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演變
今天我們所說的文獻,主要指有歷史意義的比較主要的書面材料,廣義的文獻定義就成了記錄有知識的壹切載體。依據國際定義文獻乃是壹切情報的載體。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獻"的概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泛指古籍外,近人把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跡、古物、模型、碑石、繪畫等,統稱為"歷史文獻"。1984年中華人民***和國國家標準《文獻著錄總則》關於"文獻"的定義是:"文獻:記錄有知識的壹切載體。"在這壹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知識"是文獻的核心內容,"載體"是知識賴以保存的物質外殼,即可供記錄知識的某些人工固態附著物。也就是說,除書籍、期刊等出版物外,凡載有文字的甲骨、金石、簡帛、拓本、圖譜乃至縮微膠片、視盤、聲像資料等等,皆屬文獻的範疇。
數千年來,我國先人創造出豐富而燦爛的各類文化碩果,主要是錄存於浩如煙海的古代圖書典籍之中,這些就是古典文獻。而其中與某壹學科直接相關的圖書資料,就是該學科的文獻。古典文獻學的基本任務,是繼承古代校讎學家的方法、經驗和成就,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發掘、搜集、整理、研究這些文獻,去偽存真,考鏡源流,使之為各個學科、各個層次的專業工作者所了解、掌握和利用,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的科學文化,進而為全人類作出貢獻。
作用
文獻在科學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現在:(1)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究結果的最終表現形式;(2)是在空間、時間上傳播情報的最佳手段;(3)是確認研究人員對某壹發現或發明的優先權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員創造性勞動效率的重要指標;(5)是研究人員自我表現和確認自己在科學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進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活動的重要激勵因素;(6)是人類知識寶庫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同財富。
第壹,文獻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媒介。文獻是人類文化發展到壹定階段(具有可記錄的內容與記錄的工具、手段時)的產物,並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不斷發展。人類認識社會與自然界的各種知識的積累、總結、貯存與提高,主要是通過文獻的記錄、整理、傳播、研究而實現的。文獻能使人類的知識突破時空的局限而傳之久遠。
第二,文獻的內容,反映了人們在壹定社會歷史階段的知識水平;而文獻的存在形式(諸如記錄手段、書寫材料、構成形態與傳播方式等),又受當時社會科技文化發展水平的影響與制約。例如在紙發明以前,我國的古人只能在甲骨、簡牘、縑帛上作記錄;在雕版印刷發明以前,古人只能憑手工抄寫來記錄文獻。然而,正是在文獻的初級原始階段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才發明了紙與雕版印刷術,使文獻的記錄方式更為便利,傳播的範圍更廣,速度更快。人們又從文獻中汲取、利用知識貢獻於社會,從而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由此可見,社會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文獻的內容與形式,而文獻的繼承、傳播與創造性的運用,又反作用於社會,成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有力因素。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之梯"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
第三,文獻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任何壹項科學研究都必須廣泛搜集文獻資料,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分析資料的種種形態,探求其內在的聯系,進而作更深入的研究。如英國李約瑟教授歷數十年時間撰成舉世矚目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就是在占有大量中國古代科技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寫成的。縱觀中國醫學史,凡是在學術上有重大成就的醫家,無不十分重視對文獻的研究。醫聖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壹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唐代最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歷數十年,集唐以前醫學文獻之大成,先後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偉大的科學家李時珍"漁獵群書,搜羅百氏,凡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蔔星相,樂府諸家,稍有得處,輒著數言。""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家",編纂了不朽的名著《本草綱目》,被稱為"博物之通典",據統計,其直接和間接引用的文獻達900余種。他們都是研究和利用古代文獻的典範。又如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研究,古代病證、治法、方藥的現代研究,無壹不是在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古典醫藥文獻的基礎上進行的。
據上所述,文獻對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至關重要,無論古今中外,凡從事科學研究,都需憑借有關文獻。古典文獻在許多學科的現代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註。相信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古典文獻定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