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蠅在其生命活動的各個階段都將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概括起來有溫度、鹽度、堿度、食物及熱量等。
壹、溫度
溫度是鹵蠅生命循環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諸如孵化、幼蟲成長發育、蛹化、變態和卵的排放均受到溫度的控制。溫度低,延緩新陳代謝的過程,增長發育的時間,增加死亡率。假如溫度降低到零下,發育也就停止了(Herbst,1988)。水溫低於5℃,蛹不可能發育,甚至大量死亡。春天水溫升高,越冬的幼蟲生長和發育加快,於是,蛹發育和幸存的速率增加了。當水溫從10℃增至25℃時,幼蟲數量迅速增加。整個夏天,蛹化率都在增加,8~9月份,蛹成活率是最高的。10月之後,天氣漸涼,成蟲雌蠅停止排卵,於是,死亡率增加,鹵蠅數量、密度迅速降低。
鹵蠅幼蟲和成蟲發育的個體大小隨氣溫即季節性而變化,成蟲在早春個體最大,而在秋天最小(Herbst,1988)。
二、鹽度
鹵蠅是很適應於高鹽度的生物,但早期幼蟲對高鹽度特別敏感,因為過高的鹽度將會損害鹵蠅幼蟲,再者鹽度高會減少藻類的初級生產率,使食物量減少,幼蟲生長發育受影響,導致較小的幼蟲和成蟲死亡率增加。不過在春夏季雨水多,鹽湖湖水淡化利於幼蟲發育生長,但隨著幼蟲的生長,其抗鹽強度增加,耐鹽能力提高則能適應更高的鹽度。顯微鏡下研究表明,在飽和鹽度下形成的石鹽,甚至鉀鎂鹽的巖礦石中仍可見大量的幼蟲化石,這說明,鹵蠅幼蟲適應高鹽度的能力是極強的。
三、堿度
鹵水中高堿度、高鹽度的組合使許多種生物的適應性遇到了更大的挑戰。在中國內蒙古堿湖中生長有億萬計的鹵蟲和鹵蠅(鹵蠅幼蟲和蛹)。該類堿湖中 離子含量為31~83g/L(鄭喜玉等,1992)。在堿湖表面鹵水之下的含堿層中,顯微鏡研究表明,鹽類礦物實質上由鹵蟲和鹵蠅化石構成。這說明即使是在過飽和的溶液中仍生存有大量的鹵蟲和鹵蠅生物。
四、食物
鹵蠅的主要食物是各種細菌、水底藻類(主要是矽藻、長纖維綠藻、藍綠藻等)、原生動物和鹵蟲以及巖屑等。除卵和蛹生長期不需要食物外,幼蟲和成蟲對食物需求量是巨大的。
鹵水中食物含量減少,食物營養價值降低均能使鹵蠅生長減慢,發育時間延長,成熟個體變小,死亡率增高,生殖成功率降低(Herbst,1986)。研究表明,矽藻、藍綠藻生長旺盛時,利於鹵蠅幼蟲生長,而綠藻之營養價值相比較要差些。由於食物來源的限制,蛹和成蟲的個體從春天到秋天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影響水生藻類生長的物理因素有二,壹是水的深度,二是營養供應。水越深,透光率越低,水藻數量就越少。因此,淺水對鹵蠅的食物供應更好些;水中銨的濃度直接影響浮遊生物的生長。在美國Mono湖,有些水生藻類是固氮的,因此,可貢獻氮給水產生態區(Herbst pers.comm),有利於鹵蠅和鹵蟲等生物的繁殖生長。
鹵蠅和鹵蟲進食的過程,同時也起到了鹵水水體清潔工的作用,使水體保持清新和活力。因此,生物-水鹽體系才能夠健康運行。
五、湖底鋪墊層
鹵蠅幼蟲和蛹易被強烈的波浪和底流帶到岸上,很可能被掠殺或脫水而死亡,也可能被波浪掀起的湖底砂、泥而掩埋。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鹵蠅幼蟲和蛹必須逃到石頭表面或水下植物叢中,在那裏可粘在物體表面。這在蛹化期尤為重要。
根據鹵蠅湖底生活習性和可粘附物的特性,將湖底的鋪墊層分為軟的鋪墊層和硬的鋪墊層兩種類型。軟的鋪墊層包括泥、砂、礫,其中,以泥占優勢;硬的鋪墊層包括覆蓋石灰華的大塊滾石、湖岸巖石、湖床巖石和泥巖。泥巖是所有硬鋪墊層中分布最廣的,但由於其表面相對軟且不含隱蔽的微小裂隙,故作為生物棲息地而言,較之其他硬鋪墊層是較差的。
軟、硬兩種鋪墊層對鹵蠅幼蟲和蛹來說,後者密度遠高於前者,這是由於硬鋪墊層使波浪活動減弱、巖屑堆積多、營養物豐富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