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茨威格《壹個陌生女人的來信》(3)

茨威格《壹個陌生女人的來信》(3)

《壹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短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壹。?作品講述的是壹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壹生的癡情,寫下了壹封淒婉動人的長信,向壹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壹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沈與奉獻。 高爾基 評價這篇小說“真是壹篇驚人的傑作。”

?內容簡介;

?小說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壹位女子在彌留之際,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寫下了壹封淒婉的長信,向作家R訴說了她潛隱了壹生的激情愛戀和情感痛苦。

?由於父親早逝,女孩與母親過著深居簡出,小市民的窮酸生活。隨著時光的沈逝,女孩開始厭棄她與母親的現實生存狀態。女孩十三歲時,鄰家搬來了壹位英俊瀟灑的年輕作家。對於壹個生活天地非常狹小的女孩來說,在另壹個大世界裏頗有名氣、英俊瀟灑的作家是壹個奇跡,對於女孩來說作家是壹個誘人的謎,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裏,她把壹個十三歲女孩的全部精力壹股腦用來窺視作家的生活。壹次偶然的機會,女孩與迎面走來的作家差點撞了個滿懷。無人生閱歷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對他身邊的女性壹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脈脈含情又讓人銷魂的、天生誘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慣有的對女性溫柔殷勤的態度並不意味著愛慕,她以為作家的柔情只是給她壹個人的,於是從那壹刻起女孩的心便永遠屬於他了。

?女孩原先在學校裏學習不太認真,但自從作家來了以後,女孩的生活整個變了樣。成績由的中等壹躍成為第壹名;閱讀上千本書,且每天讀到深夜,因為她知道作家是喜歡書的;突然堅持不懈地練習鋼琴,因為她認為作家是喜歡音樂的;她生怕作家會因為她那條舊學生裙打了壹個補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上樓的時候,總是用書包擋在那個補丁上。

?女孩16歲時因母親改嫁舉家遷往異地。她在單相思的苦戀中度過了青春時光。當她出落成壹個美麗的少女的時候,童年時對作家的崇拜和暗戀迅速發展成為熾熱的愛戀。為了將來能和他在壹起,成年後她獨自回到維也納,每天晚上悄悄來到作家住宅的周圍徘徊,默默關註他的行蹤。起初她只想看作家壹眼,碰見他壹次。壹次的偶然機會,作家興沖沖地橫過馬路來,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時,她卻膽怯羞澀地逃開了。但是她的內心卻是多麽希望他能註意她、認出她、愛上她。壹天晚上,作家終於註意到她了,然而從作家好奇地、饒有興趣地註視少女的神態中,她立刻意識到作家沒有認出她就是當年那個鄰家女孩,這是女孩第壹次遭受到沒有被認出的命運。

?在日復壹日望眼欲穿的癡情等待中,容貌出眾的少女終於引起了作家的註意。他們渡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夜,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裏的時候,心裏能激蕩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這個當年的鄰家女孩。

?當少女意識到作家喜歡對所有女人濫施愛情,卻不願作出任何犧牲的時候。她不想讓作家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甚至因此而恨她,於是在貧民醫院裏生下孩子後,獨自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因為少女無意識中的欲望就是尋求作家對自己的認可,她要讓作家想起她的時候沒有壹絲憂慮,使自己成為他所鐘情過的女人中獨壹無二的壹個,讓他永遠懷著愛情和感激來思念她。

?為了能讓他們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長大後像作家壹樣躋身於上流社會,她不惜委身於壹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壹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在隨後的歲月裏,她和作家常常在劇院裏,在音樂會上,在公園裏,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內心壹次次發出深深的呼喚:"認出我吧,認出我就是妳鄰家的女孩!就是那個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遠是沒有認出她的神情。

?萬般無奈之下她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後送了幾朵潔白的玫瑰花給她,於是此後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會派人給作家送去壹束玫瑰花,只為了喚醒作家對那三夜的回憶,能繼續重復她的欲望。在陌生女人與作家最後壹次見面的舞會上,作家本能的、充滿激情的目光使她渾身灼燙如焚,於是她扔下為她提供優越生活的軍官跟著作家又壹次渡過了銷魂之夜。

?次日清晨,女人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麽來,她的目光在呼喊:"認出我吧,最後認出我來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部更加陌生,因為幾分鐘後作家小心地把幾張鈔票塞進她的手筒裏,那壹刻她的心徹底碎了,仿佛瞬間墜入了萬丈深淵。

