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舒伯特的生平

舒伯特的生平

清苦的童年

“自由藝術家”

歌曲之王

在十九世紀初葉的音樂名城維也納,繼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等偉大音樂家之後,又出現了壹顆燦爛的音樂新星—— 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提起舒伯特的名字,人們自然會想起他所創作的許許多 多臉炙人口的歌曲;而《野玫瑰》、《鯨魚》、《菩提樹》等歌曲那 沁人肺腑、動人心弦的旋律,也自然會在人們的耳旁回響。 但是,對於不了解舒柏特壹生經歷的人來說,卻很難想象得 到這位作曲家是在怎樣艱苦的環境中創作出這些作品來的.

生平與創作思想

舒柏特所生活的年代,正處在歐洲封建復辟時期。壹七 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在歐洲各國所激起的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 民主運動,由於遭受各國封建勢力的殘酷鎮壓,這時已經逐 漸地走向了低潮。壹八壹五年後,歐洲各國的封建勢力建立 了反動的“加聖同盟”,他們互相勾結起來,更殘酷地鎮壓革 命力量。而奧地利的梅特涅(梅特涅是十九世紀初葉奧地利反動政權的首相。他是反動的“神聖同盟”的鼓吹者。)政府,正是這個反動同盟的頑 固堡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奧地利王室壹開始就是歐 洲的野蠻、保守和反動的代表。”十九世紀初葉的奧地利,成 了“各民族的監獄”。舒柏特就是在這樣黑暗的、令人窒息的 環境中生活和進行創作的。

(-)清苦的童年

壹七九七年壹月三十壹日,舒伯特誕生在維也納近郊赫田塔爾的壹個平民家庭裏。他的父親是壹位學校教師。用教 師的薪金來養活壹個大家庭的生活是很艱難的,因此,舒柏 特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苦。由於當時學校教師要兼教學生的音 樂課,所以舒相特的父親也懂得壹些音樂知識、會演奏壹些 樂器。他常常聚集壹些音樂愛好者在家中演奏音樂,這就使 舒柏特從小受到了音樂的薰陶。父親還喜歡組織家人練習各 種器樂重奏以消遣自娛,在練習時,父親奏大提琴,小舒柏特 奏中提琴,他的哥哥奏小提琴,每當父親奏錯了,小舒相特 就會立刻提醒道:“爸爸,妳錯了!”九歲那年,舒相特從教堂會唱指揮霍爾策學習音樂理論和風琴演奏。小舒柏特豐富的音樂知識,常常使霍爾霍大為震驚,他說:“當我想介紹給他壹點新的東西的時候,卻發現他已經知道這個了。”

舒柏特十壹歲時,以出色的童聲擔任了教會合唱隊的歌 手,兼奏小提琴。以後又考進了教堂的合唱團寄宿學校,在 那裏免費住宿和學習。少年時代的舒柏特已顯露出多方面的 音樂才能。他在學校的樂隊中擔任首席小提琴手,而每當樂 隊指揮缺席時,他就被邀請作代理指揮。這使舒伯特有機會 去熟悉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許多優秀的作品 和學習到不少音樂創作的知識。但是,寄宿學校的物質生活 條件卻十分惡劣。寒冬時,室內沒有火爐,窮苦的舒柏特又 凍又餓他曾給兄弟寫信說:“我們常常想吃蘋果,因為從 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間,足足間隔八個小時呢!”舒相特早已 開始作曲,在學校念書時。他已創作了第壹交響曲、許多歌 曲和器樂曲。但他卻常常苦於沒有錢買五線紙,他曾自嘆 道:“如果有錢買紙,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

壹八壹三年,十六歲的舒柏特離開了學校。為了減輕父親 約經濟負擔,他開始到父親所在的學校去當助理教師並教授 私人鋼琴。具有藝術家氣質的舒柏特,對刻板而枯燥的教書 生活十分厭煩,他多麽希望能辭去教師的職務而壹心壹意作 曲啊!但是,如果沒有了正式的職業,舒柏特又靠什麽來養 活自己呢?於是,他不得不強壓住內心的煩燥。去給小學生 們講解千篇壹律的拼音、文法等等。

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舒柏特還是堅持用業余時間 作曲。在不到二十歲時,他已經寫出了幾百首歌曲、五部交 響曲、十五首鋼琴奏鳴曲和其它作品。

back to the top

(二)“自由藝術家”

壹八壹八年,舒柏特不顧父親的堅決反對,抱著對藝術 和生活的天真的幻想,毅然辭去了教師的職位,決心當壹名 “自由藝術家”。然而,他那裏料想得到,象他這樣出身低微 的作曲家,在十九世紀初葉的維也納,將會是多麽地不自由啊!

