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枕戈寢甲
2.
整裝待發
3. 把箭弩張
4. 壹觸即發
5. 未雨綢繆
6. 枕戈待旦
7. 厲兵秣馬
1. 枕戈寢甲
拼音: zhěn gē qǐn jiǎ 簡拼: zgqj
近義詞: 枕戈待旦 反義詞: 高枕無憂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常備不懈
解釋: 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出處: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朕無拔亂之才,不能弘濟兆庶,自枕戈寢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遺寇尚熾。”
2. 整裝待發
拼音: zhěng zhuāng dài fā 簡拼: zzdf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指做好充分準備
解釋: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
3. 箭拔弩張
拼音: jiàn bá nǔ zhāng 簡拼: jbnz
近義詞: 壹觸即發、劍拔弩張 反義詞: 風平浪靜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比喻形勢緊張,壹觸即發
出處: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永祥看他們箭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中。”
4. 壹觸即發
拼音: yī chù jí fā 簡拼: ycjf
近義詞: 箭在弦上、劍拔弩張、千鈞壹發 反義詞: 引而不發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十分緊張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壹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宋·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壹觸,厥怒四起。”
例子: *** 主張成立聯合 *** ,就為罅內戰。現在蔣介石拒絕了這個主張,致使內戰有~之勢。( *** 《評蔣介石發言人的談話》)
5. 未雨綢繆
拼音: wèi yǔ chóu móu 簡拼: wycm
近義詞: 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反義詞: 臨渴掘井
用法: 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事先準備
解釋: 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出處: 《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例子: 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妳們自己~的。(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6. 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簡拼: zgdd
近義詞: 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義詞: 醉生夢死、高枕無憂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戈:古代的壹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誌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誌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例子: 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魯迅《準風月談·沖》)
7. 厲兵秣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簡拼: lbmm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準備戰鬥
解釋: 磨好兵器,餵好馬。形容準備戰鬥。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例子: 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以伺中國之變。(宋·陳亮《酌古論·呂蒙》)
參考資料
在線成語字典:/
2.形容"戰爭前準備"的成語有哪些枕戈寢甲整裝待發把箭弩張壹觸即發未雨綢繆枕戈待旦厲兵秣馬 枕戈寢甲 拼音: zhěn gē qǐn jiǎ 簡拼: zgqj 近義詞: 枕戈待旦 反義詞: 高枕無憂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常備不懈 解釋: 枕著戈、穿著鎧甲睡。
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出處: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朕無拔亂之才,不能弘濟兆庶,自枕戈寢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遺寇尚熾。”
整裝待發 拼音: zhěng zhuāng dài fā 簡拼: zzdf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指做好充分準備 解釋: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箭拔弩張 拼音: jiàn bá nǔ zhāng 簡拼: jbnz 近義詞: 壹觸即發、劍拔弩張 反義詞: 風平浪靜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比喻形勢緊張,壹觸即發 出處: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永祥看他們箭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中。”
壹觸即發 拼音: yī chù jí fā 簡拼: ycjf 近義詞: 箭在弦上、劍拔弩張、千鈞壹發 反義詞: 引而不發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十分緊張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
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壹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宋·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壹觸,厥怒四起。”
例子: *** 主張成立聯合 *** ,就為罅內戰。現在蔣介石拒絕了這個主張,致使內戰有~之勢。
( *** 《評蔣介石發言人的談話》)未雨綢繆 拼音: wèi yǔ chóu móu 簡拼: wycm 近義詞: 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反義詞: 臨渴掘井 用法: 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事先準備 解釋: 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
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出處: 《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例子: 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妳們自己~的。(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簡拼: zgdd 近義詞: 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義詞: 醉生夢死、高枕無憂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戈:古代的壹種兵器;旦:早晨。