?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陌生女人"對作家的唯壹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時候,為自己買些玫瑰花來供在花瓶裏,就像她曾經為他做的那樣,只為了能繼續悄悄地活在他心裏,就像過去她曾經活在他身邊壹樣,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淒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艷遇中的壹個。

?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倍,作家只朦朧地感覺到了壹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人物介紹;

?陌生女人

?陌生女人的生活軌跡從謀求獨立倒退回情婦的生存狀態。她在17歲時拒絕了富裕繼父的經濟援助,返回維也納後從事店員工作。這條道路意味著職業生活與經濟獨立,卻只能持續到孩子的出生。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受教育機會,她成為富有男人的情婦。身體的不忠與內心的忠實相結合,如此復雜的情形將陌生女人生活道路的轉變美化為母親的犧牲模式,這無疑是在繼續傳播20世紀20年代廣為流傳的性別俗套。

?作家R

男主人公是維也納的唐磺,喜歡"輕松、遊戲、不沈重的壹切",生性風流,是個極端健忘的花花公子。

?創作背景;

?1922年1月,經歷了第壹次世界大戰的茨威格平靜地等待著戰前世界的各種主義浪潮離去,追憶昨日世界的種種問題,反思自己的創作,開始了最為重要的十年創作期。

?《壹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正是他思想轉折期的代表作。這個文本是茨威格所處的變革時代的精神危機的文學表達,同時也是茨威格在浪漫主義退潮後對其以自我為核心價值的懷疑和反思。 茨威格在生活中也收到過兩封"陌生女人"的來信。正是這兩封來信讓茨威格有了靈感。所以,這本書也可以看成茨威格的"自傳"。

?作品鑒賞;

?有人認為,茨威格用孩子的眼光來寫成人的情愛是為了描繪兒童的心理,這話沒有錯。但是,之所以這個描繪是有價值的,不僅源自寫實,更重要的是,他在探討壹個深有傳統的關於成長的話題。這種源自德語世界的啟蒙小說類型不僅是茨威格所崇拜的歌德的小說母題,也幾乎可以說是德國浪漫派的典型小說類型,是啟蒙小說的同義詞。

?但是,茨威格並未通過遊歷和冒險來屜現壹個少年如何經歷世事最後達到完善的人格,或者得到何以為人的啟示;也沒有壹個更高更完善的世界等著孩子去發現或者創造,沒有壹個更崇高更完滿的人生等著孩子去經歷。在茨威格的預設裏,孩子所面對的那個他們也將要踏人的世界是壹個自在的現實世界,是壹個由男人與女人的關系組成的成人世界,它有著自然的運行規則並且始終在那裏。但孩子在還未長成時是不明白這些規則也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他們被隔絕在現實世界之外,生活在另壹個由浪漫幻想和成人的隱瞞而構造的溫室裏。

?就《壹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文本而言,這個女人的家庭是非常不幸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深居簡出不與人來往,鄰居的家庭問題嚴重。她看不到壹個正常的成人世界,也無從了解正常的兩性關系。這壹切都加重了女孩子與成人世界之間的陌生。

?但是,R作家的出現第壹次打破了這種隔絕的生活,讓由兩性關系組成的成人世界凸顯在了女孩的面前,就像命運壹樣,強拉她墜入深淵。在這裏,孩子與成人的主題不僅僅被表現為孩子向成人生長的心路歷程,這個主題由於陌生女人始終堅持讓R作家認出13歲的她而變得更為復雜--孩子在成長與拒絕成長中糾結--這部小說因此比以往任何壹部小說都更為豐富地描繪了自我與他者相互爭鬥的狀況。

?這個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在茨威格的小說中,有壹個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孩子與成人。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壹個不斷要求對方認出自己的單戀者。她不求物質上的回報,不求肉體上的貪欲,她只是對他的存在感興趣,就像她只對自己的存在念念不忘壹樣。可見,陌生女人始終承認他者的地位,她的自我恰恰需要通過他者才能給予定義,她的悲劇並不是自我無法同化他者為自我,而是自我無法與他者聯系在壹起,又能同時保持自我和他者的獨立性。

