲管,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體腹面密生纖毛,由於纖毛和肌肉的運動,使其能在物體上作遊泳狀爬行。渦蟲對食物是正向反應、對光線的刺激是避強光、就弱光、夜間活動強於白晝。

渦蟲的生殖包括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方式.其中無性生殖通常在夏季以橫分裂的方式進行,其分裂面常發生在咽後方。分裂時蟲體後端粘附於底鉤上,前端向前移動,直到蟲體斷裂為兩半,然後各自再生出失去的壹半,形成2個新個體。壹些小型渦蟲,經數次分裂後新個體並不立即分開,彼此相連形成蟲體鏈,當幼體生長到壹定程度後,再彼此分離營獨立生活。有性生殖主要在秋末和冬季進行,但在不同的地區略有差異。生殖器官有產生、成熟和退化的過程,性成熟前沒有生殖器官產生,性成熟的個體有兩性生殖器官存在,為雌雄同體但異體受精,生殖孔位於口的後方,性成熟後,兩蟲各自翹起尾端的壹段,然後腹面貼合,從生殖孔中伸出陰莖進入對方的生殖腔內,行體內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前段受精後.多個受精卵在生殖腔內包以外殼形成卵囊,最後從生殖孔排出;卵囊呈圓球形,並借壹小柄附著於水中的石塊或其他物體上。卵囊剛產出時呈淺黃色,逐漸變為橙黃色、桔黃色、紅色,最後呈紅褐色或黑褐色時即開始孵化。在冬季室溫下1個月左右卵囊裂開,從卵囊內爬出幾條小渦蟲,初孵幼蟲淺白而透明,體長約1.5—2.5 mm可以輪蟲或鹵蟲的幼蟲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