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落魄的成語有: 鶉衣鵠面
1、鶉衣鵠面
拼音: chún yī hú miàn
解釋: 破爛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窮苦落魄之狀。
出處: 清·捧花生《畫舫餘譚》:“嘗見某者,鶉衣鵠面,行泮宮前。”
譯文:曾經去面見他人,壹身破爛窮酸的樣子,來到尊貴的高等學府門前。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人落魄。
反義詞:腦滿腸肥、大腹便便
近義詞:形容枯槁、面黃肌瘦
2、金釵換酒
拼音: jīn chāi huàn jiǔ
解釋: 形容貧窮潦倒,落魄失意。
出處: 唐·元稹《三遣悲懷》詩之壹:“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譯文:看到我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就翻箱倒櫃去搜尋;我身邊沒錢,死乞活賴地纏她買酒,她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
例句: 歸來紫陌東頭,金釵換酒消愁。 ——宋·晏幾道《清平樂》詞
用法: 作賓語、定語;形容貧窮潦倒,落魄失意。
3、割須棄袍
拼音: gē xū qì pào
解釋: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成語典故:來源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第58回,曹操率軍與馬超在潼關交兵,曹軍被打敗後馬超追擊曹操時,曹操為了不被認出來,把胡須割掉,把長袍丟棄之事。描寫了曹操狼狽逃竄的景象。
例句: 曹操“割須棄袍”的事跡廣為流傳。
近義詞: 丟盔棄甲
用法: 作謂語、定語。
4、沒魂少智
拼音: méi hún shǎo zhì
解釋: 形容失魂落魄的樣子。智:智慧。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回:“晃大舍因壹連做了兩個夢,又兼病了兩場,也就沒魂少智的。”
例句: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沒魂少智。
近義詞: 失魂落魄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同“失魂落魄”。
5、流離失所
拼音:liú lí shī suǒ
解釋:無處安身,到處流浪。流離:轉徙離散。
成語典故:漢元帝時期,禦史大夫薛廣德陪同漢元帝外出打獵。元帝忘乎所以,不想停止,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的生活。薛廣德就上書說當地百姓因為皇帝狩獵而流離失所,希望皇帝體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認為言之有理,就與光祿大夫張猛等立即回宮。
例句:歌詞運用了民間歌謠形式敘述了她壹生的不幸,第壹不幸的是:家庭的不幸,全家因父親受迫害而流離失所。
近義詞:無家可歸、流離顛沛
反義詞:安家立業、安居樂業
2.形容人落魄的成語形容人落魄的成語
成語 解釋
割須棄袍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寒酸落魄 落魄:沮喪失意。形容不得誌時窮困、狼狽頹喪的樣子。
金釵換酒 形容貧窮潦倒,落魄失意。
落魄不羈 落魄:窮困,不得意;羈:束縛。
潦倒失意,行為放縱。也指豪邁不受拘束。
鶉衣鵠面 破爛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窮苦落魄之狀。
落魄江湖 〖解釋〗落魄:窮困失意。為生活所迫而到處流浪。
3.形容落魄到極點的成語五裏霧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處:《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裏霧。” 挨凍受餓 指無衣無食的窮困境況。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回:“媽媽這壹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 挨餓受凍 挨:遭受。
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 白手空拳 形容手中壹無所有。 出處: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百八回:“我從十幾歲上,拿了壹雙白手空拳,和吳繼之兩個混;我們兩個向沒分家,掙到了壹百多萬。”
白屋寒門 白屋:用白茅草蓋的屋;寒門:清貧人家。泛指貧士的住屋。
形容出身貧寒。 出處:元·高文秀《誶範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窮困,身居在白屋寒門。”
卑不足道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壹談。 出處:見“卑卑不足道”。
不名壹錢 名:占有。壹個錢也沒有。
形容極其貧窮。 出處:《史記·佞幸列傳》:“竟不得名壹錢,寄死人家。”
漢·王充《論衡·骨相》:“通有盜鑄錢之罪,景帝考驗,通亡,寄死人家,不名壹錢。” 不名壹文 名:占有。
壹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書劍飄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壹文。” 不直壹錢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
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處: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壹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咕囁耳語。”
不直壹文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壹文,不直壹文。” 惝恍迷離 惝恍:也作:“惝況”,失意的樣子。
迷離: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掣襟露肘 掣:牽接。接壹下衣襟胳膊肘兒就露出來。
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 出處:《明史·劉應節傳》:“邊長兵寡,掣襟露肘。”
赤貧如洗 赤貧:窮得壹無所有。形容極其貧窮。
出處:《先哲叢談物茂卿》:“初蔔居於芝街,時赤貧如洗,古耕殆不給衣食。” 鶉衣鵠面 破爛的衣服,瘦削的面形。
形容窮苦落魄之狀。 出處:清·捧花生《畫舫餘譚》:“嘗見某者,鶉衣鵠面,行泮宮前。”
倒三顛四 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妳信我奶奶倒三顛四的,小大姐扶持妳老人家壹場,瞞上不瞞下,妳老人家拿出箱子來,揀上色的與他兩套。”
顛顛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錯亂。②指事情不順或言行無條理,不可置信。
出處:《朱子全書》卷六:“向時有壹截學者貪多務得,要讀《周禮》、諸史、本朝典故,壹向盡要理會,得許多沒緊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顛顛倒倒,沒頓放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彼此夙緣,顛顛倒倒,皆非偶然也。”
獨坐愁城 愁:憂愁。獨自坐在憂愁的城中。
比喻獨自為憂愁所包圍。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分文不名 名:占有。壹分錢壹個銅板也沒有。
比喻非常貧困。 分文不值 形容毫無價值。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漳州保福院從展禪師》:“有人贊嘆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輕毀此事分文不值。” 割須棄袍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
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寒酸落魄 落魄:沮喪失意。
形容不得誌時窮困、狼狽頹喪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九十七回:“(範睢)遂換去鮮服,妝作寒酸落魄之狀,潛出府門,來到驛館,徐步而行,謁見須賈。”
昏昏沈沈 形容人神誌不清的樣子。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沈沈的睡。”
昏頭搭腦 形容頭腦昏沈,糊裏糊塗。 出處: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壹回:“壹個新年裏,弄得昏頭搭腦,沒些清楚。”
昏頭打腦 形容頭腦昏沈,糊裏糊塗。同“昏頭搭腦”。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九:“祥子幾乎沒有力量邁出大門坎去。昏頭打腦的,腳還在門坎內,借著街上的燈光,已看見了劉姑娘。”
渾渾沌沌 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塗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出處:先秦·孫武《孫子·勢》:“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渾渾噩噩 渾渾:深厚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原意是渾厚而嚴正。
現形容糊裏糊塗,愚昧無知。 出處: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魂不守舍 舍:住宅,比喻人的軀殼。靈魂離開了軀殼。
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處:《三國誌·管輅傳》裴松之註引《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魂不守宅 指人之將死。
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混混沌沌 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壹片,不分明。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家徒壁立 徒:只,僅僅。家裏只有四面的墻壁。
形容十分貧困,壹無所有。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家徒四壁 徒:只,僅僅。家裏只有四面的墻壁。
形容十分貧困,壹無所有。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