?所以,她的死亡並不是自我的勝利,恰恰是面對命運的無奈和自我救贖的失敗。通過死亡,她對自我的自足性與他者***存的糾結的確認同時滿足了,這是她要的失敗,死亡意味著自我毀滅--讓存在的變成不存在的--所以自我的存在,與他者的***在,在死亡面前,都變成了無意義,死亡給了她最後救贖的同時,也給了她最後的失敗。因此,她的精神危機並沒有通過她的死亡來得到解決,而恰恰是通過她的死亡變得分外鮮明了。

?藝術手法;

?在讀了這篇小說數遍後,讀者不禁會想,這樣的愛情在這個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這個女人對R先生有著超乎虔誠的癡迷,痛苦到極致,絕望到極致,從未改變,從未放棄,從未怨憤。然而,讀者懷疑的只是這種感情在現實社會中是否存在,卻從未懷疑否定過它在那個陌生女人身上的存在感,那是因為茨威格在刻畫他們扭曲的心靈時,對他們的表達和敘述方式卻沒有任何古怪荒誕,他只是平淡地講述不平淡,在風平浪靜的平和下隱藏著驚濤駭浪式的情感,描繪其中合情合理的混亂,略有誇張卻從不荒誕不經,這樣極致的感情少有卻並非沒有,讓讀者毫不猶豫地信服。

?更重要的,也是茨威格雖為人所欣賞的是,在他把壹顆顆淌著膿血的絕望心靈剖開給眾人看時,從不是純粹地為了展示而展示,他傾註了雖溫柔的同情,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後的光明,字裏行間充盈著愛與人性的力量,最黑暗的地方仍舊有最純粹的愛情。應該稱之為理想主義,茨威格式的理想主義。在那個陌生女人傾訴苦壹生唯壹的愛情時,茨威格非常成功地用技巧將這份情感暈染地更加濃烈真實,真實得讓我們覺得它甚至可以戰勝絕望帶來的壹切痛苦,可以戰勝現實的所有欲孽、罪惡與銅臭。

?另壹方面,反而因為這種刻意扭曲、暗帶誇張的心靈傾訴,讓這份感情擁有了超脫俗世的感人力量,愈是純粹,愈是難得,愈是不求回報,毫無保留,直至令人為之潸然淚下。

?茨威格的小說多以第壹人稱為主要敘述者,這樣就佐證了主人公內心情感真實酣暢的傳達,更具有感染力,而第壹人稱的敘述必然會帶來主觀抒情色彩的過於濃郁以及小說情節的薄弱,茨威格卻成功地將二者進行了協調,他在刻畫內心時,從未忽視過故事情節的建構。

?"妳,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妳啊!"是整封信的開頭,既是標題也是稱呼,這是封從壹開始就透著奇怪的信,甚至有點兒莫名其妙,於是R的好奇心被激發了,而作為讀者的我們想要壹探究竟的心也被激發了,整封信中多次出現"我的兒子昨天死了"這句話,這樣的反復出現的線索將壹個可憐女人的壹生穿起,組合,解釋,說著最終讓她提筆寫下這封信的原因,更表達出壹個母親熱烈的愛。女主人公的自述***有五段,每壹段都是她人生的壹個重要階段,也是她愛情發展的壹個階段,而這每個階段都是以"我的兒子昨天死了"作為開始,從主人公對兒子之死的感受中自然而然地引到某個人生階段的情感表達中,各個階段之間的間隔與停頓清晰合理,就好像生命體的呼吸壹樣,壹呼壹吸之間有著超脫般的安寧平靜,卻又湧動著強大的生命力,使得小說在充沛的情感和清晰理性的結構設置之間找到了壹個奇異的平衡點,明明是女主人公在兒子死亡這種致命打擊之下的絮語,卻又完整地講述清楚了她壹生的故事。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傳記作家。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義者。壹九三四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壹九四二年在孤寂與幻滅中自殺。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壹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壹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好詞好句:

?但在那些年月裏,我整下午整下午地坐在那裏等候著妳,手裏拿著本書,心繃得像根琴弦,妳壹走近,就顫動不已。我每每走近妳,心都會緊張,可是妳並沒有察覺到,就像妳不會察覺到妳口袋裏手表上緊的發條壹樣,這根發條忠誠地為妳記錄著鐘點,追隨著妳的腳步,但妳卻聽不到它的滴答聲。也許在成百萬秒中妳只匆匆瞥了它壹眼。

?我現在寫下的都是些荒唐可笑的事兒,是壹個少女奢侈的幻想。我應該為這些事感到害臊,可是我並不為此感到害臊,因為我的愛從來沒有像那個時候那麽純潔和熾烈過。我可以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告訴妳我當時是如何和妳壹起生活的,盡管妳幾乎沒見過我的面。

