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意思是比喻壹切脫離實際,壹心只想做大事、貪大求功的浮誇作風。
贊曰:“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太宗本紀》),成語"好大喜功"就提取於此。
李世民幾乎是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卻因為好大喜功,壹心想揚威異域,居然以壹次敗仗結束了自己的戎馬生涯,不能不說是壹個莫大的諷刺。
寓意壹個人長期身居要職,在聽到謳歌與頌揚聲的同時,要學會理性對待,儉樸自持並謙虛地聽取逆耳的忠言。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成語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代君王,當年他跟隨父親李淵趁隋末之亂起兵,南征北戰,打了無數勝仗,為平定中原,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起兵反隋後,即揮師從太原向都城鹹陽進發,經過霍邑時,遇到了隋朝大將宋老生的頑強抵抗。而且老天也不幫忙,連日陰雨,大軍的糧食也快吃完了,李淵就打算退回太原。
李世民說:“我們已經昭告天下,起義反抗暴隋,就應該壹直打到鹹陽,奪取天下。如果退回去據守太原,那就是反賊了。”李淵不聽,仍傳令撤軍。李世民見部隊開始後撤,忍不住號啕大哭,李淵很吃驚,就問他為什麽。
李世民說:“撤兵,士氣自然會低落,敵人則會從背後趁機追殺,不要多久我們就會被殺死了,所以我傷心啊!”
李淵壹聽,頓時醒悟,立即派李世民去追回了大部隊。不久,雨停了,李世民壹馬當先,領著將士們英勇奮戰,終於攻下了霍邑,掃清了西進鹹陽的障礙。
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就立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但是李建成的才幹和功勞遠遠比不上李世民,他擔心終有壹天李淵會讓李世民來取代他,就密謀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後,先下手為強,殺了李建成。李淵見木已成舟,只好讓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當了皇帝後,采取了壹系列的措施,發展生產,還不拘壹格選拔人才,國家很快興旺發達起來。
李世民對歷代帝王功成業就後誅殺功臣的做法感觸很深,為了提醒自己別忘了功臣們的業績,他讓人畫了二十四個功臣的畫像,掛在淩煙閣上。在李世民統治下,國家興旺,政治清明,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新唐書》的作者把李世民比做古代周武王那樣的聖明君王。但也指出他晚年好大喜功,為了擴大唐朝勢力,領兵親征遼東,為後人留下了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