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八角茴香簡介

八角茴香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來源及產地 7 形態特征 8 性味歸經 9 功能 10 主治 11 八角茴香的用法用量 12 化學成分 13 八角茴香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13.2 來源 13.3 性狀 13.4 鑒別 13.5 含量測定 13.5.1 揮發油 13.5.2 反式茴香腦 13.5.3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13.5.4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13.5.5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13.5.6 測定法 13.6 性味與歸經 13.7 功能與主治 13.8 用法與用量 13.9 貯藏 13.10 出處 14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八角茴香的方劑 2 用到中藥八角茴香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八角茴香 1 拼音

bā jiǎo huí xiāng

2 英文參考

anisum stellatum [朗道漢英字典]

Chinese anise [朗道漢英字典]

fructus anisi stellatiillicium verum Hook.fil. [朗道漢英字典]

star anise [朗道漢英字典]

staranise [朗道漢英字典]

anise,Chines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nise,star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nisi stellati,fruct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anis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tar anis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ructus Anisi Stellati(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nese star anis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八角茴香為中藥名[1]。出《本草品匯精要》。又名大茴香、八角、五香八角、舶茴香[1]。是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 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幹燥成熟果實[2]。《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ructus Anisi Stellat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star anis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及產地

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 Illicium verum Hook. f.的果實。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貴州[1]。

7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香辛作物。果實為調味香料,也可藥用。有溫中、散寒、暖骨、理氣、止痛等功效。枝、葉、果經蒸餾可得揮發性茴香油,是壹種重要的芳香油。鮮果皮含油56%,鮮種子含油1.72.7%,鮮葉含油0.750.9%,8090%成分為大茴香腦(Anothole),主產中國廣西龍州壹帶山區,廣東、臺灣、雲南、貴州、福建也有栽培。越南也有分布。1982年廣西栽培面積3.6萬公頃,年產八角40006400t。常年出口量15002000t,茴香油約200t。世界幹八角常年銷售量30004000t,茴香油約500t。中國廣西“天寶”茴香油,馳名西歐,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植株高1015m,樹皮灰褐色。單葉互生,半革質,全緣,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兩性,單生於葉腋間,粉紅色至深紅色,每年開花結果兩次,23月開花,910月果熟;89月開花,翌年34月果熟。蓇葖果,星狀放射八角形。

適生於亞熱帶南部山區的陰濕溫暖環境,年平均溫度不低於0℃,年雨量13001400mm,相對濕度80%以上。土壤以深厚、肥沃、pH56為宜。幼樹喜蔭,成齡樹喜光。根淺、枝條脆,不抗風。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千克種子80009000粒,每公頃播種量2545kg。苗高5070cm,即可出圃定植。宜林地以多霧、靜風低海拔山谷為好。果用林株行距5×5m,葉用林1×1m,穴施基肥,雨季定植。早期可間種木薯等高稈作物遮蔭。及時除草、松土、施、植後34年,葉用植株在離地6070cm處截幹,促進萌生側枝。也可直播造林或天然更新。

主要害蟲有八角尺蠖、金花蟲、象鼻蟲為害葉片,可用70%敵百蟲300倍液噴殺。病害有炭疽病,可噴波爾多液防治。種後710年開始結果,15年進入盛產期,在水肥良好的條件下,盛產期長達70年左右。采收後及時曬幹或烘幹,鮮幹比3:1左右。葉用林植後4年開始采葉,每公頃產鮮葉1200kg,620年單株產鮮葉2.53.5kg。

8 性味歸經

辛、甘,溫。入脾、腎經[1]。

9 功能

溫中,理氣止痛[1]。

10 主治

治胃寒嘔吐,食欲減退,脘腹脹痛,寒疝,睪丸偏墜,腎虛腰痛,幹、濕腳氣[1]。

11 八角茴香的用法用量

煎服:3~6g[1]。

12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油中主要含茴香腦,還有茴香醛、對丙烯基苯基異戊烯醚等。尚含黃酮類和有機酸類成分。揮發油及茴香腦具有 *** 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部疼痛,並能增進呼吸道分泌而用以祛痰。醇提取物在試管中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與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對真菌也有壹定抑制作用。茴香腦還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1]。

13 八角茴香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八角茴香

Bajiaohuixiang

ANISI STELLATI FRUCTUS

13.2 來源

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幹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摘,置沸水中略燙後幹燥或直接幹燥。

13.3 性狀

本品為聚合果,多由8個蓇葖果組成,放射狀排列於中軸上。蓇葖果長12cm,寬0.3~0.5cm,高0.6~1cm;外表面紅棕色,有不規則皺紋,頂端呈鳥喙狀,上側多開裂;內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澤;質硬而脆。果梗長3~4cm,連於果實基部中央,彎曲,常脫落。每個蓇葖果含種子1粒,扁卵圓形,長約6mm,紅棕色或黃棕色,光亮,尖端有種臍;胚乳白色,富油性。氣芳香,味辛、甜。

13.4 鑒別

(1)本品粉末紅棕色。內果皮柵狀細胞長柱形,長200~546μm,壁稍厚,紋孔口十字狀或人字狀。種皮石細胞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極厚,波狀彎曲,胞腔分枝狀,內含棕黑色物;斷面觀長方形,壁不均勻增厚。果皮石細胞類長方形、長圓形或分枝狀,壁厚。纖維長,單個散在或成束,直徑29~60μm,壁木化,有紋孔。中果皮細胞紅棕色,散有油細胞。內胚乳細胞多角形,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0C)乙醚(1:1)混合液15ml,密塞,振搖15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揮幹,再點加間苯三酚鹽酸試液約2μl,即顯粉紅色至紫紅色的圓環。

(3)精密吸取[鑒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10μl,置10μ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附錄V A)測定,在259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4)取八角茴香對照藥材1g,照[鑒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另取茴香醛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鑒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兩種對照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0C)丙酮乙酸乙酯(19: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間苯三酚鹽酸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色至橙紅色斑點。

13.5 含量測定 13.5.1 揮發油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X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4.0%(ml/g)。

13.5.2 反式茴香腦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E)測定。

13.5.3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聚乙二醇20000(PEG-20M)毛細管柱(柱長為30m,內徑為0.32mm,膜厚度為0.25μm);程序升溫:初始溫度1000C,以每分鐘50C的速率升溫至200℃,保持8分鐘;進樣口溫度2000C,檢測器溫度200℃。理論板數按反式茴香腦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0。

13.5.4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反式茴香腦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即得。

13.5.5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乙醇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60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3.5.6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μl,註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反式茴香腦(C10H12O)不得少於4.0%。

13.6 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肝、腎、脾、胃經。

13.7 功能與主治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用於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胃寒嘔吐,脘腹冷痛。

13.8 用法與用量

3~6g。

13.9 貯藏

置陰涼幹燥處。

13.10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