?我的生活似乎碎成了壹片片的。

?如果我告訴妳在這個我住了兩年的小城市,我認識的街道還不到十條,妳會相信嗎?憂傷愁苦是我的樂趣。我拒絕社會,拒絕任何的快樂,見不到妳,我便壓制自己的壹切欲望,沈迷其中,以此為樂。而且,我不會讓任何事情分我的心,影響我那只為妳而活的強烈渴望。

?我完全不可能愛除妳之外的任何人,哪怕是隨意地在腦子裏想也不不可能,以至於對其他男子稍有好感對我而言似乎也是種犯罪。我對妳的感情依舊強烈,只不過隨著身體的發育和情欲的覺醒有了些變化,變得更加熾烈,生理上的欲望更強,而且明顯更像成熟女人的愛情。當年隱藏在那個懵懂小孩和那個按妳門鈴的少女心裏的東西現在成了我唯壹的渴望。我想把自己給妳。

?往事湧出,我如遭電擊——那種飽含愛憐、充滿誘惑的目光,即刻間使人沈迷其中,為之失魂。幾年前,妳用這種目光將我這個女孩子喚醒,使我變成了女人,陷入愛情的女人。

?現在我懂了(妳教我的!)壹個少女或壹個女人的臉對於壹個男人來說壹定是變化多端的。因為它通常只是人情緒的反映,這種反映會像鏡子中的影像壹樣轉瞬即逝。男人很容易忘記壹個女人的長相,因為女人會改變它的光影和輪廓,在不同時候穿的服飾又會將其襯托成不同的樣子。經歷多了,女人也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麽妳感到驚訝。我現在才知道,壹個女人即使是熱切地想把自己獻給壹個男人,通常也要裝出勉勉強強的樣子,假裝驚慌失措或者氣憤羞惱。她壹定要等到男人再三哀求,說出壹通虛假的甜言蜜語,山盟海誓之後才會同意。我知道,只有職業娼妓才習慣於壹口答應這樣的邀請——要麽是妓女,要麽就是天真純樸、還沒有長大成人的女孩子。妳怎麽會知道,就我而言,如此直白的答應只不過是我長久以來的渴望的吐露,是持續了壹千多個日子的思慕的迸湧。

?那棟房子裏的每壹件東西都浸透著我的激情;每件東西都象征著我的童年時代和年少的憧憬。在那扇大門後我千百次地等候過妳;在這座樓梯上我傾聽過妳的腳步聲,在那兒我第壹次看見妳;透過這個窺視孔,我曾看著妳進進出出;在妳門前的小地毯上,我曾經跪在上面;鑰匙開鎖的聲音對我來說總是妳出現的信號。我的童年時代,我年少時的激情都定格在這幾平米大的空間之中。這裏有我的整個壹生,過去的壹切如壹場巨大的風暴向我席卷而來,因為壹切都如願以償了,我和妳走在壹起,和妳壹起,走進妳的,也是我們的房子。

?想想吧(我這話聽起來很是無關緊要,可是我不知道其他更好的表達了),壹直到妳的房門口,壹切都是在現實世界中,就是我以前生活的那個沈悶、平凡的世界。而在妳房門口,則開始了我幼稚幻想中的魔法世界,阿拉丁的王國。想想吧,我千百次地用我熾烈如火的目光盯著我現在飄飄然走過這扇門。妳會模模糊糊地察覺到——也只是模模糊糊地察覺到而已——這重要的時刻對我意味著什麽。

?我抑制羞澀的痕跡,害怕會泄露我愛妳的秘密。這肯定會嚇妳壹跳的,因為妳只喜歡輕松自在、悠然自得、灑脫不拘的生活。妳害怕被卷進別人的命運之中。妳喜歡將妳的愛自由地給予所有的女人——但不願意作出任何犧牲。

?他就是妳,妳的再生。妳身上特有的玩笑戲謔和嚴肅認真的雙重性格在他身上也越來越明顯,而他越是像妳,我就越是愛他。他學習很好,所以他可以像個小喜鵲似的滔滔不絕地說法語。他的作業本是全班最整潔的。他是個多麽英俊強健的小夥子啊!夏天我帶他到格拉多海灘玩的時候,女人們都會停下來摸摸他金色的頭發。他在塞默林滑雪橇時,人們都會扭過頭來看他。他是那麽地俊俏,那麽地文雅,那麽地惹人疼愛。

