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於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成的批判費爾巴哈的11條提綱,馬克思生前未曾發表。原題為《關於費爾巴哈》,論述的中心是實踐問題。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和壹切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觀。最早發表於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文件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壹個文件”,“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提綱》和《德意誌意識形態》壹起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誌。
2、《提綱》的重大意義,首先在於它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從而為唯物史觀乃至嶄新的科學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生長點和立足點。實踐的觀點是唯物史觀最基本的、首要的觀點。正是基於科學的實踐觀點,馬克思在《提綱》中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科學地說明了人的社會性本質,正確地闡述了社會實踐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也正是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馬克思正確地解決了歷史觀的基本問題,進而闡明了實踐在認識論中的基礎地位和決定性意義。
3、《提綱》提出的科學實踐觀,從根本上揭露了從前壹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在內的根本缺陷。馬克思提出,舊唯物主義由於不理解實踐的意義,因而不能正確地解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更看不到主體基於實踐基礎上的能動性,因而在本質上是壹種消極、直觀的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