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用鋁做子彈殼呢?
黃銅已經成為了我國的稀缺資源,而子彈目前作為使用黃銅的“大戶”,難道就沒有什麽其他資源可以替代嗎?看到這裏,可能有的小夥伴就會想著用鋁去做子彈殼,那麽現實中鋁真的可以作為子彈殼的資源而被軍方接納嗎?
其實早在1890年,鋁就已經成為了美國軍隊子彈制作中的常客了,而且當時的德國、英國以及澳大利亞,都在進行鋁制子彈殼的研發工作,但遺憾的是,由於鋁本身的特性,無法像黃銅那樣成為非常穩定的彈殼原材料,這也導致鋁制子彈殼在技術方面依舊處於瓶頸期。
雖然鋁制的武器重量上都非常地輕便,但代價卻是在槍械射擊時,鋁制彈殼會產生裂紋,且容易出現彈殼底部出現火藥泄露的情況,也就是說鋁制彈殼在技術上不完善,且彈殼容易發生火藥泄露的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鋁的熔點較低,僅有六百六十度,而鋁的燃點則僅有五百五十度,這個燃點對於彈殼原材料而言,其實是不及格的。要知道槍膛在射擊的過程中,其溫度就可以達到300-500度,雖然從數據上來看,這個溫度是低於燃點的,但問題在於槍膛瞬間產生的高溫氣體的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3000度,所以說鋁制子彈殼還是有壹定概率出現裂紋,或者是火藥泄露的。
其次,鋁制子彈的韌性也不夠。
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原理,而在槍膛內部,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壹般情況下,槍膛內部的氣體膨脹的壹瞬間,彈殼本身也需要跟著壹同膨脹,只不過膨脹的程度會小很多。但也正因是這種膨脹的緣故,鋁制子彈就因為自身的韌性問題,導致鋁制子彈殼很容易因為無法承受膨脹的氣體而出現裂開的情況,而這時由於氣體出現泄漏,也會導致子彈的出膛速度會銳減,根本達不到射擊速度的標準。
其實各國軍方都在進行不斷地研究與升級,但目前依然無法大規模地使用鋁制子彈。
例如上世紀70年代,美軍的鋁制子彈殼其實就已經立項進行研究了,但在研究的3年之後,還是無法解決鋁制子彈的根本問題。
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不死心的美國人再壹次開啟了鋁制子彈的研究工作,而這壹次投入的資金更多,且還讓美國空軍以及私人武器制造公司壹起加入研究。而這壹次研究,其實還是有壹定的成果的,首先M16A1步槍在實驗中打出了14000發鋁制子彈,而這個數字其實也已經說明了鋁制子彈已經具備的實戰中的使用價值,但這裏要註意的是,這裏的鋁制子彈,並不是單純地使用鋁,而是鋁合金材料,想要單純的使用鋁來進行彈殼制造,那麽還是需要深入研究。
看到這裏,大家肯定也會很好奇,為什麽目前的軍事大國都揪著鋁不放呢?研究了幾十年依然不死心,這導致是為了什麽呢?
首先,鋁的儲存量要遠遠高於黃銅,其次,鋁的價格僅有黃銅的三分之壹。如果鋁制子彈真的能夠研制成功,那麽能夠為軍方省下壹大筆錢,要知道子彈是必需品,而且每壹年都需要知道數以億計的子彈,所以這個是無法忽視的問題。
其次,鋁的重量更輕,在同樣規格的子彈殼數據中,鋁藥筒要比銅黃藥筒的重量輕30%。對於這個重量問題而言,可以減輕士兵的負重問題,尤其是機槍手的負重,要知道如果壹個國家解決了鋁制子彈的問題,那麽士兵就可以攜帶更多的子彈參與戰鬥,這對於任何壹個國家來說,都是無法拒絕的,更重要的是鋁制子彈的成本低廉,重量也輕,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壹定能夠提升士兵的作戰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加機動性,如果未來能夠解決這壹問題,那麽就可以解決黃銅緊缺的重大難題了。