對十九世紀初葉維也納的社會狀況,當時的壹位進步作 家波斯特曾這樣描述過:“到處都布滿了秘密警察,……每個 酒店的茶房都是領有津貼的秘密暗探,……他們在飯店和旅館到處偷聽別人的談話。就是在王宮的圖書館裏,也要提防他 們。書店是常常有暗探上門的,他們的目的是偵察顧客們買了些什麽書。當然,所有多少被嫌疑的信件,都要遭到檢查。”維也納官方嚴密地監視著社會上的書報、戲劇、演出以及壹切文化生活.不允許有壹絲壹毫的民主空氣。但是,另壹方面,為了腐蝕、麻痹人民,政府卻大力提倡享樂主義的文化藝術。當時,在歌劇院裏,富麗堂皇的意大利歌劇不斷上演;在公園裏、上層社會的客廳和酒吧間裏,大大小小的舞會壹個接著壹個,不少人們沈湎於沒完沒了的維也納華爾茲舞之中。在這種表面是歌舞升平,實質上是腐朽反動的政治空氣下,維也納市民階層中的不少人失卻了對民主思想和革命理想的追求,而壹種局限在個人小天地中的、眼光短淺 的、茍且偷生的小市民習氣日益發展起來。正如當時壹位女 作家所描寫的:“享樂和懶惰代替了高尚的情操。……卑躬屈 節的風尚抑制了任何壹種比較崇高的趨向。”

但是,維也納市民階層中的壹部分進步知識分子,卻時 這種政治狀況深為不滿。如作家波斯特就寫了《奧國的真象》 壹書,無惰地揭露了奧國的腐敗,為此,他被迫流浪到美 洲。出身於平民家庭的舒柏特,對奧地利的現狀也是極其不 滿的,他曾寫下壹篇名為《可悲啊!人民》的詩歌,來表達 內心的積憤:

“我們時代的青春啊,已經消逝!

無數人民的力量成為浪費,沒有壹個人獨樹壹幟。

盡都是隨波逐流。

無限的痛苦在折磨著我,我只剩下壹點力量的殘余。

時代不讓任何人做點大事業, 也教我大聲無嗅地化為烏有。……

舒柏特既不願依附於權貴的門下,去做他們的忠實奴仆;也 不願用自己的藝術為統治者粉飾太平,去寫那些專供娛樂用 的浮華、空虛的作品。他要用自己那才氣橫溢的音樂去傾吐 出當時壹部分進步知識分子內心的痛苦;唱出市民階層所憧 憬的美好希望。正因為這樣,舒柏特的作品很快地受到了市 民階層的歡迎,當時壹些進步的藝術家們,也就自然而然地 聚集在舒柏特的周圍。這些藝術家們和舒相特壹起生活、不分妳我,***同切磋藝術上的問題,互相交流新的創作成果,甚至私下裏發表某些與當局相悖的政治見解,這就形成了有名的“舒柏特小組”。而舒柏特的很多作品,就是在小組的敘會上首次演唱、演奏的。朋友們把這種敘會,親切地稱為“舒相特晚會”。

奧地利皇帝曾經說過這麽壹句話:“我們不需要天才,我們只要忠於職守的臣仆”。象舒柏特這樣壹位藝術家,當然不是皇帝的忠誠“臣仆”,也就當然不會受到當局者的重視和歡迎。在國家警察的檔案中,舒柏特被記錄為是壹個“魯莽的人”;而當他的壹個具有自由思想的朋友被警察逮捕時,他也因受牽連而被拘留。雖然,舒柏特的歌曲和音樂作品當時在維也納的市民中已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了。但卻因得不到官方的賞識而難於出版和演出。舒柏特在生前,甚至還沒能聽到過自己創作的交響曲的演出。壹八壹五年,他寫出了不朽的名曲《魔王》,但是壹直過了五年,出版商才勉強答應為他出版這首歌曲,其條件是不付給他稿費。他寫的《流浪者》壹歌出版後,只拿到兩盾錢( 盾Gulden:奧地利錢幣名。值美金48.2分。),而出版商卻從這個作品中總***賺取了二萬七千盾。他逝世前病在床上沒錢買藥時,朋友們把他寫的《冬之旅》送到出版商那裏去,但出版商僅給其中的《菩提樹》壹歌付了壹盾錢。

