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是印度的古典語言。佛教稱此語為佛教守護神梵天所造,因此稱其為梵語/梵文。現代語言學研究表明,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壹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壹,同時對漢藏語系有很大的影響。
梵語是現今印度國家法定的22種官方語言之壹,但已經不是日常生活的交流語言,2001年僅有1.4萬人掌握該語言,是印度官方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少的語言。嚴格意義上說,梵語與拉丁文、古代漢語壹樣,已經成為語言學研究的活化石。
擴展資料:
梵語隨著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4世紀進入印度大陸而逐漸傳播、發展,並影響著南亞、中亞、東南亞,甚至東亞地區的文化。
按照梵語的字面意思,即為“完全整理好的”,也即整理完好的語言,這是壹種高雅純正或完美的表達方式,而非世俗語言。早期的梵語並沒有文字形式的表達,是通過史詩和婆羅門教宗教典儀等方式以口相授的語言,在世俗化的過程中,約在公元前4世紀有了書寫形式,並通過耆那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典籍和文學作品保留下來。
對梵語演進過程的研究,不應脫離於其他古代印度的地方語言而作為特殊語言看待,但在當時能夠正確聽、說梵語,確實是古代印度社會高等世襲階級的標誌之壹。公元前6世紀,釋迦摩尼創立佛教時,作為新興的反婆羅門教傳統的宗教學說,明確規定佛教使用各地的方言傳教。
梵語在很長時期內始終維持口語傳統。但是研究表明,即使如此,古典梵語仍有四大方言,即pa?cimottarī(西北部),madhyade?ī(中部),pūrvi(東部)和dak?i?ī(南部,於古典時期冒起)。前三者的前身甚至可在吠陀梵書中驗證得到,以第壹種為最正宗。
梵語在其早期使用過程中,壹方面力圖維持其高雅性,另壹方面又不得不與各種古印度的俗語***存和演化,而世俗化的重要標誌,是從口語變成書面語,而只有在這時,梵語才與梵文等義。
百度百科-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