?我說這話時想必非常激動,因為我的腔調使妳動容了。妳也站起來,註視著我,帶著些訝異,又充滿了溫柔。妳抓住我的雙肩,說道:“美好的東西是忘不了的,我是不會忘記妳的”。妳目光專註地望著我,仿佛要把我的形象永遠印在妳的腦海裏壹樣。當我感受到妳這道穿透人心、探究著我整個生命的目光時,我禁不住幻想妳無視我的魔咒終於要打破了。“他要認出我了!他要認出我了!”我整個靈魂因期待而顫抖起來。

?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死了。再也沒有人讓我去愛了,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了,除了妳。可是妳是我的什麽人呢——妳從來沒有,從來沒有認出我是誰;妳走過我身邊,猶如跨過壹條小溪;妳踩到我身上,猶如踩在壹塊石頭上;妳總是無所顧忌地走妳的路,卻讓我永遠地等待著。曾經我以為把妳抓住了。我抓住了妳,妳這飄忽不定的人,在孩子身上抓住了妳。可他是妳的兒子。壹夜之間他就這樣殘忍地扔下我,悄悄地走上了他的旅途,他已經忘了我,永遠不會回來了。

?我又是孤零零壹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孤單。我壹無所有,沒有任何來源於妳的東西。沒有孩子,沒有壹個字,沒有壹句話,在妳的記憶中沒有壹丁點位置。倘若有人在妳面前提到我的名字,對妳而言也只不過是個陌生人的名字而已。既然我對妳來說已經死了,我又為何不樂意死去呢?既然妳已離我而去,我又何必不離去呢?

?我無法再寫下去了。永別了,親愛的,永別了。我把所有的感謝都給妳。過去的壹切都很好,不管怎麽樣,很好。我對妳會壹直心懷感激,直到我生命的最後壹息。我很高興把壹切都告訴妳了。盡管妳不能完全理解,但妳現在知道了,我壹直以來是多麽地愛妳,而且我對妳的愛從來不會成為妳的負擔。我很欣慰我不會負妳。妳光鮮亮麗的美好生活不會有什麽改變。親愛的,我的死不會給妳帶來傷害。這使我感到很安慰。

?可是有誰,哦,誰還會在妳的生日給妳送白玫瑰呢?花瓶會空的。再也不會有那絲來自我生命的氣息和芳香壹年壹次地縈繞在妳的房間裏了。我還有最後壹個請求——第壹個,也是最後壹個。為了我,請做這件事吧。每年妳過生日的時候——壹個人想起自己的那壹天——去買些玫瑰花,插在花瓶裏吧。請這樣去做吧,就像別人壹年壹度為逝去的愛人做壹次彌撒壹樣。我已經不再相信上帝,因此不想別人給我做彌撒。我只信妳。我愛的只有妳。

?我只信妳。我愛的只有妳。我只希望在妳的心中繼續活下去——壹年就只活那麽壹天,溫柔地、默默地活著,就像我壹直以來活在妳身邊壹樣。請這樣做吧,親愛的,請這樣去做……我對妳的第壹個請求,也是最後壹個……謝謝,謝謝……我愛妳,我愛妳……永別了……

?是的,他對鄰家的女孩,壹個少女,壹個舞廳的女人有壹些模模糊糊的記憶——可是所有這些記憶都是朦朦朧朧、混亂不清的,就像嘩嘩流淌的溪水底下的壹塊石頭,閃爍不定,變幻多端。那些影像在他腦中不時地閃現,但構不成整個畫面。他感受到了絲絲湧動的記憶,但他還是想不起來。似乎所有這些影像他都夢見過,常常夢到,並且夢境非常鮮活——然而這些也只是虛無縹緲捉摸不定的夢中的幻影而已。

?他的目光落到了書桌上的那只藍色花瓶上。瓶子是空的。多年來,在他生日這壹天,瓶子都沒有空過。他悚然壹驚,似乎覺得有壹扇看不見的門突然打開了,陰冷的風從另外壹個世界穿過這扇門吹進了他緊閉的房間。他感覺到了壹種死亡,感覺到了壹種不朽的愛。某種情愫湧上他的心頭,他腦中想起了那個死去的女人,無影無形,卻充滿激情,猶如遠方傳來的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