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裏傻氣、傻頭傻腦、傻眉楞眼、不辨菽麥、枉曲直湊、裝聾賣傻、裝癡作傻、呆頭呆腦等。
壹、傻裏傻氣 [ shǎ lǐ shǎ qì ]?
糊塗不明。
出處:王統照《‘華亭鶴’》:“不瞞您,我便宜在這點,傻裏傻氣地混吧,橫愁豎想還不是那檔子事?”端木蕻良《被撞破了的臉孔》:“‘妳也不象我呀!’掌櫃的臉上突然顯出傻裏傻氣的,漲滿了猶疑和希望。”
二、傻頭傻腦 [ shǎ tóu shǎ nǎo ]?
形容思想糊塗,愚笨癡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寶玉還是那麽傻頭傻腦的,這麽說起來,比頭裏竟明白多了。”
三、傻眉楞眼 [ shǎ méi lèng yǎn ]?
形容發呆的樣子。
出處:管樺《懲罰》三:“還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兒幹什麽?”
四、不辨菽麥?[ bù biàn shū mài ]?
原意指愚昧無知,分不清豆子和麥子。現常用來形容脫離勞動,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三國·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