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八裏臺以南,矗立著壹座騎著戰馬的清朝將軍銅像。銅像高4.18米,由清末淮軍名將聶士成雕刻。他既是清朝的武術家,又是李鴻章的老鄉。
聶士成從小師從家庭,跟著母親習武。練就壹身強技,壹度通過武術考試。然後又加入淮軍,轉戰各地治亂。當他抗撚軍,赴臺抗法軍,赴朝抗日軍,保衛天津時,八國聯軍更是聞風喪膽。
淮軍是李鴻章的絕對集團。雖然當時的清朝已經越來越衰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鴻章手握重權,將大清有限的軍費盡可能向自己的軍隊傾斜。所以,淮軍的裝備是當時最好的,洋槍洋炮都不缺。
正是由於訓練得當,部隊管理嚴格,聶士成的部隊很快就在淮軍中脫穎而出,成為壹支不可多得的勁旅。他在甲午戰爭中也表現出色,成為清軍征戰中唯壹的亮點。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尚能壹戰,清軍卻提不起。只有聶士成的部隊在摩天嶺打了壹場漂亮的仗。此役,聶士成身先士卒,率軍從正面作戰。他還安排其他將領在壹旁牽制和協助。他暗中布置疑似陣,利用地形巧妙守住摩天嶺。
在本已死氣沈沈的淮軍中,只有聶士成能夠壹戰,智勇雙全,不畏強敵,像個真正的戰士。摩天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聶士成在軍中的地位,贏得了李鴻章的青睞。他被提拔調回天津。營長改編為原武衛部隊。
沈重的民族危機使義和團運動席卷中國北方,清政府對義和團運動的政策時有動搖。聶士成負責天津的防務。為了保護環境和人民,他曾多次與義和團發生沖突。他堅持義和團都是叛軍和土匪,應該以鎮壓為主。
但在壹些大臣的欺騙下,慈禧太後最終還是決定招募義和團,利用義和團驅逐洋鬼子。這就是義和團運動。當時義和團得到朝廷承認,與聶士成原武衛軍隊結為友軍,***同抗擊列強軍隊。
這場排外鬧劇引來八國聯軍侵華。天津作為北京的門戶,是八國聯軍最先攻占的目標。聶士成奉命阻止從大沽口登陸的聯軍。他是為數不多的忠於朝廷的將軍之壹。直隸周圍有數萬清軍,但只有兩支軍隊願意進攻。聶士成就是其中之壹。
武衛前軍的武器裝備並不弱於盟軍,訓練也不差。他們擊退了盟軍在廊坊的先頭部隊,取得了廊坊大捷。助戰的拳擊手們只是在遠處揮舞著旗幟,呼喊著。他們與聯軍根本沒有打多少仗。然而,法庭將勝利歸功於拳擊手。
作為壹名軍人,精忠報國是聶士成畢生的心願。他不計較個人得失,繼續堅守在對抗八國聯軍的前線。然而,有人在他身後捅了他壹刀。義和團不僅擄殺了他的母親和妻子,還誣陷聶士成造反!
壹些不明真相的清軍壹聽,竟然開始向聶軍掃射,前有八國聯軍虎視眈眈,後有友軍在背後。義和團和載夷更是四處造謠,說聶士成通敵,導致戰事不利。昏庸的朝廷,連聶士成的辯解都聽不進去,下詔罷免了他。
六月飛雪。忠義愛國的聶士成為清王朝拋頭顱灑熱血,卻遭受不白之冤。悲憤不已的聶士成穿上皇家黃馬褂,奔赴前線指揮戰鬥。他準備以死示誌。
看到黃馬褂,八國聯軍確認是清軍高級將領,便集中眾多槍械對準他。聶士成中彈身亡。義和團還想搶他的屍體,侮辱泄憤。取而代之的是,八國聯軍趕走義和團,把聶士成的遺誌當作軍人對待,最後交還給清軍。
腐敗的清廷不僅痛惜聶士成之死,還下詔指示聶士成懷念國家。可憐他舍命為國捐軀,死後只有20多名親兵來悼念他。壹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痛心和惋惜。
聶士成死後,沒有將領為朝廷誓死抗爭,所謂義和團也沒有組織有效抵抗。後來,在袁世凱的活動下,聶士成的紀念碑得以修建。難怪這麽大的清朝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