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早期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已經演變成了今天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這種彈的彈芯外形近似長箭,彈身細長,直徑20-30毫米,長經比超過20:1,彈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飛行中的穩定性和射擊精度。這種近似長箭的外形不僅可減小飛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裝甲撞擊時作用面小、沖擊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
由於直徑遠遠小於火炮口徑,因此必須在彈芯上套壹個彈帶才能由火炮發射,彈帶的作用是密閉炮膛,並增大彈丸的受力面積,使彈丸獲得高炮口初速。目前西方的炮口初速已經達到了1700米/秒左右,這相當於5倍的音速,彈帶的外邊包裹著壹層薄薄的銅箍,在彈丸飛出炮管的過程中銅箍會和炮管發生摩擦,在彈丸飛出炮管後,彈帶受空氣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脫落,剩下的箭形彈芯則保持高速繼續飛行。
由於完全靠動能破壞裝甲,所以彈芯的動能和材料硬度便成了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為了穿過坦克裝甲,彈丸的硬度必須夠高,這樣才能在“硬碰硬”的過程中占優勢,動能越大,穿甲威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