意思是立誌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誌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例子: 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魯迅《準風月談·沖》) 厲兵秣馬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簡拼: lbmm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準備戰鬥 解釋: 磨好兵器,餵好馬。
形容準備戰鬥。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例子: 孫權克仗先烈,雄據江東,舉賢任能,~,以伺中國之變。(宋·陳亮《酌古論·呂蒙》) 參考資料在線成語字典:/。
3.描寫戰爭的成語 大全關於戰爭的成語
壹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屍、赤膊上陣、烏合之眾、打草驚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 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沈舟、圍魏救趙、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
紙上談兵、風聲鶴唳、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壹鼓作氣、再衰三竭。余勇可賈、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腹背受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硝煙彌漫、士飽馬騰 勞而無功功成不居,散兵遊勇,勇猛精進 , 進退失據 ,出奇制勝, 壁壘森嚴 ,嚴陣以待 。
短兵相接 全軍覆滅 遠交近攻 攻其無備 功敗垂成 解甲歸田 戰天鬥地 養精畜銳 、銳不可當 當頭棒喝 舟中敵國 槍林彈雨 速戰速決 決壹雌雄 盤馬彎弓 弓折刀盡 盡忠報國 國士無雙 幹城之將 將機就機 草木皆兵 兵連禍結 四面楚歌 歌功頌德 箭在弦上 馬革裹屍 金城湯池 馬仰人翻 用兵如神 因敵取資 欲擒故縱 縱虎歸山 發號施令 彈盡援絕 劍拔弩張 兵不由將 將計就計 計無所出 出生入死 勇往直前
4.描寫戰爭的詞語破釜沈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壹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壹個將軍壹躍成為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誌·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占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準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壹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壹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準備,壹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壹切準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妳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麽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妳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墻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壹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壹種作戰方法。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裏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余的壯丁。這兩個屯長壹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壹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壹起,***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壹行往北拼命趕路,壹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紮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壹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壹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壹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壹下子就把大澤鄉占領了。大澤鄉的農民壹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裏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草木皆兵
馬革裹屍
烏合之眾
打草驚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無謀
全民皆兵
赤膊上陣
風聲鶴唳
5.描寫戰爭的詞語和句子好詞:戰鼓雷鳴
千軍萬馬
浩浩蕩蕩
白刃相接
槍林彈雨
金鼓連天
勢如破竹
腥風血雨
硝煙彌漫
赤膊上陣
硝煙滾滾
戰炮轟鳴
短兵相接
槍林彈雨
硝煙彌漫
戰鼓雷鳴
千軍萬馬
浩浩蕩蕩
白刃相接
槍林彈雨
金鼓連天
勢如破竹
腥風血雨
硝煙彌漫
生死肉搏
戰鼓雷鳴
天昏地暗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烽火連天
氣勢磅礴
危機四伏
1、他踢踢腳邊的屍體向左右望去,左邊的兄弟右臂上插著壹支箭,卻用不熟練的左手死命地砍著,面目猙獰;右邊的兄弟殺紅了眼,大聲的吼叫,嘴角甚至流出血來。
2、戰士們壹個個沖上去,揮舞著大刀浴血奮戰,壹個倒下了,另壹個就替上去,壹個戰士渾身劃得稀爛,在倒下去的壹刻,還高喊口號,悲壯極了!
3、只見那壹劍刺過去,便是飛沙走石、昏天地暗,再看那前方依然是刀光劍影、風石火球!眼見時鮮血染紅了戰袍,耳聽見戰鼓鳴鳴、吶喊聲聲,那沈悶的鼓點正是在後方家人盼戰士歸來的心啊!怎麽?刀劍聲在耳邊遠去……鮮血的顏色在眼前模糊,都死了!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是何等慘絕人寰啊!放眼望去,已是屍橫遍野!地平線消失在屍體之後!恐懼攫緊了人們的心臟,戰士死了嗎?未然……
6.描寫戰爭的成語要十個1、草木皆兵、圍魏救趙、運 籌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2、馬革裹屍、勢如破竹、調 虎離山、兵荒馬亂、枕戈待旦 3、赤膊上陣、窮兵黷武、百 戰百勝、戰無不克、速戰速決 4、烏合之眾、屢戰屢敗、血 戰到底、以戰養戰、短兵相接 5、打草驚蛇、各自為戰、孤 軍奮戰、南征北戰、驍勇善戰 6、四面楚歌、勇冠三軍、浴 血奮戰、紙上談兵、城下之盟 7、用兵如神、同仇敵愾、暗 度陳倉、胡服騎射、炮火連天 8、有勇無謀、烽煙四起、步 步為營、刀光劍影、槍林彈雨 9、全民皆兵、金戈鐵馬、血 肉橫飛、硝煙彌漫、風聲鶴唳 10、聲東擊西、揭竿而起、 堅壁清野、破釜沈舟、背水壹戰 11、出奇制勝、兵戎相見、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刀劍無眼 12、偃甲息兵、倒戈相向、 上兵伐謀、窮兵黷武、腹背受敵 13、大獲全勝、遠交近攻、 單槍匹馬、秣馬厲兵、招兵買馬 14、人仰馬翻、汗馬功勞、 戰火紛飛、千軍萬馬、沖鋒陷陣。
7.描寫戰爭的詞語背水壹戰 壹夫當關 四面楚歌 出奇制勝 馬革裹屍 百戰百勝 屢戰屢敗 速戰速決 血戰到底 孤軍奮戰 決壹死戰 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
望梅止渴、運疇帷幄、壹鼓作氣、再衰三竭、壹夫當關,萬夫莫開、打草驚蛇、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紙上談兵,合縱連橫,老馬識途,霸王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