在出版商的殘酷剝削下,靠出賣自己的作品為生的舒伯 特,經常處在饑寒交迫之中,賺來的錢,往往連用來租樂器 都不夠。他常常住在壹間不生火的屋子裏。當他和窮苦朋友 邁爾霍弗同住在壹起時,兩人只能合穿壹件外衣,當邁爾霍 弗出去上班時,舒柏特只得躲在家裏寫作。由於舒柏特太 窮,他所愛的姑娘離開了他,和壹個富商結了婚。後來,舒 柏特想謀得壹個固定的職位,使生活有所保障,但他的民主 思想和愛自由的性格,卻妨礙了他在政府的機構找到事做。 他曾想謀取師範學校音樂教師的職位,但未能如願。壹八二 七年,維也納第二宮廷樂隊隊長的位置空出來了,按舒柏特 的音樂才能來說,他完全有資格得到這個職位,但是皇帝和 官員們卻把它賞賜給了另外壹個比舒相特更合他們心意的 人。第二年又發生了類似的情況。

舒柏特並不是壹個天性憂郁的人。他曾幻想過得到自由 創作的藝術環境,溫暖的生活,幸福的愛情。在他許多的作品中,也曾熱情歌唱過美好的理想。但是,令人窒息的社會 空氣,長期遭受的物質窮困和精神折磨,加上曾給他無限溫 暖的友誼小組因種種社會原因而逐漸瓦解,這壹切都給舒柏 特以極大的痛苦,他漸漸陷入了憂傷和失望之中。他在給朋 友的信中寫道:“妳想壹想我這個人吧,燦爛的希望化為烏 有,愛情和友誼也只帶給我痛苦;我的安寧時代已經過去 了,……我的心是痛苦的,我永遠、永遠也不能使它恢復 了。”他也曾哀嘆道:“我,壹個窮音樂家將怎樣呢?在我去 7· 了的時候,大概便不得不象歌德筆下的鑒琴家似地沿門挨戶去乞討實面包的錢吧!”這種憂傷、失望的情緒,也鮮明地反映在他晚期所創作的壹些作品中。

壹八二八年十壹月十九日,年僅三十壹歲的舒柏特因患病得不到充分治療而離開了人間。親友們按照舒柏特臨終時的囑托,把他安葬在貝多芬墓的近旁。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字句:“死亡把豐富的寶藏,把更加美麗的希望埋葬在這裏了。”

十年以後,德國音樂家舒曼在舒柏特的弟弟的家裏,發現了舒相特的許多珍貴手稿。這些手稿壹直來根本無人問津,更談不上予以出版。

這就是壹個天才的藝術家在反動的封建統治下所遭受到 的悲慘命運!

back to the top

(三)歌曲之王

舒柏特是十八、九世紀以來第壹個以優秀的歌曲創作聞名於世的音樂家。在他短短的壹生中,***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當他寫出那首動人心弦的歌曲《紡車旁的馬格麗塔》時,才只有十七歲;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廣為流傳的優秀歌曲,是他十八歲那年寫成的。據說,貝多芬臨死前在病床上讀了幾首舒柏特的歌曲後,曾驚嘆地說道;“真的,在這個舒柏特身上閃耀著神奇的火花!”

舒柏特的歌曲感情真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詞、曲、 鋼琴伴奏三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他的歌曲創作既繼承了 前人的藝術成果,又把歌曲藝術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水平,並 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所以,人們把舒柏特譽稱為“歌曲之 王”。

除了大量的歌曲外,舒相特還創作了許多器樂作品。他 的創作基本上可分為兩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是壹八壹三年 —— 壹八壹七年。在這個時期中,舒柏特首先在歌曲領域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歌曲的半數是在這幾年內寫出 來的。這個時期他也創作了壹些交響曲,但這些作品還不夠成 熟。壹八壹八年——壹八二七年是舒柏特創作的中心時期。 在這十年中,他除了繼續寫作歌曲外,還創作了聲樂套曲、 交響曲、室內樂、鋼琴奏鳴曲等比較大型的作品,並寫了 《音樂瞬間》和《即興曲》等鋼琴小品。這壹時期他的大型 創作逐漸走向成熟,並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風格。

