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手風琴左手伴奏有什麽技巧

手風琴左手伴奏有什麽技巧

壹、根據調式調性 依次分類教學1.首先訓練調性為1=C(五線譜為無降號調)的歌曲伴奏。其中再分為C大調和a小調(關系大、小調)兩種類型進行教學。⑴C大調歌曲的伴奏訓練。如:《美麗的夢神》《小松樹》等,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熟悉掌握C大調正三和弦、屬七和弦及其轉位和弦的應用。⑵a小調歌曲的伴奏訓練。如:《蒙古小夜曲》《洗手絹》等。通過這些歌曲伴奏訓練讓學生基本掌握a小調正三和弦、屬七和弦及其轉位的實際應用。2.第二步進行調號為1=G(壹個升號調)的歌曲伴奏訓練,其中也分為兩類進行。⑴G大調歌曲伴奏訓練,如:《中華人民***和國國歌》《學做解放軍》等;⑵e小調歌曲伴奏訓練。如:《四季歌》等。3.第三步進行調號為1=F(壹個降號調)的歌曲伴奏訓練。如:《賣報歌》《太陽》等。同樣,先進行F大調,後進行d小調。依次向後進行兩個升號調及兩個降號調、三個升號調及三個降號調、四個升號調及四個降號調等等。每種調號的關系大、小調都分別進行分類教學。這樣,能使學生在調性、調式上有較清楚的認識,同時對同類型和弦的實際運用和掌握大有益處。二、理解音樂形象 熟悉伴奏音型根據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其伴奏音型特別是左手伴奏有所不同,從中可以找到壹些規律。1.情緒活潑的歌曲,如:《邀請舞曲》《小松樹》《上學歌》等,左手伴奏常用下面兩種音型:2.雄壯的進行曲、堅定有力的歌曲,如:《中華人民***和國國歌》《學做解放軍》《***產兒童團歌》等。常用的節奏音型其主要特點表現在行進的步伐律動上,規律性交替的強弱拍、節奏鮮明。手風琴歌曲伴奏為了強調力度,常采用單音與和弦齊奏“柱式”節奏。為了增強音樂的動力也常輔以附點音符或三連音及其他號角性音型。例如:3.左右手都奏和弦不奏旋律,其目的是突出節奏襯托氣氛,它只適用於歌曲中某壹片段不宜從頭到尾采取這種方法。例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等。下面屬於明快的和聲跳躍的節奏型,多用於活潑的歌曲及舞蹈性歌曲。這種節奏型吸收了我國民間打擊樂的節奏特點,可以表現歡快熱烈的情緒,因此常被用來描寫載歌載舞的場面或渲染歡樂的氣氛。如:《阿拉木汗》等。伴奏型多種多樣,往往壹首歌曲中由於情緒的變化綜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伴奏型,這就要根據壹首歌曲中的不同情緒靈活運用。壹般來說,壹首簡單的歌曲,只采用壹種伴奏音型,但有時由於歌曲內容的變化,其伴奏音型也可隨之而變,往往是不同伴奏音型在壹首歌曲中綜合使用,但要註意不可變換太頻繁,以免失去伴奏的統壹性。總之,每壹種伴奏音型,都必須在手風琴上反復練習,移調練習,並結合歌曲進行配奏練習。三、掌握和弦連接 豐富伴奏色彩通過對壹首歌曲的歌詞、曲調等方面進行分析,明確了它的風格、情緒、體裁之後,接下來就要確定這首歌曲的調性、調式,然後再根據調式選擇和弦。我們可以把調式比喻成壹個民族,而和聲便是適合該民族的服飾,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民族色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不同的調式也有不同的和弦選擇。只有二者的協調統壹才能編配出與歌曲水乳相融、渾然壹體的伴奏。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手風琴課程安排在三至四年級開設,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基礎和聲學應該先於手風琴課程的開設。學生對調式、和聲有了較系統的學習,無論從理性上還是感性上都有了壹定的認識,這無疑對手風琴歌曲伴奏的學習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合理地運用和弦是伴奏的重要環節之壹,通過各種和聲手法的處理,可以更完美地表現伴奏歌曲的思想內容和塑造音樂形象。因此,學習手風琴歌曲伴奏必須具備和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和弦在調式中的相互關系以及在和聲進行中的傾向性。比如調式中的主和弦(Ⅰ)、屬和弦(Ⅴ)和下屬和弦(Ⅳ),是調式中最重要的和弦。有了這三個正三和弦,就可以為幾乎所有使用自然調式的歌曲配上最基本的和聲。常用的正三和弦連接:Ⅰ—Ⅴ—Ⅰ;Ⅰ—Ⅳ—Ⅰ;Ⅰ—Ⅳ—Ⅴ—Ⅰ。其余各級和弦稱副三和弦,在歌曲伴奏中使用它們,可使和聲色彩更加豐富,但不宜多用,以免削弱調性。由於受學習時間的限制,初學者應從簡單、容易掌握的和聲法入手,通過在鍵盤上反復練習,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四、簡譜線譜結合 教法形式多樣目前,手風琴教材的記譜法采用的大多是五線譜,而在歌曲伴奏教學中簡譜有著許多便捷之處,如調式調性明晰、易於轉調等。因此,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最好先使用簡譜教學,待學生有了壹定的歌曲伴奏基礎後才逐步加入五線譜進行教學,最好是簡譜與五線譜相結合,這樣更有利於當前的手風琴歌曲伴奏教學。在組織教學方面,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手風琴教學由於師資和條件限制,不能像本科音樂院校那樣逐人上小課。教師可先集體講解伴奏要領、註意事項,指出容易出現的問題等。然後,教師示範演奏,再讓學生分散練習。在學生分散練習的同時,教師可因人進行指導,並及時檢查督促。最後集中進行總結,指出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壹些普遍問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編配伴奏。上課時可以讓學生二人壹組,壹人拉主旋律,另壹人伴奏;也可以由學生、教師合唱,學生拉伴奏。在合作中要求學生註意傾聽合作者的音樂進行,不能各顧各,要與合作者以同感去歌唱主旋律,不斷去感受雙方節拍、節奏的統壹性、協調性、律動感、均衡感,逐步地習慣於節奏的嚴謹。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周期內,掌握好各種基本伴奏技巧,形成良好的伴奏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養成慢練習慣,並在慢練過程中,多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養成壹種堅韌的毅力和細致的習慣。如果在伴奏訓練中急於求成,貪多求快,其結果必將是欲速則不達。在手風琴歌曲伴奏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幫助學生理解前奏、間奏和結束樂句的特點及功能,較好地把握伴奏歌曲段落特征及與總體風格的有機聯系。比如前奏,主要歌曲中用來預示歌曲主題內容、穩定調性,為唱歌者提示情緒、音高、速度等。間奏,則是前面歌曲部分情緒的補充和發展,也是後面歌曲部分情緒的準備,對全曲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結尾樂句,如果處理得好,能與前奏遙相呼應,使全曲藝術形象更豐滿,留下余韻,使聽眾有回味的余地。為歌曲編配手風琴伴奏是壹項比較復雜的綜合技能,對高師學生來說,除了具備壹定的演奏基礎和技巧之外,還需要具有壹些和聲、復調、曲式等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開闊藝術視野,進而逐步提高手風琴歌曲伴奏能力。以上幾點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的壹些體會。當然,手風琴歌曲伴奏教學靈活多樣,有待於我們進壹步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