十九世紀初葉,隨著社會狀況的急劇變化,歐洲文學藝 術普遍形成了壹種新的潮流——浪漫主義的潮流。這種新的 文藝潮流,也對舒柏特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使他的音樂創作 在題材內容上、形式結構上以及藝術手法上,都形成了壹種 與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等古典樂派作曲家迥然不同的新風 格——浪漫主義的音樂風格。如果說,貝多芬是西歐古典樂派 的登峰造極者,那麽舒柏特就是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開拓者 slrt” ·9. 和奠基者之壹(浪漫主義音樂的形成是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它的奠基者足舒柏持和 德國音樂家威柏。浪漫主義音樂具有自己的壹些風格特點。如側重個 人感情的表現、重視音樂和音樂藝術的結合、吸收民放民間音樂的特 點等,另外在創作手法、體裁、形式上也有許多革新、創造。浪漫主 義音樂是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的思想家感情在音樂上的壹種反映,它是壹 個比較復雜的社會現象。對浪遊主義音樂的評價,須根據不同作家的 作品、藝術觀、世界觀來進行具體件析)。和貝多芬那些充滿英雄性、鬥爭性以及結構極其嚴謹的音樂不同,舒柏特的音樂作品形式自由,富有抒情性,著重於對人的心理的細膩刻畫,並往往從“我”的角 度出發來傾訴感情。他的音樂聽起來就象是作曲家本人的日記的壹頁,又象是作曲家和聽眾在娓娓交談。他的作品在內容上主要表現個人的生活體驗和遭遇。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但是,這美好理想往往只局限在個人幸福的圈子裏;溫暖的家庭、甜蜜的愛情、恬靜的生活等等。他還常常在作品中描寫壹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阻撓人們去獲得幸福,把人們 引向黑暗、死亡,而人們雖然痛恨它卻無力抗拒它(如《少女與死神》《魔王》等)。在舒柏特後期的作品中,孤獨、苦悶、心灰意冷的情緒越來越強烈,甚至成為壹些作品的基調(如《冬之旅》);這反映出飽經生活風霜的舒柏特,已逐漸失去了對現實的天真的幻想,而對嚴酷的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舒伯特在作品中所表現的這種個人的生活體驗和遭遇, 在當時的奧地利社會是具有壹定代表性的。十九世紀初葉的 封建復辟, 使德奧壹部分有進步要求的青年知識分子陷入了 深深的苦悶之中。當壹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處於高潮時,他 們還未出世,他們未能看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們為理想 而鬥爭的英雄氣概和人民革命力量的偉大,他們眼前看到的 只是資產階級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王國的 破滅,四周壹片黑暗。他們不滿於德奧壹般市民階層對統治 者的奴顏卑膝和茍且偷生的庸俗習氣,但又找不到真正的理 想和政治出路在哪裏;他們的理想只能停留在朦朧的幻想和 個人的小天地之中,而這些朦朧的幻想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又 往往落空。最後,他們只有墮入悲觀、失望、仿徨之中。因 此,舒柏特作品中的主人公(無論是以青年的磨工或是孤獨 的流浪者的身分出現),正是當時奧地利這壹部分匈識分子的 縮影。

舒柏特的音樂還和民間文藝、民間音樂以及風俗性的生 活有密切聯系。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我們可以聽到奧地利、德 意誌、匈牙利等地的民間音樂、民間舞曲的音調;他的朋友們 常常把他叫做“藝人”,這說明了他對民間音樂有著很深的了 解。他的有些朋友,也曾向他提意見,說他的音樂“鄉土風 味太濃了”、“太奧國式的了”,但舒柏特不同意這些意見;他 回答說:“就應該是這樣的”。這壹點,也正是舒伯特的音樂 之所以深受奧地利人民群眾喜愛的原因之壹。

舒柏特沒有象某些消極浪漫主義藝術家那樣,以自己的 創作去美化中世紀的社會,以喬裝打扮的古代亡靈來引導人 們逃造現實;也沒有象某些受統治者支持的音樂家那樣,用 粉飾太平、醉生夢死的音樂去麻醉人們的精神;而是面對著 嚴酷的現實,用自己的音樂作品,道出了壓抑在心中的悲 憤、唱出了自己對光明的渴求、控訴了命運的不平。雖然, 作為壹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還不可能找到造成這不平 命運的社會根源,更不可能看到光明的出路在何處。但是, 通過他那壹首首曲訴衷腸的音樂作品,人們 以更清楚地 了解到他所處的社會的黑暗和當時壹代知識分子的痛苦、 矛盾。這壹點,正是舒柏特的音樂作品在今天所具有的現實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